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国家卫健委称,最新数据显示,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率和癌症发病率与2015年相比有所上升。12月23日,国新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有关情况。
患者在河北省武邑县中医医院接受艾灸治疗。艾灸疗法是通过穴位贴敷等中医疗法,对特定慢性病进行治疗。 新华社发
国家卫生健康委疾病预防控制局局长常继乐坦言,虽然慢性病的发病率增幅有所下降,但中国慢性病的防控形势非常严峻。“慢性病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主要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据世卫组织统计, 60%慢性病的发生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关。
他认为,应当从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入手,从改变思维方式入手,做到改变行为方式。公众在了解相关知识时,应当参考权威资料。“有些书、有些网上的知识不一定科学。”他说。
他强调,公众应当戒烟限酒,中国家目前仍然是世界上抽烟人数和抽烟比例最高的国家。酒的消耗量和五年前相比没有减少,但大量喝酒的人明显降低了。
在合理膳食方面,他建议,每天至少要吃够12种以上的东西,包括主食、副食、水果、坚果等,每周应该不少于25种。“大家回去以后算一算,从吃早饭开始,你算算你一天吃的东西里面够不够12种,每周是不是能够达到25种。”
此外,监测发现,年轻人身体活动明显不足。他认为,运动不一定要找出整块的时间,可以把零散的时间挤出来做一些运动。“我们要求也不高,比如每周运动150分钟以上,或者每周3次,每次超过30分钟。”
在心理减压上,他建议放下手机,关上电脑,和同事、家人、小孩面对面地多做一些交流,而不是机不离手。“大家微信交流也需要,但是面对面的交流,对我们减负或者减轻心理压力效果更好。”
如何早发现慢性病?常继乐建议,30岁以上,每个人要知道自己血压、血糖、血脂,40岁以上,每个人应当知道自己的肺活量或肺功能以及骨密度范围,每年测一次。“也希望大家告诉所有的人都能这样做,早发现就可以进行早治疗、早干预。”
此外,慢病虽然可治,但他强调一定要规范治疗,“而不是今天吃药明天就忘了,或者就不吃了。”
他介绍,对有些疾病来讲,断断续续吃药危害更大。例如,高血压、糖尿病,若每天坚持规范、规律吃药,血压、血糖、血脂能稳定到正常水平,对身体健康损害很小,对寿命和生活质量也没有太大影响。
“我们希望,到了一定的年龄,30岁以上或者40岁以上,一定多关注自己的健康,多关心自己相关的生理指标,快快乐乐地生活,健健康康地享受每一天。”他说。
南都记者 宋承翰 发自北京
编辑:梁建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