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12月24日公安部于京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全国公安机关打击整治利用信息网络实施黑恶势力犯罪专项行动有关情况。据悉,公安部于去年11月部署为期一年的专项整治行动,截至目前,全国共打掉利用信息网络实施黑恶势力犯罪团伙1759个,查扣涉案资产299.5亿元。
在专项行动中,全国公安机关严厉打击网络“套路贷”、“裸聊”敲诈、恶意索赔、负面舆情敲诈、网络水军滋事、网络暴力传销、网络“软暴力”催收等七类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的黑恶势力犯罪。除了常见的“套路贷”、“裸聊”敲诈外,会上,浙江省公安厅刑侦总队政委冯蒋龙回答南都记者提问,详细介绍了其他5种常见的利用信息网络实施黑恶势力犯罪的类型。
他专门提及恶意索赔犯罪,称网络上存在一批以维权打假为掩护、恶意索赔为目的的犯罪群体,这些犯罪分子假借打假之名,通过购买、持有众多非本人实名电商平台账号,批量购买目标商品,再以商品存在瑕疵、宣传用语使用“极限词”等借口,向商家强行索要相应“补偿”,若商家不妥协,则以大量差评或向电商平台、监管部门投诉为要挟,实施敲诈勒索犯罪。如嘉兴南湖打掉的陶某涉恶团伙,该团伙在电商平台上企图向近万家网店实施敲诈勒索,其中敲诈成功400余家网店,严重扰乱网店商家正常的经营秩序,造成较为恶劣的社会影响。
近年来,南方都市报持续关注恶意索赔现象,2018年,南都新业态法治研究中心曾报道全国首例利用广告极限词敲诈数千电商被批捕的案件,连续推出多篇恶意索赔调查报道,并在2019互联网法律大会上发布《恶意索赔行业观察报告》,后将报告递交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报告发布后得到国内上百家媒体报道、援引,引起多方关注。
2019年12月2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市场监督管理投诉举报处理暂行办法》,明确了职业索赔恶意举报将不予受理。
2020年11月28日,由浙江大学等单位共同举办的2020互联网法律大会暨2020数字化治理高峰论坛在杭州开幕,南都新业态法治研究中心基于2020年的调查报道和课题研究成果,发布《危害创业创新、破坏营商环境的“商业水军群组”观察治理报告》,深度剖析依托社交群组形成的网络传销诈骗、黄牛党、薅羊毛党等乱象及其危害,为互联网新经济新业态领域的合法合规发展提供参考。
南都记者蒋小天 发自北京
编辑:梁建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