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元可买超十万条简历信息、2亿简历信息被泄露、毕业生李文星之死……网络招聘行业存在的种种问题屡次引发公众关注。
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了《网络招聘服务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自明年3月2日起施行。南都记者注意到,这是我国网络招聘服务领域第一部部门规章。其中规定,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不得非法出售、非法向他人提供其收集的个人公民身份号码、年龄、住址等信息。
新增不得非法出售个人信息
人社部流动管理司负责人介绍,截至2019年底,全国共有3.96万家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建立人力资源市场网站1.5万个,2019年通过网络发布招聘信息4.04亿条、发布求职信息8.23亿条。
网络招聘服务的兴起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上述负责人表示,如未经许可擅自从事网络招聘服务、对用人单位资质和招聘信息真实性与合法性审核把关不严、非法使用个人信息、违规收取费用、监管方式不足等,亟须通过立法规范管理。
公开资料显示,在非法使用个人信息方面,招聘平台受到诟病已久。11月,据媒体调查,40元即可买到超十万条简历信息,包括工作经验、出生日期、手机号码等。而且,这些信息均带有智联招聘或前程无忧的logo。
对此,前程无忧回应称,系个人别将部分企业招聘时收到的简历拿出来非法售卖。智联招聘则回应将进行内部调查。
据媒体报道,去年7月,一起智联招聘员工参与倒卖公民个人信息的案件在北京朝阳法院开庭审理。无业人员郑某为了获得公民简历信息,伪造假的企业营业执照并提供给智联招聘工作人员,注册获得企业会员账号,获取大量公民简历。该案涉及公民个人信息达16万余份。此案未当庭宣判。
对此,《规定》在今年9月征求意见稿的基础上,新增“不得非法出售、非法向他人提供其收集个人信息”的规定,并要求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建立健全网络招聘服务用户信息保护制度,不得泄露、篡改、毁损其收集的个人公民身份号码、年龄、性别、住址、联系方式和用人单位经营状况等信息。
网络招聘服务领域第一个部门规章
实际上,简历信息泄露事件并不是网络招聘平台首次引发关注。早在2017年,大学毕业生李文星通过招聘软件求职,不幸落入打着招聘幌子的传销组织骗局,最终溺水而亡。
李文星事件也暴露出了网络招聘行业存在的漏洞。2017年8月,南都曾对50家招聘平台隐私政策进行测评。测评结果显示,没有一个平台的隐私政策达到透明度高的标准,超8成处于透明度低或较低区间内。
南都记者了解到,此次《规定》是我国网络招聘服务领域第一部部门规章,对网络招聘服务的基本问题、基本内容、基本规范等作了规定,为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从事网络招聘服务提供了基本遵循,明确了网络招聘求职信息提供、网络招聘信息审查、网络安全、信息保护、收费管理等服务规范。
对于违反《规定》泄露或非法出售个人信息者有何种处罚?《规定》第三十条指出,违反本规定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二条规定,未依法进行信息收集、使用、存储、发布的,由有关主管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
此外,《规定》第四十条明确,违反本规定,给他人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采写:见习记者 孙朝
编辑:蒋琳,尤一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