博罗杨村益生菌水稻丰收,新技术带来高收成

南都N视频APP · 惠州大件事
原创2020-12-10 16:16

南都讯 喝着益生菌长大的稻子,你见过没?在惠州博罗杨村镇石滩村东部湾扶贫基地内,150亩益生菌水稻一片金黄,沉甸甸的稻穗散发着清香,呈现出一派丰收图景。南都记者前日在现场了解到,这种用新技术种植的水稻亩产量达1300斤,稻米在市场零售价格每斤为16元,这不仅使原有的土地实现了更高的经济价值,还为当地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注入新动能。

东江大米三.jpg


据了解,杨村镇石滩村农业资源优势明显,尤其适合水稻种植。“石滩村属丘陵山区,土地不算肥沃,土壤呈弱碱性,种植水稻能得到充裕的日照和富含矿物质的东江水滋润,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特别合适种植益生菌水稻。”东江大米品牌创始人、石滩村茅塘小组村民叶桂芳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称,使用益生菌种植水稻可以免除农药、减少化肥的使用、改良大米的品质、调节土地的酸碱度、分解土地的农药残留等,既安全可靠,又绿色环保。

近年来,叶桂芳通过引进益生菌技术种植水稻积累了丰富经验,并成立了博罗县稻阡陌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对口扶贫单位惠州市纪委了解到情况后,认为此项技术推广大有可为,便大力推动合作社和东部湾扶贫基地合作开展东江益生菌大米项目,收获了良好的效果。

东江大米.jpg


今年4月份,深圳东部湾集团与本村创业团队稻阡陌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进行合作,把150亩从当地农民手里流转而来的土地,利用益生菌技术进行改造修复,把原来土地里的的农药残留物、化肥残留物、重金属等物质进行分解,并利用直播旱作的方式种下益生菌水稻。

虽然比正常早稻迟种20多天,且期间天旱少雨,但是在益生菌技术的帮助下,亩产量仍达到近1000斤,而晚稻亩产量预计可达1300斤。“我们全程使用益生菌喷洒技术,不打农药也不使用除草剂。经过益生菌修复后,原来土壤里的速效钾、速效磷提升了80%。”该合作项目技术指导黄海生介绍称,使用养生源益生菌替代农药所种植出来的优质大米,米粒细长色泽晶莹透亮,煲出来的米饭滑润爽口,清香略甜,入口糯而不腻,流脂溢香,口感极佳,产品不仅在惠州、博罗等地区广受欢迎,还在深圳及港澳热销。

东江大米2.jpg


“益生菌种植的东江大米,因没施化肥、施农药,无污染,属绿色健康产品,不但口感好,受广大消费者欢迎,同时还为我们石滩发展农业新技术、新产能创造了条件。”惠州市纪委监委驻石滩村第一书记王东勋表示,惠州市纪委十分重视村里的农业项目发展,相关领导多次到基地进行调研,为该村农业发展提出了方向性的建议和意见。接下来,该村将充分利用本村优质土地,打好机耕道,完善高标农田,进一步扩大益生菌水稻种植面积,创造更高的经济社会价值,带领更多村民脱贫致富。

据悉,叶桂芳的稻阡陌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开展益生菌水稻种植,对农户生产的稻谷高于市场的三成进行回购,解决农户卖粮的困难,也保障了农户增产增收,让农户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石滩村作为省级贫困村,据石滩村委统计,该村村民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的7820元提高到如今的20847元,相对贫困户人均可支配达14100元。这一变化,有叶桂芳一份贡献。

采写/摄影:南都记者黄海林 通讯员黄晓雯

编辑:黄海林

南都N视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