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报连续3年虚假记载、虚增收入,ST索菱遭顶格处罚

南方都市报APP • 深圳大件事
原创2020-12-16 12:42

第7期

深圳上市公司声誉风控榜(12月7日-13日)

回顾上周上市公司大事,正处于股份回购期的盛新锂能,欲实行非公开发行股票事项及第一期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两相权衡,决议终止于今年4月提出的回购股份承诺。

近年来A股回购实施的执行率很高,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回购股份实施细则》第二十八条明确规定:上市公司董事会应当充分评估公司经营、财务、研发、现金流以及股价等情况,审慎论证、判断和决策回购股份事项。

于市场反响角度而言,回购股份具有明显利好性,亦可增强投资者信心,若公司因审慎不足后续不能按承诺执行已披露计划,反将一定程度对企业形象造成损害,得不偿失。此外,基于大众投资者权益角度,上市公司对此类决策应具有足够的审慎态度。

榜单.png


事件一:

年报连续3年造假 ST索菱遭顶格处罚

被债权人申请破产清算的ST索菱(002766.SZ),近日因信息披露违规违法收到中国证监会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 60万元的罚款等举措,此外,公司高管等相关责任人收到警告及罚款,被采取市场禁入等措施。

索菱.png

据相关文件显示,其主要违法事实是:一、索菱股份《2016年年度报告》《2017年年度报告》《2018年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涉及虚增营业收入、虚减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行为。二、索菱股份《2017年年度报告》《2018年年度报告》 中存在重大遗漏,包括公司发生多次借款但未入账、未披露信息等行为。三、索菱股份《2018年年度报告》中存在重大遗漏,存在未及时披露公司实控人非经营性占用资金的情况。

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洪鹏律师认为,根据《证券法》规定,在2017年4月25日到2019年4月29日之间买入过索菱股份股票,且在2019年4月29日收盘时仍持有该股票的投资者,可以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起民事赔偿诉讼(包括投资差额、佣金、印花税及利息损失)。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违规行为虽不存在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况,但公司过去两年扣非净利连续为负,且目前已被债权人申请破产清算,存在被破产风险。此外,公司在今年三季报中,因目前负债规模较大,债务问题尚未解决,公司预计2020年全年净亏损2-2.5亿元。

因信息披露违规违法受到监管处罚,进一步显露出公司经营业绩造假隐患。遭遇业绩、信誉双重质疑的索菱实业,将如何挽回市场信心、重建公司诚信?

 

事件二:

盛新锂能违规收监管函 发回购公告18个月未实施终止

正欲实行非公开发行股票事项及第一期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的盛新锂能(002240.SZ)近日表示,决议终止今年4月提出的回购股份事项,收到深交所监管函。

盛新锂能.png

据公开信息显示,上述回购计划拟回购公司股份数量500万股(含)至1000万股(含),占公司总股本的0.67%至 1.34%,用于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或员工持股计划。而12月5日,公司决定终止股份回购事项,截至公告日,尚未开始实施此股份回购。

值得注意的是,上市公司回购股票具有明显的利好性质,而股票回购完成后,将一定程度减少公司股票总股数,从而使股价提高,是对二级市场传递较为明显的正面信号。

但股票回购只是事件性的因素,上市公司业绩、供求关系、资金量、政策等因素都对股票有影响。基于大众投资者的权益角度考虑,上市公司对于回购股份行为应具有足够的审慎态度。

 

事件三:

出售亏损资产 *ST奋达高买低卖引关注 

连续两年亏损的*ST奋达(002681.SZ),临近年底,启动了剥离亏损资产行动。7日晚间,*ST奋达公告,决定将公司持有的全资子公司欧朋达科技(深圳)有限公司100%股权以总价6630万元转让给深圳市昌成模具科技有限公司。

而2015年*ST奋达通过重大资产重组收购欧朋达时,交易价格高达11亿元,高买低卖行为引发深交所关注。

奋达.png

值得注意的是,欧朋达主营业务为移动智能终端金属外观件,此项业务亦是*ST奋达的第二主营业务。

然而,随着5G通信对信号及数据传输速度要求的改变,智能终端金属外观件逐渐被玻璃、塑胶、陶瓷等非金属材料替代,欧朋达连续多年业绩亏,今天亦暂未实现转亏为盈。2020年前10月,欧朋达实现营业收入9254万元,净利润亏损6826万元。

与此同时,公司移动智能端金属件业务营收也持续下降,今年上半年进一步同比下降27.6%。上述交易若完成,将一定程度下降公司移动智能终端金属外观件业务的比例,有利于进一步聚焦公司主业。

于业绩表现层面来看,*ST奋达2018年、2019年分别亏损7.77亿元、30.5亿元,今年虽扭亏为盈,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10.6亿元,但扣非净利仅9.2千万元,同比下降8.51%。整体而言,公司第一主营业务增长平平,而第二主营业务变动较大,后续稳健经营将面临新挑战。

 

事件四:

收益下滑,美芝股份投身国资 

12月13日,美芝股份(002856.SZ)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李苏华、股东上海天识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与广东怡建达成交易。交易完成后,广东怡建直接持有的、且同时在公司拥有表决权的股份数量均为4058.03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9.99%,广东怡建将成为公司控股股东,佛山市南海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局将成为公司实际控制人。

美芝.png

业内人士指出,近年来,建筑装饰行业竞争激烈、收益水平下滑,投身国资则有望借助其资源,提升公司竞争力。而美芝股份当前的处境确实颇为艰难。受新冠疫情持续影响,今年公司项目施工与成本费用增加,对公司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开展产生了一定影响,从而导致业绩同比下滑。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净利润同比下滑48.51%。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来,多家地方国资入主民企并成为其实控人。分析人士认为,在今年疫情背景下,确实有部分民企的主营业务和现金流受到了影响,而国资的入主无疑可以增厚民企资本金,同时帮助企业优化治理结构,拓展业务范围,增强民企对创新领域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资积极性。

值得注意的是,美芝股份此举虽能借助国有资本资源优势,促进公司业务发展,但2017至2019年的三个报告期,公司盈利均未能实现正增长,后续表现值得关注。

 

事件五:

微芯生物两股东公司再次减持 

12月7日,微芯生物(688321.SH)发布公告,为公司一致行动人的两股东公司LAV One (Hong Kong) Co., Limited、Vertex Technology Fund (III) Ltd因自身资金需要,拟合计减持不超公司总股本6%,减持完成后,其持股将降至5.21%。

微信生物.png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减持方曾在8月13日拟减持不超3%的股份,但最终减持股份不足1%,此外,微芯生物另一股东萍乡永智已计划”清仓式”减持其所持6.91%股份。

短期来看,股东密集减持,向二级市场抛售公司股票行为,对市场走势会形成负面的影响。但就市场大趋势而言,此类利空消息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步消解,投资者需警惕市场短期动荡带来的投资心理预期变动风险。

公开资料显示,微芯生物成立于2001年,是专注于新靶点发现的原创药企业。其第一个原创新药西达本胺于2014年获批上市,是全球第一个获批的亚型选择性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目前在外周T细胞淋巴瘤治疗领域属于中国唯一的二线治疗药物,在国内没有竞争对手。

目前,微芯生物主要产品有3个,分别为西达本胺、西格列他钠、西奥罗尼,其中西达本胺实现销售,占公司收入稳定在90%以上;后两款产品还未上市。原创新药研发具有研发周期长、费用高、失败率高,目前公司仅有一个产品在销,具有一定经营风险。今年前三季度,微芯生物的营业收入为1.86亿元,同比增长44.6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842.68万元,同比增长84.48%。

南都记者 黄良东

南都·深圳大件事智库研究员叶霖芳

编辑:戴越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专题|深圳上市公司声誉风控榜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