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下午,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商务部召开社区团购秩序行政指导会,阿里巴巴、腾讯、京东、美团、拼多多、滴滴等企业参会。会议要求互联网平台企业不得利用低价倾销等不正当竞争行为,扰乱市场秩序。
继地方监管部门发声后,总局再提社区团购“九不得”新规
不久前,南京市市场监管局曾发布《电商“菜品社区团购”合规经营告知书》,要求平台不得以低价倾销等方式,排挤竞争对手独占市场。
此次会议上,市场监管总局再次明确了加强监管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态度。会议强调,互联网平台企业要规范社区团购经营行为,主动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严格遵守“九个不得”规定。
规定的第一条明确,平台不得通过低价倾销、价格串通、哄抬价格、价格欺诈等方式滥用自主定价权。在依法降价处理鲜活商品、季节性商品、积压商品等商品外,严禁以排挤竞争对手或独占市场为目的,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倾销商品。
南都记者梳理发现,上述“九不得”规定中特别提到了反垄断法规制的三类垄断行为。要求平台企业不得违法达成、实施固定价格、限制商品生产或销售数量、分割市场等任何形式的垄断协议;不得实施没有正当理由的掠夺性定价、拒绝交易、搭售等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也不得违法实施经营者集中,排除、限制竞争。
上述规定还对社区团购可能存在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作出规范。规定指出,平台企业不得实施商业混淆、虚假宣传、商业诋毁等行为,严禁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进行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欺骗、误导消费者。
针对“大数据杀熟”和“二选一”等热点问题,规定也作出回应。具体而言,平台企业不得利用数据优势“杀熟”,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不得利用技术手段损害竞争秩序,妨碍其他市场主体正常经营;不得利用服务协议、交易规则以及技术等手段,对平台内经营者进行不合理限制、收取不合理费用或附加不合理条件。
此外平台企业还被要求禁止销售假冒伪劣商品,不得非法收集、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以免给消费者带来安全隐患。
会议同时要求,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要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加大执法办案力度。
社区团购监管收紧,低价背后垄断风险引关注
自今年5月起,以美团、滴滴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扎堆进入社区团购赛道,利用低价快速扩张的模式引来不少争议。12月12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喊话互联网巨头“不应该只惦记着几捆白菜、几斤水果的流量”。
如何看待社区团购的低价策略?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副院长刘继峰此前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称,如果互联网平台基于自身实力扩展到其他行业,将传统小贩一扫而空,形成一个更庞大的交易实体,这背后的垄断风险值得关注。
那么低价营销是否必然与垄断相关?他表示,从价格角度看低价策略,只有经营者具有市场支配地位时,才有可能构成反垄断法上的“低价倾销”。
在南都个人信息保护研究中心举办的2020啄木鸟数据治理论坛上,南开大学教授许光耀也表达了类似看法。许光耀表示,新企业进入市场后,短期的补贴大致相当于广告的作用,但如果追求结构性的影响,则构成掠夺性定价,受反垄断法规制。
据他介绍,所谓结构性影响,即通过补贴或免费手段来消灭竞争对手,从而占据市场支配地位,此后行为人将提高价格以回收成本并获得高额利润。广告性质的补贴并不追求这种目标,也无这种能力,对这两者应区别对待。
南都记者注意到,中央高层会议近期多次提及反垄断问题。12月18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将“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作为2021年经济工作的重点,要求完善平台企业垄断认定等法律规范。
值得一提的是,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室主任岳仲明本周一(21日)在法工委发言人记者会上透露,反垄断法的修法已被列入2021年度重点立法工作之一。
采写:实习生黄慧诗 南都记者李玲
编辑: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