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战士”赖嘉河:“献血不会上瘾,但献爱心是上瘾了”

南方都市报APP • 深圳资讯
原创2020-12-17 11:59

编者按

为致敬特区建设者,传递敢为人先、勇于创新、敬业奉献的精神,由中共深圳市罗湖区委宣传部监制,深圳市罗湖区融媒体中心策划出品的“建圳者·见证者”人物群像专题片重磅上线,共十二期,本期人物赖嘉河。


人物名片:

23年献血350多次,入选“中国好人榜”

赖嘉河,深圳市红十字会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队发起人之一。23年累计无偿献血350多次,其中在深圳就有319次,总献血量达到140000毫升。多年来坚持推动无偿献血事业的发展,志愿服务达8000多小时,爱心足迹遍及北京、哈尔滨、青岛、杭州等多个城市。曾10次获得全国无偿献血最高奖,曾获全国无偿献血促进奖、全国无偿献血志愿服务终生荣誉奖,被评为“深圳市文明市民(道德模范)”,获授深圳关爱行动“最具爱心人物”、“爱心大使”称号,入选“中国好人榜”。


海报.jpg


建圳感言:

“深圳是一个年轻、热情、富有爱心的城市,在推动无偿献血的道路上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无偿献血就像一道桥梁和枢纽,深圳接纳和包容来自四面八方的人,而人们又通过无偿献血将热血洒向这座城市。”

——赖嘉河

在熙来攘往的东门老街一角,坐落着一间捐血站,它紧挨老街地铁站F出口,门口电子屏幕上流动着“我健康,我捐血,我快乐”的红色字样,落地玻璃幕墙映着虬髯老树、人影穿梭,墙外是繁华热闹的步行街,墙内是跳动的爱心和脉搏。宣传、解说、指导填表……穿着红马甲的志愿者们里里外外地忙碌,赖嘉河就是其中一个。

2.gif

罗湖街头的“铁血战士”

23年献血350多次140000毫升

今年61岁的赖嘉河,给很多人的初印象都是热情、健谈、开朗。早上6点去公园晨练,结束后又马不停蹄地赶到捐血站忙活,一忙就是一天,压根闲不住。想找到赖嘉河并不难,除了家以外,捐血站绝对是他出入最多的地方。一手握着写有“捐血救人”的宣传牌,一手拿着宣传单,在人来人往的街头跟市民们科普无偿献血的知识,这就是赖嘉河的日常。

3  .gif

对大多数人来说,无偿献血或许可有可无,但对赖嘉河来说,献血早已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1997年至今,赖嘉河累计无偿献血350多次,总献血量达到140000毫升,被誉为“铁血战士”“献血状元”“爱心大使”“道德模范”“中国好人”。

全国无偿献血金杯奖、全国无偿献血促进奖、全国无偿献血志愿服务终生荣誉奖……抛开这些荣誉和标签,赖嘉河还是深圳市红十字会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队发起人之一。23年来,他步履不停地奔波在无偿献血事业的最前线,致力让更多人了解无偿献血,截至目前,他的志愿服务时长达8000多小时。

4 .gif

北京、哈尔滨、青岛、杭州……赖嘉河的目光还投向了深圳以外的地方。2005年河源血库告急,他先后6次组织160多名志愿者到河源开展无偿献血宣传活动。2013年,深圳的地贫儿在广州做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术后遇到缺血,他得知后第一时间赶去献血,并多次组织志愿者前往救助。“我们常说,生病的时候得到别人的血液,叫做幸运;我们的血在别人身上流淌,那叫幸福。”

深圳最早一批器官捐献志愿者

随身携带器官捐献卡,身后捐所有器官

“只要我的身体条件允许,我会一直努力做下去。”谈及缘何多年坚持无偿献血,赖嘉河跟记者说起一件事:2004年,赖嘉河的母亲罹患重病,抢救期间医院多次下发病危通知,最终是4位爱心人士捐献的1200毫升血液,把他的母亲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我妈妈活过来那一刻,我这辈子都忘不了。”时隔多年,赖嘉河再回忆起当时的场景还是颇为动容。

5.gif

作为一名红十字会的老志愿工作者,赖嘉河不仅是深圳最早一批全国无偿献血获得者之一,也是深圳最早的一批填写身后捐献器官和遗体申请的市民之一。在赖嘉河的钱包里随身带着2张器官捐献卡,上面都有他的签名和女儿的联系电话,以备在遇到突发事件不幸离开人世时,红十字会能及时联系到家人,完成捐献的愿望。

说到器官捐献,赖嘉河也是受到父母的影响。2006年11月,他的父亲不幸因病去世,在母亲的理解和支持下,赖嘉河遵照父亲的遗愿,捐献了父亲的眼角膜。父亲的角膜移植给了一位香港人和一位海南三亚的妇女,帮助他们重见光明。赖嘉河说:“父亲生前没有到过香港,去世后能到香港看看,对我们一家人来说也是莫大的安慰。”

6.gif

“生要做无偿献血的标兵,死愿做科学实验的标本。”2010年1月,赖嘉河被深圳市红十字会任命为器官捐献志愿者服务队队长时在成立大会上这样说道。在他看来:“活着的时候,我会努力活好每一天,当生命不能继续,我也愿意把身上所有的器官捐献出去,把我的遗体用于科学实验,为社会奉献最后一份爱。”

对话赖嘉河:“献血不会上瘾,但献爱心是上瘾了。”

记者:1992年刚到深圳的时候,您对深圳的初印象是怎样的?

赖嘉河:当时觉得深圳是一个热火朝天的城市,非常有活力也非常温暖。

记者:您还记得第一次献血的场景吗?

赖嘉河:1992年,我从广州调到深圳市罗湖区卫生局从事健康教育工作,在那之前就接触过无偿献血。1997年底,我组织了罗湖区机关工作人员无偿献血活动,这是政府机关首次组织的集体献血活动,当天有3辆献血车开进罗湖区委大院,干部职工们纷纷响应号召进行献血,但我因为身体原因没能成功,那时候觉得很遗憾。

到了1998年1月1号,我在东门进行第一次献血,献了200毫升,自那以后我定期三个月献一次,到现在为止一共无偿献血351次,其中在深圳就有319次。

7.gif

记者:您为什么对无偿献血有这么执着的坚持?

赖嘉河:我的父母都是医生,从小耳濡目染,我也希望成为一名救死扶伤的医务工作者。来到深圳后,工作原因让我有机会进一步接触和体验无偿献血,既能帮助别人又有利健康,何乐而不为?

更重要的是,我还是一位无偿献血的受益者。2004年我的母亲不幸得了重病,在医院里得到了4位爱心人士捐献的1200毫升血液,我母亲活过来了,那一刻我这辈子都忘不了。后面我爸爸病重,又有19名爱心人士捐献了3800毫升的血液。这两件事对我触动很大:我捐献出去的血能够救助别人,关键时刻,别人的血也会拯救我的亲人,这是促使我坚持无偿献血的重要动力。

记者:经过多年的宣传推广相比起20年前,您觉得深圳市民对于无偿献血的观念是否有所改变?

赖嘉河:变化很大。以前很多市民觉得无偿献血伤害身体,每次献完血都要大鱼大肉补充营养。现在大家知道献完血后只要保持正常饮食就好,健康完全不会受到影响。目前,深圳超过500人献血次数达100次,把无偿献血当做日常习惯的人越来越多,这都是观念的转变。

记者:当初倡议成立深圳市红十字会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队的契机是什么

赖嘉河:1999年12月24日,“全国无偿献血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召开,包括我在内的27位深圳市民获得“全国无偿志愿献血金杯奖”。从北京回来后,我们决定不但要带头捐血献髓,还要面向社会和群众宣传捐血献髓,就向市血液中心领导提出成立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队。

2000年5月9日,深圳市红十字会无偿献血志愿工作者服务队正式成立,刚成立的时候才十几个人,现在已经有3000多名志愿者了。这些志愿者来自各行各业,很多人不但自己参加,还会组织单位的人来集体献血。深圳之所以不缺血,就是因为有这么多爱心人士的共同努力和推动。

8.gif

记者:据您了解,深圳的献血现状跟其他城市有什么不一样?

赖嘉河:深圳是中国内地第一个推行无偿献血的城市,也是第一个为无偿献血立法的城市。这些年来,深圳的无偿献血事业快速发展,参与献血的热心市民也越来越多。多到什么程度呢?今年国庆期间,B型、AB型血暂时停采,因为献血的人太多了,血液保质期只有35天,无法长期保存,你捐出去后要在35天以内用到病人身上去,所以库存太多的时候就会暂停采集,这在其他城市是难以想象的。

记者:来到深圳将近30年,您跟这座城市建立了怎样的感情?

赖嘉河:深圳是一座充满爱心的城市,生活在这里,我感到很开心、很幸福。可以的话,我愿意把身上所有的热血洒在深圳,回馈给这座我成长的城市。我也希望每个生活在深圳的人都能献出一份爱心,让深圳的天更蓝、草更绿、血更红。

9 .gif

记者:家人对您坚持无偿献血是怎样的态度呢?

赖嘉河:还是挺支持的。我女儿在18岁的时候主动跟我提出想去献血,她当时只有100斤重,第一次就献了300毫升,直到现在,她只要有时间有条件都会经常做好事,这也相当于一种传承、一种爱的传递吧。

记者:献血必须要有健康的身体,那您平时如何保持身体健康

赖嘉河:我第一次献血的时候体重160多斤,现在才130多斤,这些年来我一直坚持锻炼控制体重。1997年献血失败后,我在单位几乎没有坐过电梯,每天从一楼走到二十几楼,一走就走了二十几年。京基100我登顶过7次,最快的一次用25分50秒走了100层楼。除了运动,我还注重健康饮食、早起早睡,时刻保持良好心态。

记者:关于无偿献血这件事,您打算坚持多久

赖嘉河:做一辈子。献血不会上瘾,但献爱心我是上瘾了。只要法律条件允许,我会一直坚持下去。

10.gif

统筹:郭锐川

文:李莹莹

摄影:胡可

编辑:冯肖慧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建圳者·见证者 | 致敬特区建设者专题

1
对这篇文章有想法?跟我聊聊吧
胡可1.59亿
南方都市报记者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