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三件流光溢彩的雕塑作品出现在冬日的司马台长城上空。神龟在空气中缓缓踱步,仙鹤与鸽子姿态轻灵,振翅欲飞……你以为误入仙境,可背景里肃穆的长城、山峦和鸳鸯湖水库又真实可感。
这是“国潮”艺术新玩法,雕塑艺术以增强现实(AR)技术介入公共空间,带来新鲜有趣的互动体验。
高孝午 《共境——慢先生》 拍摄地点:司马台长城
高孝午 《共境——和平使者》 拍摄地点:司马台长城
高孝午 《共境——天仙子》 拍摄地点:司马台长城
12月20日,艺术家高孝午2020《共境》全新系列作品在司马台长城进行公益云首发。此次发布从《共境》系列十余件作品中选择了三件:龟、鹤、鸽子,打破既往雕塑艺术作品有限复制规则,以增强现实(AR)技术数字化形式,邀约全球观众无界体验,阐释和传递“自然”、“共生”、“和平”、“共境”等理念和愿景。
“国潮”艺术家站在长城上
高孝午是中国最早也最重要的探索艺术在公共空间诸种可能性的艺术家之一,在二十余年的艺术历程里,始终以持续不断的创作和实践探索雕塑艺术与公共空间的互动关系。此次以增强现实技术首先发布的三件《共境》系列作品是艺术家探索作品的公共性与互动性的全新尝试。
著名国际策展人、艺术家陆蓉之
著名国际策展人、艺术家陆蓉之指出,高孝午以虚实相辅的手法,将手机、线上短视频等各种平台作为展陈的渠道,在万物相连的5G通讯年代,开创传播艺术创作的新天地,使得虚拟作品得以进入千家万户,并且可以时时互动,由观者进行艺术元素的挪用,进行摄影摄像的再创作。
陆蓉之认为,高孝午是“国潮”艺术家的典型代表,其作品受到世界范围内观众的持续喜爱,其“为众人而艺术”的朴实精神,是他创作价值的最高体现。所谓“国潮”,是它有中国文化的底蕴,它有中国文化的精神,它有中国文化的话语权。陆蓉之说:“所以我们不但见证一种跨科技的雕塑的诞生,我们也在这里见证到一个‘国潮’艺术家站在长城上。”
应对现实危机的积极态度
此次发布的作品中,既有代表中国传统文化意象的龟、鹤,也有象征人类共识的和平鸽,龟与水相融,无形化作有形,水草成为鹤的羽翼,橄榄枝化作鸽子的翅膀,借助自然生物的融合共生来表达人与自然间的多重关系,也希望在全球疫情蔓延的今天给人类发展带来新的思考。
策展人、艺评人段少锋
在策展人、艺评人段少锋看来,作品名为《共境》,揭示出今天人类命运和遭遇的一体化,尤其在疫情肆虐的2020年,“共境”这个词具备了鲜明的时代特点。它显示出一种应对现实危机积极的态度,这种积极恰恰是建立在对于现实的反思基础上。
段少锋指出,《共境》所包含的关系是多重的,传统和当下,全球和个体,现实和虚拟,反思和行动,数据和物质,这些多重关系使得这件作品具备了阐释的多重可能。
艺术家高孝午和《共境——和平使者》 拍摄地点:司马台长城
高孝午 《共境——慢先生》 拍摄地点:司马台长城
据悉,本次高孝午《共境》新作展示,采用AR增强现实技术,观众用手机扫描二维码进入web网址端或微信小程序、下载APP的方式均可体验,点选自己喜欢的雕塑作品,进行放大、缩小、旋转,与现实场景进行融合并拍照(或视频)互动。
三件雕塑作品分别设置了静态与动画两种展示体验,只要连接网络,在全世界的任何角落均可支持98%以上的手机机型进行操作。有兴趣的读者可扫码体验!
编辑:黄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