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正郭敬明遭156位编剧抵制背后:唯流量论何时到头?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大数据研究院
原创2020-12-24 21:00

近日,编剧余飞、宋方金等人在微博发布111位影视从业者联名抵制于正、郭敬明的公开信,称“抄袭剽窃者不应成为榜样”。参与此次联合署名的还有琼瑶、庄羽、高群书、汪海林等人。

据联名信显示,导火线或是娱乐圈的“唯收视论”“流量论”现象。尽管于正、郭敬明有不少抄袭争议,但他们仍以节目导师、嘉宾等身份活跃在演技竞赛类的综艺节目中,赢得不少关注。

此外,12月22日晚,宋方金在其个人微博又发布了第二批联合署名名单,此次新增后联合签署人数达到了156人,包括《金粉世家》编剧王军、《北京爱情故事》编剧李亚玲等。

南都记者梳理公开资料发现,不少青年编剧仍处于单打独斗的阶段,曾面临没有项目、生活难以为继的阶段。相比之下,仅从收入层面上看,于正、郭敬明处于国内编剧作家的金字塔尖。

报告称,超七成受访编剧受资本退潮等影响,收入下降

近年,娱乐圈明星“天价”片酬问题一直备受争议。相比演员的“天价片酬”,掌握电视剧电影故事核心的编剧的薪资却是十分普通。

2019年末,华语国际编剧节等机构发起的青年编剧生态调查显示,超过70%的受访青年编剧年薪不足20万元,仅有不足10%的受访者拥有百万年薪。研究进一步发现,208位青年编剧中,仅有0-3年从业经历的编剧的年收入普遍在20万元以下。

图-03.jpg图-02.jpg

对于受访青年编剧而言,项目和资金仍然是众多编剧的一大难题。调查表明,有四成受访青年编剧认为,职业生涯中最困难的时期是“没有项目,生活难以为继,内心恐慌”。其次是有34%的人选择了“自我怀疑,创作进入瓶颈期”。

图_画板 1.jpg

据报告,超七成的受访者表示,近年受到市场收缩、资本退潮的影响,项目数和收入有所下降。相比之下,于正、郭敬明的收入远高于编剧行业的平均水准。尽管作家富豪榜一直颇具争议,但一定程度上或能反映当下编剧行业的情况。据2013年第八届子榜单编剧作家富豪榜显示,于正位列第三名,五年收入高达2400万元,而据2019年第13届作家榜显示,郭敬明获得了260万元的版税。需要指出的是,郭敬明的电影、综艺等方面的收入并没有纳入其中。

抵制于正、郭敬明的156位影视从业者

如上所述,在群星闪烁的演艺圈中,多数编剧的薪酬并不高,于正、郭敬明则是其中的佼佼者,然而两人却一直深陷抄袭纠纷,创作能力受到外界质疑。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述调查中,超九成受访青年编剧认为,“讲故事的能力”是职业编剧最重要的核心能力,其次是“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也不难理解,抄袭者是众多编剧们的“眼中钉”。

图-05.jpg

2014年4月,琼瑶起诉于正侵权,称于正《宫锁连城》多处剧情抄袭琼瑶《梅花烙》。法院于当年12月作出一审判决,于正败诉,需在媒体上刊登道歉声明,并和湖南经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东阳欢娱影视文化有限公司等四被告一起赔偿琼瑶500万元。

郭敬明的抄袭纠纷发生在更早之前,2003年,《圈里圈外》作者庄羽起诉郭敬明,称郭敬明所著《梦里花落知多少》一书,抄袭了其作品《圈里圈外》的部分情节等。最终,法院判定,庄羽胜诉,郭敬明需赔偿对方20万元,并公开道歉。

如果事情就此尘埃落定,恐怕两人也不会被众多编剧频繁提起。据媒体报道,于正、郭敬明赔偿了相应款项后,均拒绝道歉。这一态度无疑惹怒了不少人。此封联名签署的抵制信中,琼瑶、庄羽的名字就赫然在列。

近日,于正、郭敬明分别以导师、评委等身份参加了演技类竞赛项目,相关话题屡上热搜,外界评价基本以负面为主。

这也使得这156位联名签署的影视从业者在抵制信中发出质问:“为什么被法院判决的‘文贼’却被资本和平台追捧?”

图-04.jpg

截至记者发稿前,于正、郭敬明尚未回应此封联名抵制信。

 

采写/制图:南都记者陈志芳

编辑:张雨亭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