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见习记者 孙小鹏 通讯员 商杰强 林泽龙 杨欣 12月12日,正值广外55岁生日之际,第五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智库论坛(2020)在广州开幕,线上线下同步举办,共有约300位政府官员、驻华大使、驻穗总领事、专家学者、中外智库代表、企业精英与友好国际组织代表出席。本届论坛以“人文交流沟通民心,互信包容共谋发展”为主题,设置了13个平行论坛,围绕“一带一路”倡议与全球经济治理、新冠疫情下太平洋岛国的社会经济与对外关系、国际移民治理与发展趋势、人文交流等议题展开。
为高质量建设“一带一路”提供智力支撑
据了解,该论坛由“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指导,中联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协同创新中心联合主办。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党委书记、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隋广军教授在致辞中提到,新冠疫情的爆发给全世界带来深远的影响,面对冲击世界人民更要心手相连,实现共赢发展。同时,纵然面临疫情带来的各种挑战,中国也在不断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深入推进高层次、高水平的国际教育开放合作,加强国际化高端新型智库建设,牵头创立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协同创新中心”已被认定为省部共建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未来,学校也将继续发挥海丝国际智库论坛的桥梁与纽带作用,为高质量建设“一带一路”、增进文明交流互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中联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副主任、“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副秘书长王立勇表示,“一带一路”建设要突出“一带一路”包容性和灵活性,通过加强经贸领域合作促进各国均衡发展,以蓝色经济为牵引促进海上互联互通、建设海洋命运共同体,以实际需求为牵引打造全球经济数字化、智能化的“一带一路”新增长点,以人文交流为牵引消除隔阂和误解,营造良好的建设氛围。
在主旨发言环节,全国政协副秘书长、中非友好小组副组长、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副主席郭军回顾了海上丝绸之路发展的历程,指出智库要发挥智者的引领作用,以开放包容的理念积极推动沿线国家的人民更多相互了解、认知,用现代传媒手段主动发声、打破谣言,以问题为导向提供精准富有建设性的建议和意见,为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和社会背景。同时,期待广东积极发挥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商业经济、粤侨商脉等优势,抓住机遇,打造海上丝绸之路21世纪的新辉煌。
中国与沿线国家数字经济合作取得初步成效
会上,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秘书长、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黄埔研究院执行院长李青教授发布《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2020年度研究报告:“一带一路”数字经济合作》。该报告分析总结了沿线国家数字经济发展的现状,以及近年来“一带一路”数字经济合作在包括数字经贸、数字基础设施和数字金融等领域取得的重要成就,同时分析了未来深化与沿线国家数字经济合作的两大机遇和四大挑战,对未来可能的合作方向进行了展望。
《报告》中指出,“一带一路”尤其是2015年数字“一带一路”提出以来,中国与沿线国家的数字经济合作取得初步成效。整理来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数字经济分化较大,中国的数字经济规模远超其他19个国家数字经济规模之和;沿线国家数字经济整理发展水平还不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2017-2019年数字“一带一路”持续深化,沿线国家互联网使用率快速上升,49个国家或地区的互联网使用率出现显著提升,并且16个国家互联网使用率全球排名上升。
同时,数字经贸合作日趋紧密。截至2020年10月,“一带一路”沿线16个国家已与中国签署“数字丝绸之路”建设的合作谅解备忘录,形成了合作的初步框架。同时,海外并购是重要的对外投资形式之一,中国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最主要的数字并购投资国。此外,中国与沿线国家在5G、智慧城市、数据中心和数字政府等诸多数字基础设施领域深化了合作,明显提高了沿线国家数字基础设施水平,增强了与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报告》中展望,未来可以在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合作、深化数字化转型合作、开拓数字金融合作等方面,拓宽和深化与沿线国家数字经济合作领域。
图片:通讯员供图
编辑:孙小鹏
编辑:程小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