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记者许晓蕾 为更好地传承、传播拥有千年历史的广州榄雕技艺,“曾氏榄雕研学传承基地”今天(24号)正式启用。
国人对榄雕的认识往往是从明末散文家魏学洢所写的《核舟记》开始的,不少学子对于魏学洢描述的微雕匠人王叔远的技艺感到好奇——如此精湛的榄雕技艺只存在于书本中,还是现实中也真有匠人能完美复原文章中的“微舟”呢?
曾氏榄雕研学传承基地
榄雕
曾宪鹏在制作榄雕
为了使更多学子能够走近榄雕、了解榄雕、热爱榄雕。作为《广州榄雕》项目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曾昭鸿,从2016年起就和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曾宪鹏(儿子)一起,通过与教育部门的合作,将榄雕引入了海珠、越秀两区的中小学美术老师的再继续教育培训课程。至今已经培养了数十名老师,其中就有不少老师将榄雕带进了其所在的学校,起到了较好的传播作用。
通过几年教师再继续教育课程的实践,曾氏父子积累了经验,也悟出了一点:要将榄雕传承和发展下去,师资队伍必不可少。因此,在海珠区文化馆的帮助下,“曾氏榄雕研学传承基地”在环境优美的晓港公园正式落户。曾昭鸿表示,希望能尽己之力,讲好榄雕故事,传承榄雕技艺,不负“代表性传承人”之名。
在“曾氏榄雕研学传承基地”,大家除了能学习榄雕的技艺外,还能欣赏到精美的榄雕作品,当中就包括曾昭鸿的《水乡风情》、《镂空吊链花篮》,曾宪鹏的《中华乐韵》、《传承》等代表作以及新作品。
据介绍,《水乡风情》于2016年被选送在国家博物馆参加“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双年展”。《镂空吊链花篮》于2018年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中华乐韵》原作已于2016年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基地的这一件是刚刚完成的复制品。而《传承》就是将曾宪鹏年幼时在父亲工作台旁边成长的场景还原出来。基地还开发出一系列文创产品。比如:与恩平市级非遗——恩平裹粽传承人岑结柱老师合作研发的榄角粽子、将榄叶通过蒸馏技术做成的手工香皂等。
编辑:许晓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