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夏嘉雯 实习生李焱彤 通讯员 孙振林 黄晓燕 今后在广州猎德,不出社区就能看医生、找家政、上瑜伽课、借书还书、组私伙局……12月12日,集思想教育、文化交流与便民服务功能于一体的猎德人家正式揭牌运营,内设羊城家政室、家庭医生服务驿站、社情民意室、康体厅等10个完备的功能室,将打造家门口的“公共服务圈”。
“两站一中心“融合建设 共设置十大功能室
百姓讲堂正在开讲岭南著名历史人物;非遗传承室内,私伙局的三五好友在认真排练演唱;康体厅里传来悠扬的瑜伽音乐,居民正在老师的指导下舒展筋骨……正式开张运营的猎德人家人气颇旺,一大早就吸引了附近居民前来“打卡”。
猎德人家设置十大功能室。
据介绍,猎德人家由区、街共建,占地1618平方米,是集思想教育、文化交流与便民服务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场所。共设置宣讲堂、羊城家政室、家庭医生服务驿站、社情民意室、党建活动室、志愿服务站、村史馆、非遗传承室、康体厅、图书馆等10个完备的功能室。
在家庭综合服务室内,志愿者和专业家政工作人员正在工作。家庭综合服务室是政府通过购买服务方式搭建的专业社会工作服务平台,自2012年7月就开始服务猎德居民,如今更是涵盖羊城家政和颐康服务事项。这里还是天河区首批挂牌运营的“羊城家政”基层服务站之一,专业团队将面向猎德社区居民和基层群众开展居家服务、母婴服务、养老服务、医疗护理、转介服务等服务内容。
记者现场看到,天河政务自助服务终端已经进驻猎德人家,还引进了智能文件柜,群众在“家门口”直接可以办理政务服务业务,享受“零距离”办事便利。
猎德村是广州市旧村改造的首个示范标杆,演绎了从古村到新城的华丽蝶变。改造完成后,猎德村集体经济和村民人均收入得到跨越式发展。“猎德村改造后,物质文明可以说得以实现了,精神文明我们也要跟上。”猎德经济发展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炽煐介绍,猎德人家最大的特色是整合资源,强化服务,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方法,将政务服务、便民服务、文化服务“三服务”送到老百姓家门口。
猎德街道党工委书记李明介绍,“猎德人家”的建设,就是要进一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深入整合提升文明实践、文化、民政、卫生健康、社会保障等多方资源,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构建家门口的“公共服务圈”。
村史馆237件藏品串起“猎德记忆” 让人们记住乡愁
穿过时光长廊,猎德村史馆便映入眼帘。葵背、算盘、旧灶台、老证件、粮票等旧物件和回溯猎德从古老到现代的沿革表,将猎德的历史完整地呈现在世人面前。
猎德村史馆展示图文史料和收藏品237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猎德村史馆经过两个月的筹备,于同日正式揭幕。从农村到城市、从村民到居民、从“耕田”到“耕楼”、从“一产”到“三产”的点滴转变,都能在这里找到印记。
据介绍,猎德村史馆的藏品多数由村民自愿捐献。今年65岁的村民李志英对村史馆的灶台印象最深。“(村史馆)还没建好的时候村民就来看过了,我们特意提出来灶台上挂的菜篮的应该是树杈而不是铁钩或者鱼线。” 跟多数村民一样,李志英希望村史馆可以最大可能地还原猎德以前的样子,承载猎德人的记忆。
猎德村史馆面积约有195平方米,展示图文史料和收藏品237件,分“猎德印象”“新城巨变”“猎水风情”“猎德生活”四个版块介绍猎德的历史及发展变化,展现广州市城市文化魅力和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
编辑:夏嘉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