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叶孜文 通讯员 穗团宣 12月28日,2020年广州市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第二次全体(扩大)会议在南方医院白云分院新院区召开。会上,广州市11个区未成年人“一站式”工作室获授牌,广州市成为全省首个市区两级“一站式”工作室全覆盖的城市。
2020年广州市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第二次全体(扩大)会议召开。 通讯员供图
如何最大限度帮助曾经受到过性侵的未成年人,保护她(他)们身心健康,避免造成“二次伤害”,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2018年8月,广州市未保委会议明确要求制定一套涉及未成年人的办案流程指引,构建“一站式”救助工作机制,建设可实现特殊救治、同步心理干预等救助及伤情检验、DNA物证提取、询问等“一站式”工作室。2019年12月,第一个市级“一站式”试点工作室落成使用。
2020年12月,经市未保办、市检察院、市公安局联合验收,全市每个区都已建成“一站式”工作室,其中医院站8个、司法机关站4个。
会前,市政府副秘书长、市未保委副主任马曙同志为白云区未成年人保护“一站式”工作室揭牌并听取了阵地建设和使用的具体情况。会上, 11个区的“一站式”工作室获授牌,广州市成为全省首个市区两级全覆盖的城市。
市未保委相关负责同志介绍:对于受到性侵、虐待、故意伤害等严重侵害的未成年被害人,在这里可以“一站式”完成相关办案流程,实现对未成年被害人的救助、询问、取证、检查一次性到位,更好避免未成年被害人多次回忆被侵害的细节和过程导致心理受到“二次伤害”。
会上,广州市11个区未成年人“一站式”工作室获授牌。 通讯员供图
会上首次公布广州市11个区“一站式”工作室的具体地点、开放时间和预约方式。
近年来,受各种消极因素和不良环境影响,青少年误入歧途、违法犯罪问题日渐突出,引起社会各界普遍关注。创建“青少年零犯罪零侵害(零涉毒)”的“双零社区”是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重要途径,亦是加强基层综合治理的新模式。
据了解,团广州市委在全国“青少年零犯罪零侵害(零涉毒)”社区(村)试点创建基础上,2019年底联合市委政法委,在全省率先开展市级“双零社区”创建。首批有11个区的33个优秀社区(村)申请创建,实现全市创建全覆盖。
近一年来,广州市33个“双零社区”创建单位联动辖区综治、司法、学校、共青团、妇联等单位,结合平安广州、网格化建设,动员党员志愿者、网格员、“五老”志愿者等队伍力量,共同探索涉青少年犯罪和受侵害的预警机制和干预化解机制,精心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层社区环境,因地制宜打造“双零社区”特色新模式。
今年下半年,市未保委聚焦防范未成年人性侵害问题,开展了集中行动。一方面强化防范性侵害的制度保障。市委政法委、市检察院牵头起草了《关于涉性侵害、虐待、拐卖、暴力伤害违法犯罪人员从业限制制度的实施办法》《关于建立侵害在校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实施细则(试行)》。
另一方面广泛开展未成年人防性侵宣传教育。团市委首次在全市2.6万个少先队组织和5879个中学团组织中开展防性侵主题队日、主题团日活动,并在北京路集中开展防性侵教育宣传集市,开展守护未来防性侵知识直播,开展未保大讲堂。
市检察院推出“小Law号CC课堂”线上法治课程。市文广新局依托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开展广泛的公益宣传,推出“呵护幼苗 健康成长”儿童安全知识专题图书推荐。其中《我要大声说“不”!—避免性侵犯和家庭暴力的伤害》在书目推荐期间借阅利用率为88.9%。推出未保安全专题绘本《别想欺负我》,联合市中院法治云课堂开展线上普法活动。市妇联将预防女童遭受性侵纳入普法规划,开展了100场预防性侵女童专题宣传教育和“家庭教育大讲堂”活动。
据广州市教育局会上介绍,今年采取了系列举措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一是强化宣传引导,录制秋季开学心理健康教育系列微课6期;面向广大教师、学生、家长群体讲授亲子沟通、师生沟通、家校沟通知识与技巧,“广州教育”公众号阅读量累计超过10万;举行2020年世界精神卫生日公益性心理咨询活动,举办专家主题讲座向全市家长直播。
二是强化课程落实,秋季开学全市部署开展“开学心理第一课”活动,各中小学推进落实每两周一节心理课程, 市中小学卫生健康促进中心编写下发《中小学心理健康科普读本》3万册。
三是强化咨询援助,市区两级12个未成年人心理咨询与援助中心累计接受网络咨询3800例,电话咨询1900例。
四是强化家校协同育人,在“广州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开设“家教讲堂”,录播家庭教育微课20讲,与家长及时沟通学生心理状况,宣传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引导和帮助家长有效与孩子沟通,减少亲子冲突,做好家校协同育人。
编辑:叶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