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档计息类存款叫停,影响有多大?中小银行揽储“压力山大”

南方都市报APP • 奥一新闻
原创2020-12-23 20:21

近两年,许多银行为了吸引更多的客户存款,纷纷推出“靠档挂息”类的存款产品。但是在监管要求下,去年12月开始各银行已经开始陆续停售此类产品,而六大行、各中小银行也在近两月相继发布公告调整此类产品的计息方式。

此番调整,对售卖此类产品的银行和购买的客户会产生什么影响呢?在存款利率连年走低的情况下,众多中小银行和民营银行又如何缓解自己的揽储压力?

 

大中小银行按下“暂停键”

因为计息付息灵活,可以随存随取,同时收益率也比较高,“提前支取、靠档计息”类的存款产品成为了许多银行吸引客户存款的重要手段。

近日,六大国有商业银行,包括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和邮储银行,在各自官网相继发布公告称,自2021年1月1日起,“提前支取、靠档计息”的存款产品,在提前支取时,将对计息规则进行调整,计息方式由“靠档计息”调整为“按照活期存款挂牌利率计息”。

与此同时,兴业银行、广州银行、微众银行等中小银行和民营银行都在近来发布了计息规则调整公告。但是,从去年12月开始,已经有不少银行开始采取行动,陆续停止靠档计息类产品新增产品余额和新增客户。

“提前支取、靠档计息”,意思就是收益根据存款时间来分段计算利率。以微众银行此前提供的智能存款产品为例,分为5个档位,从7天到5年的不同档位收益分别为1.2%、2%、3.15%、4.125%、 4.5%。如果一笔3年期“靠档计息”存款,客户在1年2个月时想取出,则可以按照与之最接近的1年整存整取靠档利率来计算利息。

但是从目前各个银行发布的公告来看,在调整了计息规则之后,“提前支取、靠档计息”类产品在今年年底或者明年1月1日之后,如果提前支取,只能按照活期存款利率进行计息了。

 

违反相关规定

为何各银行纷纷暂停“提前支取、靠档计息”类产品,进行计息规则调整呢?这要从监管角度开始谈起。

早在去年12月,监管曾下发《关于全国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规范定期存款提前支取靠档计息有关要求》,随后,部分银行已经陆续停售相关产品。

某银行业内人士告诉研究员,部分金融机构通过发行活期存款创新产品和定期存款提前支取靠档计息等所谓‘创新产品’吸收存款,利率水平明显超出市场同期限存款利率,从深层次看其实潜藏着巨大的流动性风险。“长期下去很可能会出现难以兑付,贷款利率攀升,企业融资成本增加等问题,甚至会导致金融市场的整体震荡。”

今年三月,央行下发的《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存款利率管理的通知》指出,这类定期存款提前支取靠档计息产品,实际上违反了《储蓄管理条例》第二十四条,即“未到期的定期储蓄存款,全部提前支取的,按支取日挂牌公告的活期储蓄存款利率计付利息;部分提前支取的,提前支取的部分按支取日挂牌公告的活期储蓄存款利率计付利息”的规定。

业内相关人士认为,从存款成本高企、恶性竞争加剧的现状来看,对此进一步明确规范是好事。虽然这类产品为部分中小银行以及民营银行减轻了一定的揽储压力,但同时也给这些银行带来了较高的成本。

在央行通过存款利率管理之后,降低了银行负债端成本,进而降低银行贷款利率,最终传导至企业,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实际影响几何

继停售之后,对于此前购买了这类存款产品的存量客户以及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来讲,会产生一些什么实际影响呢?

从此前央行公布的数据来看,近7个月的压降结果中,中小银行成为此次压降结构性存款规模的主力。

截至11月末,中小型银行结构性存款较4月末下降3.35万亿元,降幅约42%;相比之下,大型银行同期仅下降1.32万亿元,降幅为31%。

研究员就此联系了民生银行广州分行,副行长黄建表示,客户大部分都表示理解,因为毕竟不是银行单方面的违约而是监管的要求。

与其他银行的调整规则大同小异,民生银行的公告称,“在调整日(含)后提前支取,将按照支取日民生银行人民币活期存款挂牌利率计息;如在调整日(不含)前提前支取,仍按照原方式计息;如未提前支取,利息不受影响。”

也就是说目前已经购买了提前支取靠档计息产品的客户,只要不提前支取,还是可以按照原本的存款利率计算方式获得收益。但是如果在调整日之后提前支取,按照活期利率计算的话,相较于此前靠档计息的高利率,到手利息无疑会大打折扣。

而在业务影响方面,像是民生银行这种体量比较大的银行,暂停此类产品后对银行的影响也比较有限。“靠档计息类产品的占比非常小,从产品停售到调整计息规则,我甚至都没感觉到对银行的负债有影响。”黄建谈到,“但是对于一些城商行农商行而言,存款创新产品在它们的负债中占比是很大的。”

广州银行的工作人员告诉研究员,“提前支取、靠档计息”类产品在去年12月已经停止发售,目前如果有客户想购买此类产品,银行这边会推荐给客户其他理财储蓄产品代替。但是关于银行业务方面的调整,自己不方便透露。

 

中小银行揽储压力悬而未决

相较于各大行而言,中小银行因为自身的知名度以及资金获取渠道有限,本身存在较大的揽储压力。此番在监管的严控下,中小银行更是首当其冲,无论是线下的揽储产品还是线上的互联网银行存款产品都被叫停,吸收存款变得愈加困难。

早在今年1月,上海华瑞银行便发布2020年度同业存单发行计划称,为稳定流动性,恳请央行在同业存单发行上给予大力支持。彼时上海华瑞银行表示,2019年受“某银行事件”影响,该行发行同业存单难度增大;近期根据利率自律机制要求,定期存款提前支取靠档计息产品进一步清理并压降规模。但随后此公告被撤下。

邮储银行战略发展部研究员娄飞鹏认为,“某银行事件”的发生意味着同业刚兑的打破,凸显了中小银行在发行同业存单上的劣势。在大额存单、结构性存款受阻后,中小银行发行同业存单调节流动性的压力更大。

而此前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中小银行资本实力较弱,负债端受限较多,进而影响其信贷投放能力,不利于服务实体经济特别是服务小微企业。

资本补充是增强风险抵御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要支持中小银行引进合格股东进行增资扩股,支持其发行新型资本工具和二级资本工具,支持符合条件的中小银行在境内外上市融资。

同时,建议修订现行相关规定,为更多中小银行尽快进入同业拆借市场开展流动性管理、通过发行金融债获得资金来源提供便利,缓解其负债来源单一的问题。


采写:南都全媒体 助理研究员麦妙钿

编辑:麦妙钿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