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社区缺温度?深圳福田召开专题协商会探索治理模式

南方都市报APP • 深圳大件事
原创2020-12-18 11:54
报料有奖

南都深圳报料电话:0755-82121212

南都讯 记者张馨怡 12月16日,福田区政协召开“探索社区治理新模式,打造福田特色的美好社区”专题协商座谈会,区政协委员围绕这一主题建言献策。政协委员们指出目前智慧社区建设过度突出智能却缺少温度,时间银行的兑换机制未能有效激发志愿者的潜力,深港合作区的空间布局也制约了该片区的发展。

800x534_5fdc251551466.jpg



智慧社区缺少温度,成立区业主委员会联合会抓自治

福田区政协委员杨琳指出了福田社区自助共同体建设中的问题:物业服务消费观念淡薄;物业服务不到位,有的小区一年亏损几百万,在业委会成立以后账户就不亏了,包括电梯广告、会所出租收入等都进了物业公司的腰包,小区业主既没有得到物业管理的提升,也没有享受公共收益对老旧小区更换设施的便利条件;老旧小区硬件相对落后,信息化系统的智能化还达不到满足实际需求,物联网应用需求的发掘不够充分;缺乏适应智慧化社区管理和服务的人才,过多突出智慧社区的建设管理,忽略了老人不用网络,不用微信,智能缺少了温度。

为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打造国家新型智慧城市标杆市的战略部署,促进深圳现代化创新型城市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的建设,杨琳就美好社区自治方面提几点建议:

培育和发展非政府专业的社会组织参与社区自治。“比如说AED的使用、家庭培训等活动,都是蛇口基金会开展的社区活动。社区自治就是依托专业机构在运作,不管我是社区居民,还是公司在这个社区的居民,都能够把学到的东西与大家分享。”

福田区成立业委会的小区占比是18.7%,她建议成立福田区业主委员会联合会,使它成为政府部门社区自治的抓手,“我们可以让退休的党员发挥余热,走出一条由社区党委、物业和业主委员会协同的机制,在开展政策宣讲、约束业主工作时作用明显,优于其他业主委员会。”

 800x534_5fdc2515e7448.jpg

调整时间银行机制,为志愿者提供多方面兑换

都说远亲不如近邻,和谐的社会邻里关系是美好社区的基础,我们国家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许多城市掀起了建设时间银行的高潮,但是时间银行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一系列问题。福田区政协委员李光认为完善美好社区服务,应当调整时间银行机制。

时间银行是指政府通过政策设计、构建以低龄老人服务高龄老人为主体,其他社会力量志愿服务为辅居家志愿服务体系,倡导“低龄村时间、高龄换服务”的互助式养老模式。

时间银行为志愿者提供激励机制,志愿服务是无偿性、志愿性、公益性的社会服务,因此这种服务更需要激励,时间银行通过记录志愿者的志愿服务行为,并进行奖励或提供优待政策,从而对志愿者具有较强的激励作用。时间银行有助于解决整个社会慈善不足的问题,时间银行为志愿者服务提供一个有效渠道,将潜在的志愿服务资源激发出来。

李光指出,很多发达国家已经把时间银行的发展纳入到政府的宏观调控之中,并设有专门机构及专项基金激励时间银行开展活动。但目前,我们的时间银行理论研究比较薄弱,大多数人对时间银行的理解比较狭义,仅仅将时间银行当作一种交换时间的服务模式。同时,时间银行的实践缺乏顶层设计,且激励机制不完善。“事实上时间银行的服务对象并不局限于老年人,而应该是弱势群体同步纳入进来,而且不仅仅以时间换时间,还应该为一部分志愿者提供奖励、晋升、就业、职称、学习和出国交流等方面获得更多的优待条件,才能真正推动时间银行的推动。”

对此,李光建议对接受服务的人群及志愿服务人群进行定义,比如说空巢独居老人,或家中成员无力或不方便为其提供服务的老年人。此外,时间银行志愿服务的内容,首先需要服务点位,由财政给予服务补贴,而街道、社区负责人帮助老年人发布服务需求,指导市民注册时间银行志愿者,根据需要开展志愿者培训,协调志愿者与老年人的服务对接等工作。

800x534_5fdc25165031c.jpg 

打通保税区空间布局,实现“产城人”融合

福田区政协委员詹婷瞄准了深港科技合作区打造国际创新活力街区。随着该片区被定位为福田三大引擎之一,社会的关注热度也越来越高。詹婷指出,目前合作区城市空间形态与布局存在的瓶颈问题,也更为紧迫摆在眼前。由于历史原因,原保税区1.35平方公里的土地,近90%是仓储或工业用地,城市空间布局呈现出“封闭”、“孤立”的状态,各楼宇业主“躲进小楼成一统”几乎是“一楼一围墙”,导致人与空间的疏离感,这不利于片区统筹规划,更不利于国际创新中心各要素的高度融合与深度交流。

詹婷认为,街区是城市功能与结构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承载产业、生活与城市融合发展的基础平台,而合作区的区位优势、人才优势和政策优势,使得这里具有打造创新型国际化街区的基本条件。因此,建议以市委市政府统筹部署的国际化街区建设为切入点,“活化”合作区内的城市空间,营造以人为本,构建“便利、融资、开放、友好、鞋套”的空间形态,实现合作区的“产城人”充分融合、高质量发展。“合作区福保街区范围内,目前仅有两块未开发土地,其余都是满的,建议通过拆除阻隔人员行走的围墙,逐步实现合作区内各园区的互联互通,实现向存量的空间要效益是发展的关键。比如,在生物医药产业园和广田国际区域,破除各自为政、清楚物理障碍,统筹规划人流、物流和商业配套动线,使空间形态充分匹配合作区国际开放创新合作中心的定位。”

结合当天的讨论,福田区副区长朱伟华表示,接下来福田区在社区治理要推动几个工作:从政府专项治理向共建共治共享转变;从供给端向需求端转变,民生微实事是打补丁的机制,要覆盖很多现有政策覆盖不了的问题,给基层更多的资源,给更多途径,为社区做好更多的服务;要从智慧化的转变,推进社区基层治理的变化,智慧化手段还需要建立信用的机制。

编辑:戴越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