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人口大国,同样也是终末期器官衰竭患者数量庞大的国家,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器官移植国家。2019年,中国完成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5818例,其中广东的捐献量达890例,又一次排名全国第一。
18-20日,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国红十字总会指导,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主办,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广东省红十字会支持,广东省人民医院承办的第五届中国-国际器官捐献大会在穗举行。
中国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委员会主任委员黄洁夫透露,我国业已实施13年的器官移植条例目前正在修订,其中诸如器官获取组织、分配系统等新的领域都要写进条例里加以规范。
5年时间
我国百万人口器官捐献率增了一倍
大会期间,发布了详细记录2019年中国器官捐献与移植相关数据的《中国器官移植发展报告(2019)》。并举行了由著名导演张艺谋团队监制的,纪录中国公民自愿捐献五年历程的公益微短片《生命接力移路同行-中国器官捐献移植五年间》发布仪式。
《中国器官移植发展报告(2019)》显示,2019年中国公民逝世后捐献者年龄中位数为47岁,儿童捐献者18岁以下占比8.20%捐献者性别以男性为主,占比81.57%。2015-2019年,创伤和脑血管意外为逝世后器官捐献者的两大主要死因,其中脑血管意外死亡的捐献者占比逐年上升,2019年脑血管意外超过创伤,成为中国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的主要死亡原因。
据悉,自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期间,中国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累计完成24,112例。2019年中国完成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5818例,器官移植手术19,454例。每百万人口器官捐献率从2015年的2.01上升至2019年的4.16,增加了一倍有余。
虽然公民器官捐献率不断上升,但我国的等候器官移植人群依然庞大。截至2019年年底,全国有47382人在等待肾脏移植,4763人等待肝脏移植,仍有338人等待心脏移植,89人等待肺移植。
心、肺移植数量稳步提升
由于器官移植技术的高、精、尖,以及器官移植专业人才的培养周期等问题。我国的器官移植在此前存在重肝、肾移植而心、肺移植略显滞后的问题。对此,原国家卫生部副部长、中国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委员会主任委员黄洁夫在发布会环节回答南都记者的提问时表示。
中国是2015年取消司法途径的器官来源后,公民捐献成为唯一器官来源渠道,公平、公正、阳光的器官移植事业,至今也就五年多的时间。“器官移植的医生,特别是心、肺移植的专业团队培养是有一个周期的。2018年,我国的肝肾移植数6302例,而心脏移植498例,肺移植才404例,确实偏低。”
他透露,这一情况已经开始得到改观,比如2019年的心肺移植数量就各增加了60多例。今年即便受新冠疫情的影响,仍继续在增加。“国家卫健委组根据国务院的部署,将进行器官捐献移植两年专项整顿,到2022年,我国的器官捐献移植会上一个新的台阶。”
opo超范围获取器官将被惩处
就在不久前,安徽“假捐献”案例进行了最后宣判,参与其中的6名医务人员被处罚。该事件也引起了与会的器官移植专家们的高度关注。
中国OPO联盟执行主席、中国医院协会器官获取与分配管理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叶启发教授表示,下一步这个OPO(器官获取组织)要做两件事,首先就是明确每个opo的获取区域。“如果一家医院划定了20家医院是opo沟通的区域,那么就必须锁定在这个服务区域里开展器官获取。如果跨区获取,一旦发现,那就要严厉惩处。”
他同时表示,对于潜在的器官捐献者,一旦发现了相关的信息,就由红会、器官获取组织进行相关信息的锁定。锁定之后,该潜在器官捐献的信息输送到了不该输送的地方,那就按器官买卖论处。
黄洁夫透露,我国2007年颁布是标志着我国器官移植走上了法制化轨道,为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器官移植大国作出来的贡献。但这个条例实施13年来,已经不适合当前的器官移植事业。比如当时的条例中就没有明确器官获取组织opo、分配系统的作用。“此外,器官移植医院,器官捐献医院,还有红十字会的职责,都要从法律层面上进一步明确。该条例修订完成,将引导中国器官捐献组织工作更加法制化。在新条例指引下,我国将力争在2023年成为世界第一器官移植大国。”
要让更多患者不因贫困错过移植
器官移植技术复杂,决定了这一手术也异常昂贵。黄洁夫表示,目前无论肾移植、肝移植还是心肺移植,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讲价格都相对高昂,还有很多农村(患者)由于经济问题得不到移植。
“但类似的情况已经引起了重视,比如肾、肝、心、肺移植后的免疫抑制药物都纳入了医保,患者移植后的抗排斥治疗是可以报销的。 ”他表示,对于终末期肾病患者而言,肾透析目前也得到了保障。
“一些地方像浙江、深圳、广州、北京、上海等省、市都开始慢慢将器官移植纳入医保范畴。(器官移植)纳入医保有一个过程,我希望随着医改的成功,器官移植也能够成为一个基本的公共医疗卫生服务,提供给广大等待移植的患者。”
作为此次大会的主办方,广东省人民医院就器官移植手术列为医院医疗慈善基金的救治“大病”之一,让贫困患者不因经济问题错过移植手术。
该院余学清院长表示,经过积极筹备,省医于今年12月正式成立医疗慈善基金,为在本院治疗的贫困患者提供医疗援助、支持器官移植等高难度技术的开展。“医院大力支持移植团队和平台建设。随着移植技术的提高、术后康复多学科的协作,以最小有效剂量的抗排斥药物,帮助病人维持良好器官功能,让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提高。”
据了解,目前广东省人民医院获得心脏、肾脏、肝脏及肺脏四项器官移植执业资格。其中,心脏移植今年已完成53例,近年累计(98年至今)完成210例,连续4年手术量全国前三。今年以来,该院还完成了肾移植37例,肝移植9例,肺移植3例,心肺联合移植1例。
采写:南都记者 王道斌 实习生 尹嘉怡
通讯员 郝黎 张蓝溪
编辑:王道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