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周刊讯 连日来,广州大学人文学院戏剧与影视学系教授喻彬喜讯连连,他带领学生创作及其独立创作的电影、话剧等作品在中国电影金鸡奖、大学生艺术展演、大学生戏剧节等评奖活动中连揽八奖。
教书、育人,一年获八奖
据了解,喻彬带领学生创作及其独立创作的电影、戏剧、诗朗诵等作品分别获得国家级、省级和市级八项嘉奖。11月16日,广东省戏剧家协会公布了“精准扶贫奔小康”主题小戏小品大赛结果,喻彬创作的话剧剧本《拔贫根》获得三等奖;11月26日,第3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颁奖盛典系列活动“多彩中华”民族电影颁奖典礼上,喻彬和学生王林创作的电影剧本《大地加木》获得民族主题创意剧本奖;12月11日,广东省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获奖名单公布,喻彬和学生林培炜创作的话剧剧本获得优秀创作奖;喻彬和孙砚娥指导学生表演的《好好活着》获得戏剧类甲组三等奖;喻彬创作的诗歌《致抗疫一线的无名英雄》获得优秀创作奖;喻彬和彭雨晴指导学生朗诵的《致抗疫一线的无名英雄》获得朗诵类甲组三等奖;12月13日,第十五届广州大学生戏剧节暨第八届青年非职业戏剧节评选揭晓,喻彬指导汉语175班学生何颖贤创作的话剧剧本《风暴》获得综合表现力演出奖;喻彬指导汉语175班学生蔡嘉洋创作的话剧剧本《灵魂》获得戏剧追求奖。
话剧《好好活着》剧照
获得这八个奖项的作品,是喻彬自从2016年带领汉语134班学生创作的纪录片《生命的秘笈》、2017年带领汉语146班学生创作的纪录片《最后的驿站》分别获得加拿大金枫叶国际电影节最佳纪录片短片奖之后的新作品。
喻彬认为:“教育”就是“教书”和“育人”,即对学生价值观的引领,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就是要让学生学以致用、知行合一,要带领学生“在水中学会游泳”。
带领学生在水中学会游泳
喻彬称,《剧本写作》是一门要求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课程,也就是说,该学科的培养目标是希望学生通过系统地学习剧本写作知识和要领,能够创作话剧剧本和影视剧本。这些学生的获奖作品,都是他今年上半年所教的汉语175班的《剧本写作之话剧剧本写作》的作业。“提起零零后大学生的写作,多数人可能会误认为这代人的笔下只有灰暗、玄幻、二次元、新次元……其实不然,我在他们的剧本写作中能见到他们对社会现实和未来的关注,比如蔡嘉洋同学的《灵魂》就是讲述未来世界人工智能高度发达,人类面临着被人工智能人毁灭的危机的故事。是一部对人类未来命运的深刻忧思的科幻题材话剧剧本。”
话剧《风暴》剧照
何颖贤同学的《风暴》,讲述了一个村干部独权专行、不择手段、生活糜烂最终自取灭亡的悲剧故事。揭露了当下我国农村部 分地区存在的贫富分化、村民自治的实际权力被剥夺、村干部因高度集权而欲望膨胀、为所欲为,情感、家庭、婚姻等价值观扭曲以及人们利欲熏心无视道德良知,为达目的无所不用其极等错综复杂的社会问题。
还有一些有同学会以自身或同龄人的亲身经历,讲述他们跟随农民工父母从异地他乡来到珠三角城市,既不好说粤语也融不进城里孩子的群体;回到故乡因新农村建设使村貌大改、童年记忆中的景象无处寻觅,说出来的乡音也已经变调,故乡的人对他们产生陌生感。一种无处寻找生命之根、回不去的原乡、失去文化认同的落寞心态充斥于字里行间。
据喻彬介绍,在学生的剧本作业中,常常会发现一些脱颖而出的作品,它就像一块璞玉、瑕瑜共存。往往主题思想会出现消极悲观甚至阴冷灰暗。忽略了对人的心灵的观照、生存的书写以及民族精神的塑造。“我会将一些消极低沉、三观不正的主题,进行积极的引导和修正。循循善诱地将其主题扭转成为积极健康、乐观向上的主旨表达。因为教化和引领是文艺作品的重要功能之一,优秀的文艺作品能够引导和提升国民的人文素养、思想情操,从而使心灵不断地趋向纯粹与升华,总能给人以温暖、力量、亮光和希望。我在批改《风暴》这份作业时,我给何颖贤同学提出了十多条(2000 多字) 修改意见。何颖贤按照我提出的修改意见进行修改、打磨、优化之后,由广州大学话剧团进行排练参加大学生戏剧节并获奖。”
主题是作品的灵魂
当问及决定一部参赛作品获奖的关键因素是什么时。喻彬说:“主题,是一部作品的灵魂,是决定能否获得广大受众认可的前提。孔子曰‘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以文化人’是文艺作品的重要使命与担当。文艺作品主要靠思想内涵、人文情怀来感染大众、引领时代。需要以希望之光来观照人们的心灵,促进人们的精神健康,推动社会文明的进程。所以,我在课堂教学和指导学生创作实践的过程中,对主题选择、剧情建构、人物设置、故事结局等各个环节的讲解,都注重强化对主题思想的分析、审视和训练。从而,使学生在创作中觉悟得以强化、审美情趣得以提升。在自己的创作文本里重塑人物品格,营造人文情怀,创作出充满生活气息、展现时代风貌和中国精神的作品。这样的作品,自然为人们喜见乐闻,获奖几率就会高一些。当然一部优秀的作品,仅仅主题好是不够的,还需要有直击人心的故事情节,鲜明可感的人物形象,引人入胜的叙事手法,出人意料的悬念和结局等等。”
比如,汉语175 班杨睿娟同学的剧本作业《向阳而生》,里面塑造了一个坑害顾客的开锁员,被单位发现后就将其开除了。这样安排情节,依照逻辑,开锁员会更加仇恨社会而变本加厉。应该利用舞台假定性原理,设置剧中的罗阿姨就是十多年前救过开锁员的母亲而没有留下姓名的人,当开锁员从罗阿姨口中得知自己所坑的人,就是当年母亲的救命恩人而受到良心谴责,开锁员当即被罗阿姨无私的爱所彻底感化,决心从此不再坑人、做一个有着基本道德良知的人。这样就使作品出现亮光、充满温情,同时,使得开锁员和罗阿姨的人物形象又立体了许多。杨睿娟同学根据我提出的修改意见修改后,参加广州大学团委主办的剧本大赛获了奖。
喻彬说:“每一个时代,人们都有着独特的精神崇尚。我充分理解出生于九五后、零零后的学生的审美取向。在教学中要让积极的文艺观引领着他们学习、实践和成长。”
编辑:卢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