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节多年的“老友”赵琦,对广州纪录片节永远都是那么“撑场”。
今年没有新片宣传的他,也来到了广州纪录片节,“很难记清楚到底一共来了多少次了,纪录片节发展变化很大。”赵琦笑道。
他调侃自己是看着纪录片节“长大成人”的,“从刚开始规模很小,到现在规模很大,而且已经成为这个行业里面最主要的一个活动”。
赵琦已经是纪录片行业标杆式的人物。第一位同时获得艾美奖、伊文思奖、金马奖、圣丹斯大奖和亚太电影大奖的中国人。作为纪录电影《归途列车》的制片人,该片获得2012年美国艾美奖最佳纪录片和最佳长篇商业报道两项大奖 ,还荣获了全球纪录片最高奖项——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电影节伊文思奖。他执导的首部纪录长片《殇城》是唯一获得2013年圣丹斯国际电影节最佳纪录片提名的中国影片。
在纪录片行业获奖无数的他,2018年执导了国内首部纪实综艺节目《奇遇人生》,也获得了好评,荣获第十九届中国视频榜年度真人秀。
现在,听到最多的是这是一位在情怀与商业间取得平衡的大导,他实际的内心是怎样的呢?记者特地专访了他。赵琦的思索似乎更深,更纯粹,更贴近生活本身了。
赵琦
关于新片《无尽的航程》:
不考虑商业,希望这个影片更加纯粹一些
记者:今年你的新片《无尽的航程》影片讲述了中国帆船航海第一人郭川的故事,你为什么选择拍这样一个人物?
赵琦:他是“中国职业帆船第一人”,创造了国际帆联认可的40英尺级帆船单人不间断环球航行世界纪录。他在从旧金山到上海的航行中失联了,到现在已经4年多了,这部片子主要是讲他的故事。这部片子也做了9年,算是一个呕心沥血的制作了。
我觉得任何一个导演和拍摄角色之间的关系就象天生的缘分,你恰好碰到了这个人,然后这个人正在做的事情比较有趣,或者打动你,你也处在创作的一个状态,就可以在一起走过一段路。我跟郭川就是这样,当时是因为一个共同的朋友认识,他正在准备去法国训练,一年以后做环球航行,在那个时候我们结识,了解他做的事情是一个困难和伟大的行动,我们很有兴趣做一个记录。而且那个时候,他年龄已经不小了,刚刚有了孩子,所以说整个家庭的压力、情感、他的梦想在这个里面都有涉及,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们做了这个片子。
记者:这部纪录片拍了9年,和你以往的纪录片有没有什么不同?
赵琦:这个片子我觉得如果有一些与众不同的,主要是在于拍的难度比较大,因为都是郭川一个人在船上完成的,我们很难在现场进行拍摄,所以说这些影像本身有它的一些特质,反过来也不一定有那么多的导演意图。在这样一种影像的状态之下,怎么样形成叙事,形成观点的表达,会是一些挑战。所以,影片整个结构上、编辑上会有一些不同。
记者:你这个片子其实已经出来了很多年,但没有在节展上爆光,是不是有什么特殊的考量?
赵琦:我熟知制片的体系应该怎么做,一个影片怎么做可以受到社会的关注,或者推广上有哪些点。但是,到了某一个状态之后,创造者可能更多只为创作本身负责。有可能你想的东西,或者打动你的东西,未必符合这个片子将会呈现成某种模样的预期,我觉得这套体系会潜移默化影响创造者选择的方向,包括郭川这个题材,包括他失联了,可能是遇难了。我觉得郭川是用生命书写人生理解的人,我也想这个影片更加纯粹一些,我不想听到人说这个片子这样做不好,或者我自己跟自己说这样做找不到钱,我那样做才可以找到钱。我只想对这个人,对我对他的感受负责任,仅此而已,所以我没有放在节展上,努力推销我要做的东西。
谈明星纪实综艺《奇遇人生》:
如果这个明星坦诚,节目就出乎意料好
记者:你制作的明星综艺《奇遇人生》在网上很火,第一季和第二季您是最满意哪一季?
赵琦:我没有特别满意哪一季,说句实话,我觉得《奇遇人生》每一期都有它的特点,我们尽量在每一季的节目里面都拿出一两集来做一些这种影像、叙事、内容上的一些突破的尝试。未必每一期大家都觉得那么好,但是我个人对每一期都还是挺喜爱的,像自己的孩子一样。
记者:你选择了周迅做《奇遇人生》,你在明星的选择上面是不是会有一些考量?
赵琦:因为周迅她是一个非常敏锐,而且情感特别细腻的人,而且是一个全国人民都认识的明星,我跟她也有很多交流。但,我们也有一些其他不同的明星,不同年龄,可能未必所有人都知道的明星。对于我来说,其实明星们也都是普通人,大家在一些事情面前都会有一些真诚的感受。只要明星愿意来谈自己的真实感受,就是这个节目很好的选择。所以,我们并没有刻意去找哪个明星,如果这个明星是坦诚的,我觉得每一期节目可能都会有一些出乎意料的好结果。
记者:合作那么多明星,觉得哪一期的火花是最好的,出到你最想要的效果?
赵琦:其实每一明星都提供了他的角度,我都挺喜欢的。像小s有小s的特点,春周迅有周迅的特点,陈学冬有陈学冬的特点,我觉得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一些特征,每个人是独特的。所以说,我觉得每个人都带给了我一些独特的启迪。谈不上哪个人给我的火花更大,而在于每个人都能点亮不同的火花。
记者:《奇遇人生》第三季会有什么样的内容呈现给大家?
赵琦:第三季还没有拍,希望明年有机会能把它拍出来。但是,这也受到疫情的影响,看看明年整个国际大环境到底适不适合做一些旅行拍摄。
记者:您接下来还会做一些类似的综艺吗?
赵琦:对,因为我们现在对于综艺节目相对来说可能有一些经验,我们也希望有机会把这种纪实拍摄的技能和体验类综艺节目相结合。除了有趣的一些内容之外,也需要有很好的设计才行。
赵琦参与纪录片节活动,左二为赵琦
谈未来:
镜头会更关注家里的鸡毛蒜皮
记者:各种类型的片你都在尝试,周浩调侃你现在是个很有钱的纪录片人。在纪录片行业来说,很有钱似乎很难得,能不能谈一下你在商业这一块如何平衡?
赵琦:我觉得这也是他调侃,因为我们关系都很好,在一起这么多年。我觉得这其实恰恰说明纪录片工作者是非常值得关心。因为整个市场终归没有那么的庞大,商业化也并没有那么的强。反过来其实可能它本质就是这个样子的,因为过于商业化,大家看的不是纪录片的,都是看广告片,都是看植入的影片。所以,我觉得其实就在于你选择不同类别的工作方向,如果做纪录片,可能就要相对要承担没有那么多商业化的这种可能性,但是他能获得更多很真诚的一些情感交流。我觉得我只不过是两边都做了一些事情,掌握了一个平衡而已。对我来说,肯定每年也要花出很多的时间来做一些未必是能有那么多预算的纪录片。因为本身人的需求也是方方面面的,也不会仅仅是以市场作为一个标准。
记者:你接下来有什么计划?
赵琦:我对于方方面面都比较感兴趣。现在可能随着年龄增长,我也未必觉得非得选择多大的题材,可能对于一些比较小的,微小的生活里的东西,我都会有兴趣去了解,好像有点越来越往小了做的感觉。比如,我觉得就像一家人,夫妻怎么样来过日子,孩子怎么样教育,家里的鸡毛蒜皮,我倒觉得这个东西其实反过来是更本质的人生,关键在于你能不能去捕捉到那些细节,并且从那些细节里面得到一些启发,其实我对于这方面的东西会越来越感兴趣。
采写:南都记者许晓蕾 实习生蔡伟英
摄影:陈志刚
编辑:许晓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