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哭!“霸王级”寒潮来袭,专家告诉你冬天怎么保健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原创
原创2020-12-31 01:22

今冬最强寒潮来袭,前一天还过着夏天的广州,开启速冻模式,足足降了10度。大家做好过冬的准备了吗?

冬天该怎么养生?冬日护肤你做对了吗?糖尿病患者又该如安稳过冬?……南都邀请到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下称广医三院)营养科、皮肤科及内分泌科专家为大家支招。

冬天养生吃什么?冬吃萝卜夏吃姜,科学吗?

冬天多吃哪些食物好?广医三院临床营养科博士刘佳表示,冬天不仅要补充充足的营养,还要循序渐进、根据自己的体质来定制营养养生计划。

冬季养生,重在养肾!立冬后,往往是蔬菜的淡季,除了时蔬外,可适当吃些薯类,如甘薯、马铃薯等,因为它们均富含维生素,有一定的清内热、护肾的作用。

800x1202_5fecb4ec3ba22.jpg

12月30日上午,广州农讲所附近,大人小孩都穿得严严实实。南都记者 梁炜培 摄

800x534_5fecb4ed7187e.jpg

12月30日上午,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段,不少人穿着羽绒服出行。南都记者 梁炜培 摄

冬天多吃这些食物,营养又御寒

足量优质蛋白质的摄入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被称为产热营养素。所以,我们要适当增加主食和油脂的摄入,保证优质蛋白质的供应。羊肉、牛肉、鸡肉、虾、鸽、鹌鹑、海参等食物中富含蛋白质及脂肪,热量多,御寒效果也好。

补充富含钙和铁的食物可提高机体的御寒能力。含钙的食物主要包括牛奶、豆制品、海带、紫菜、贝壳、牡蛎、沙丁鱼、虾等;含铁的食物则主要为蛋黄、猪肝、黄豆、芝麻、黑木耳等。

而含碘的食物可以促进甲状腺素分泌。含碘丰富的食物是:海带、紫菜、发菜、海蜇、菠菜、大白菜、玉米等。

冬季还应多摄取含蛋氨酸较多的食物:如芝麻、葵花子、乳制品、酵母、叶类蔬菜等。

辛辣的食材有助祛寒辣椒中含有辣椒素,生姜含有芳香性挥发油,胡椒中含胡椒碱。它们都属于辛辣食品,冬天稍多吃一些,不仅可以增进食欲,还能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御寒能力。

冬吃萝卜夏吃姜,靠谱吗?

有句谚语: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萝卜上了街,药铺不用开。虽有些夸张,却很有道理。

萝卜有顺气消食,止咳化痰,除燥生津,散瘀解毒、清凉止渴、利大便等功效。如用白萝卜煎汤,可治伤风感冒;用萝卜、生姜、蜂蜜、水煎服,治咳嗽、哮喘;用白萝卜汁和藕汁混合服下,治吐血、便血等等,既简便,又有效。

所以,冬天适当多吃点萝卜,真的对养生有好处哦。

体质不同,进补有别

寒性体质:手足不温、面色黄白、喜热食,可适当食用姜、葱、橘子、鸡肉、牛肉、羊肉、酒等;

热性体质:手足温暖、面色红赤、喜冷食、尿黄等,可适当食用白菜、西瓜、梨百合、葡萄、萝卜、鸭肉、猪肉、甲鱼等。

对一般体质的人,冬季宜多食瘦肉、禽蛋、鱼类、豆类等含优质蛋白的食品,以增加营养,增强御寒能力。但须注意燥热之物应适可而止。

此外,刘佳博士表示, 冬季养生宜多食热粥,因粥能补液填精,且水分充足,易被人体消化吸收。我国民间有冬至吃赤豆粥及腊月初八吃“腊八粥”的习惯,常吃此类粥有增加热量和营养功能。

558x858_5fecb637b8f0a.jpg

800x561_5fecb638448ac.jpg

12月30日早晨,广州市共和大街,大人小孩身上都添了许多御寒衣物。南都记者 冯宙锋 摄

冬日护肤,你做对了吗?

冬天皮肤很容易缺水、缺油,除了多涂保湿护肤品,还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广医三院皮肤科主治医师廖梦怡表示,冬季外界湿度低,不仅要及时补充水分,还有注意冬天不要太“爱干净”了,热水澡洗太多也不是好事哦。

洗澡注意“两不要”

一是洗澡水不要太烫。

过热的水温会带走更多的皮脂,加重皮肤干燥,所以可能会越洗越干、越洗越痒!在保证浴室保暖条件的前提下,洗澡水温控制在40℃左右即可。

二是洗澡不要太“干净”。

洗个澡花上半小时甚至一小时,或者使用清洁力很强的洗发沐浴产品,又或者使用搓澡工具大力清理,都会破坏皮脂膜,使皮肤变得干燥、脆弱、敏感。

因此,秋冬季节洗澡可别一味追求干净,洗澡时间应控制在15分钟左右为宜,根据自身肤质换用较温和的洗浴产品,减少搓澡、磨砂的频次,不常出门的老人、婴幼儿可仅用温水清洗。

保湿+防晒,最重要

夏季使用的保湿水乳到了秋冬会变得“力不从心”,这时我们需要涂抹含油量更高的膏霜状保湿产品,在皮肤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以阻止水分经皮丢失。

含有神经酰胺、角鲨烷、乳木果油、霍霍巴油等的保湿霜都是不错的选择,但要注意有的产品含有凡士林之类的矿物油,可能会堵塞毛孔,加重痤疮,所以痘痘肌应避免在面部使用这类产品。

另外,虽然秋冬的太阳晒起来暖洋洋的让人很舒服,但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依然存在。秋冬防晒依然很重要!在皮肤健康、保湿到位的情况下,夏季的防晒产品完全可以继续使用,但不建议使用防水性强、清洗困难的产品,以免清洁过度损伤皮肤。秋冬季建议选择质地较滋润、防晒值较夏季稍低的防晒霜,帽子、口罩等硬防晒也是很不错的防晒方式。

寒从脚起!冬天常按这几个穴位,强身健体

脚是人体最远端,脂肪薄,保暖能力差。中医认为足底穴位与人内脏关系密切,立冬时节足部受凉,可能会引起感冒、腹痛、腰腿痛、痛经等疾患。

广医三院临床营养科博士刘佳表示,冬天养生,足部保暖至关重要。按摩穴位也可以强身健体。

冬天多按这几个穴位,好处多多。

强身健体,灸关元

关元穴是人体功效最强大的补穴之一。每天揉自己的关元穴,可以起到如下的美容强身效果。

1.png


做法:

1、每天用手掌根揉关元穴10分钟

2、每周用艾条灸关元穴一次,每次10分钟

失眠焦躁,揉涌泉穴

据临床应用观察,如果每日坚持推搓涌泉穴,可使老人精力旺盛,体质增强,防病能力增强。揉涌泉穴,还有利于治疗失眠、神经衰弱、眩晕、焦躁等病症。

2.png


做法:

手心擦脚心,用手掌从脚后跟处擦至脚心涌泉穴处。

手脚冰凉,揉太溪穴

此穴位为人体足少阴肾经上的主要穴道之一,本站有关此穴的治病疗法有:治疗手脚冰冷、穴道刺激治疗掉发。取穴:在足内侧,内踝尖与跟腱连线中点凹陷处。

3.png


做法:

每天睡前两个穴位各按揉5分钟。

800x534_5fecb69704182.jpg

800x1200_5fecb6989454d.jpg

12月30日,广州东晓南路,路人都穿得严严实实。南都记者 何玉帅 摄

冷水洗脸

面部皮肤由于气温低的刺激,毛细血管呈收缩状态。用热水洗脸,当时会感觉温暖,一旦热量散失,毛细血管又恢复原状,这样一涨一缩,易使面部皮肤产生皱纹。

冷水的刺激既能改善面部血液循环,又可增强皮肤弹性。其冬令保健作用还在于:增强机体御寒能力,预防感冒、鼻炎,对神经衰弱的神经性头痛者亦有益。当然,冷水温度不能太低,以略高于10摄氏度为宜。

大家都在盼着冷空气,但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冬天是最“难熬”的季节:一到秋冬免不了多吃几口贴膘,血糖就hold不住了;还有的糖友会出现糖尿病足等问题……

密切监测血糖,管住嘴、迈开腿

已有研究报道,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在冬季比夏季更容易出现波动。

严寒刺激,很多糖友倾向于摄入更多能量以御寒。糖尿病患者在冬季的尤其要重视血糖监测,仍然要注意“管住嘴,迈开腿”,亲友团圆聚餐时也要注意控制饮食与饮酒。若发现既往的降糖方案无法有效控制血糖时应该及时就医。

加强通风,冬季更要防感染

糖尿病患者比普通人群更易出现感染,无论是常见的社区获得性肺炎还是其他特异性的感染。在冬季为了防寒我们通常会开着暖气、门窗紧闭,这就给病菌造就了绝佳的滋生和传播环境,所以糖友们更应注重开窗通风、换气,减少室内空气的病菌浓度,预防感染。

天气晴好时可以适当增加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增强抵抗力,也有利于血糖控制;当然,在户外活动过程中要注意随时增减衣物,以及注意低血糖发生,随身应携带巧克力、糖果等应急食物。

泡脚别太烫!注意足部保湿,预防糖尿病足

许多人在冬日有沐足的习惯,但对于很多糖尿病患者来说,由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存在,会出现末梢神经感觉减退,对水温感知迟钝。如果水温过热,出现足部烫伤进而感染,容易引起严重的糖尿病足。同样的情况还见于电热毯、热水袋及各种取暖器烫伤。因此对于糖友来说,沐足前一定用手或请家人感知水温,防止烫伤;沐足后注意趾缝间擦干,防止足趾间皮肤破溃。

糖友冬季须记“护心脑”

冬季严寒人体血管收缩,正是心脑血管病发病的高峰期。糖友同样容易发生各种心脑血糖事件,如:“心梗、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是糖尿病患者的“头号杀手”,糖尿病人发生冠心病的几率比非糖尿病患者要高2-4倍,而发生心梗的几率和冠心病人发生心梗的几率近乎一样。

预防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要注意这几点:

保持“血糖、血压、血脂水平”达标;

保持健康体重;

相关的抗糖、降压、调脂、抗凝等药物冬季也应遵医嘱服用;

饮食有度,不要暴饮暴食;

注意保暖,避免严寒骤然刺激;

保持大便通畅;

戒烟限酒;

合理运动。

采写:南都记者 李春花 通讯员 张小瑞 

编辑:任国庆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