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百万粉丝短视频主播、冰川探险爱好者王相军失踪一事受到多方关注。12月30日,王相军弟弟告诉南都记者,从哥哥20日出事至今,他们一直在多方寻找,仍然没有任何结果。意外的发生,也引发了业内关于户外探险运动、尤其是冰川探险这种风险系数极高的项目如何规范发展的探讨。南都记者注意到,近年来,随着登山、徒步等户外运动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兴趣爱好,借助短视频直播平台,他们通过分享拍摄内容从而获得了更多流量关注。作为内容上传与审核的视频直播平台,对意外的发生是否需要承担责任,也值得引起更多反思。
事发:二次拍摄过程中不慎踩到暗冰滑入冰瀑
12月26日,王相军弟弟用哥哥的短视频账号“西藏冒险王”发布了一条视频,配文“2020年12月20号我的哥哥,你们的老王,永远的留在了这个他最喜欢的瀑布里”,“他这一身痴迷于冰川,同时献身于冰川,这里是他最好的归宿。”
王相军弟弟告诉南都记者,哥哥出事的位置很偏僻,在地图上搜不到路,“那个地方我哥之前去过很多次,对那个地方很熟悉,他说那里有几叠的瀑布,很好看,这次过去也是去拍个视频。”王相军弟弟说,在意外发生前,他与同行队友已经拍过一条视频,但没有达到想要的效果,在拍摄第二次时,王相军踩到了有暗冰的石头上,滑入冰瀑中。
王相军跌入冰河失踪的消息在网络上传开,不少网友表示遗憾的同时,对于事发当时同伴是否救援到位也产生质疑。12月29日,同行队友在个人短视频平台上传了一段视频,讲述了当天王相军发生意外与救援的经过。
同行队友称,事发当天气温零下9度,海拔在4500米左右,王相军摔下去的第一时间他曾用三脚架救援,但周围全是悬崖绝壁,很光滑,他们没有带上百米的绳子,只好找人帮忙。
同行队友称,“去叫救援是老王(王相军)提议的,他说没有体力了”,大约十几分钟后,他在附近不远处的修路工棚里找来了四个工地的人,返回现场后发现“人和桶都没了”,之后他们又到瀑布下游去寻找,仍然没有找到,谁也不想发生这种意外,“当时很绝望”。其还表示,当地警方也已介入调查此事。
11月29日,同行队友还在短视频平台上传了一段意外发生前王相军用自己的手机拍摄的一段视频,视频中王相军一边拍瀑布一边向同行队友解说如何拍摄这个画面。“请不要扭曲事实真相,这个视频是老王在教我如何拍摄”。同行队友称。
11月30日,南都记者再次联系上王相军弟弟,其表示目前仍没有关于哥哥的任何消息。在此之前,南都记者通过与户外探险专家的采访中得知,其愿意向此次救援提供支持。王相军弟弟告诉南都记者,他目前人在拉萨,等专业救援力量到达后一起再去事发地。
业内声音:科学的户外探险要做好安全保障、对风险有预判
12月29日,一段王相军最后跌落冰河的视频在网上流传开。视频中,王相军在没有携带任何辅助安全装备,脚上也没有穿被视为攀爬冰山最重要的安全保障——冰爪的情况下,在冰河旁边的岩石壁上步履轻松,在快速跳过几块岩石后脚下一滑,跌入湍急的冰河中。
12月29日,南都记者采访到了拥有十多年冰川探险和科考经验的中国青年科学探险家温旭,他此前与王相军有过多次接触。
谈及对王相军的印象,温旭告诉南都记者,“他是一种特别积极向上的性格,真的特别热爱冰川,非常有热情,很单纯,尤其在少有的对冰川感兴趣的是非常可贵的。”他也关注到王相军拍摄的许多冰川的图片,这些图片对于研究冰川现状,包括气候变化对冰川的影响、了解冰川消亡的情况,提供了宝贵的研究素材,非常有意义。
温旭告诉南都记者,他认为王相军对冰川的执着是非常难得的,但是户外探险也需要有做好个人安全保障,包括熟练地使用攀登的器材,比如冰爪、绳索、安全带,懂得自我保护,做好安全预案,很多意外其实可以避免的。
今年1月,温旭刚刚完成了世界首例单人无助力无补给从南极海岸出发抵达南极点,整个过程历时58天,他一个人靠一对滑雪板、一架承重180多公斤的雪橇,采用越野滑雪的方式行进1400公里抵达南极点。在他看来,冰川探险过程中除了需要应对冰川流动速度和方向的不确定性,也对个人在极端情况下的临时处置和反应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在冰川探险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风险,比如滑坠、裂缝、雪崩,除了对冰川探险的热情,也要对危险有足够的预判,哪里存在风险,怎么去规避这些风险,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更科学地进行冰川探险。”温旭告诉南都记者,王相军有许多户探险的实地经验,具备一定的户外探险技巧和能力,但是一些专业技术和安全保障还可以再规范和提高。
温旭告诉南都记者,原本他也跟王相军约好,今年冬天等老王回来后,他们打算找个地方做一些基础的冰上行走和登山的基本技术的培训,提高这些技能以保证他的安全,没想到这个约定,可能将成为永久的遗憾。
对于当下户外探险爱好者在短视频平台上分享自己的探险拍摄作品,温旭也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外部的影响一定不能影响个人的判断。“去任何存在风险的地方,首先要了解风险来自于哪儿,出了意外情况如何应对,这也是把探险变得更科学更安全的非常重要的内容,如果对户外探险不是很了解的情况下,盲目地去做一些探险的尝试,这是需要冷静一下的。”
行业现状:数据显示登山与徒步穿越事故率最高
南都记者注意到,根据中国登山协会登山户外运动事故研讨小组的不完全统计,2019年中国内地地区全年事故发生的活动中参与总人数2055人,其中登山和徒步穿越连续多年成为事故频发的运动项目。数据显示,2019年登山事故共发生163起,造成32人死亡、3人失踪、59人受伤,徒步穿越事故共发生82起,共造成21人死亡。
有学者指出,登山和徒步穿越事故较多是由于这两个项目相对于其他项目来说门槛较低,对技术、装备等方面要求较低,使得参与人群较多,成为大众最易接近的项目。但是,正也因此容易导致参与者麻痹大意、放松警惕,因缺乏登山户外经验,缺少专业的知识、装备和技术,没有做好行前计划的制订和当地天气以及地形地貌的了解,再加上一定的盲目性和安全意识的淡薄,导致事故频频发生。
2019年6月14日,来自中国香港的28岁的登山爱好者吴嘉杰与同伴在巴基斯坦北部利里戈冰川上游的高峰失联,救援人员在接到报警求助的一周后在昆仑山脉的利里戈冰川发现两具遗体,事发原因是遇到雪崩。
2019年5月,甘肃肃北一名登山爱好者在肃北县党城湾镇29号冰川区域失联,掉入冰裂缝中。据当地公安事后通报,当地公安等部门与民间力量组成的救援队经过三天36小时的紧急搜救,最终在该冰川区域内长70米左右、深度30米的缝隙内找到遇难者遗体。
2017年11月,被称为国内“高空挑战第一人”的吴永宁在挑战极限运动过程中失手坠亡,引发对“带血直播”的关注与谴责。生前,26岁的吴永宁以“极限-咏宁”的名字在多个短视频平台发布自己极限高空挑战的视频,他在无保护措施的情况下,频繁攀爬各大地标性高楼,甚至在高楼边缘做引体向上、倒立甚至翻跟头的动作,很多视频中他还自己举着自拍杆对自己的极限挑战进行拍摄或直播,接受粉丝打赏。
探讨:粉丝经济时代,视频直播平台的责任界定值得反思
频繁发生的意外事故,也为户外探险行业如何规范发展敲响了警钟。事故背后,这种极端的吸粉进而变现的模式或许更值得反思。
南都记者注意到,在吴永宁出事前,不少网友曾在他发的视频下面留言提醒他从事这类极限运动的危险性,他曾回复一位网友称自己对极限运动有百分百把握,不会掉下去。其好友直言:“我觉得网络视频害了他。”
吴永宁去世后,吴永宁家属何某将吴永宁曾发布过视频的多家网络平台诉至法院。据吴永宁家属的另一名代理律师李铁华介绍,除了“花椒直播”、微博、快手三家平台,其他平台都选择了调解。
在诉“花椒直播”经营者密境和风公司的案件中,一审法院经审理认为,“花椒直播”平台作为信息存储空间的网络服务提供者,且该平台与吴永宁共同分享了打赏收益,理应对其承担相应的安全保障义务。
一审法院认为,自吴永宁注册花椒平台的账号至其坠亡之间的近4个月内,其陆续在花椒直播平台上传了百余个危险动作视频,平台并未进行相关的任何处理,这是对吴永宁进行危险活动的放任,甚至是肯定。因此,平台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对吴永宁的死亡承担次要且轻微的责任,法院一审判决密境和风公司向何某赔偿3万元。2019年11月22日,该案二审宣判,维持原判。
在吴永宁家属诉新浪微博和快手平台网络侵权责任案中,法院审理认为,微博运营方微梦公司对吴永宁所负的安全保障义务要求其对吴永宁发布的信息进行被动审查,被告微梦公司更无法预知、防范吴永宁拍摄相关视频时可能遭遇的危险。
另一家被诉的快手平台运营方北京一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下称“一笑公司”),法院审理认为,被告一笑公司主观上并未放任吴永宁在“快手”平台上发布危险动作视频,确实对吴永宁上传至快手平台的相关危险动作视频进行了相关的审核,且采取了必要的屏蔽措施。
据此,2019年6月11日,北京互联网法院审理认为,两案中的被告微梦公司和一笑公司均已尽到了其安全保障义务,不应对吴永宁的死亡承担侵权责任,并驳回原告何某的全部诉讼请求。
采访:南都记者 王琦
编辑:张亚莉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互联网平台治理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