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学举行“双区版图上的大学梦想”校友返校系列活动

南方都市报APP • 深圳资讯
原创2020-12-31 11:25

 “深圳的每一栋高楼,都有深大的毕业生。”建校37年,深圳大学共培养了30余万名毕业生,80%深大校友都选择留在深圳工作。12月30日,深圳大学举办首届2020“双区版图上的大学梦想”校友论坛,各行各业的杰出校友代表相聚在美丽的荔园,为学校建设世界一流创新型大学建言献策、共叙发展。

深圳大学党委书记、校长李清泉,中国工程院院士谢和平、陈湘生,党委副书记范志刚,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卢成燕,副校长徐晨、王晖、李永华出席论坛等活动。

在论坛现场,腾讯主要创始人、腾讯基金会发起人兼荣誉理事长陈一丹,澳门会展协会理事长何海明,国家一级导演、著名演员欧阳奋强,全国人大代表、龙川县田家炳中学校长李舒强,加拿大校友会会长、加拿大CM集团董事长姜勇,“十大杰出新香港青年”、“湾趣”创始人兼CEO陈晓锋,美国纳帕校友李柏元,世界帆板锦标赛冠军、2016年里约奥运女子帆板亚军陈佩娜等校友纷纷发来视频,表达对母校的祝福,期待母校在奋力创建世界一流创新型大学的征程上取得累累硕果。

陈一丹说,平日里在在腾讯滨海大厦工作的他,透过窗外就能看到深大校园。毕业后一晃20多年过去了,他一直关注着母校的发展。“我看到深大,我觉得我们没有离开过深大,这里有家的温暖。”在深大,陈一丹结下了许多情谊。谈及腾讯各位创始人,从大学毕业到一同创业,陈一丹认为,这种知根知底默契的情谊对事业有很大的帮助,“这20多年来,不论顺境逆境,我们始终彼此支持分离向前。” 

除了种下事业的种子,他还在深大收获了爱情。他与太太在荔园相遇相知,彼此视对方为生命中最珍贵的同行人。陈一丹回忆说,深圳大学建校过程中凝聚的人文精神是独特、宝贵的教育资源。建校时,教授们从五湖四海赶来,到处是尘土飞扬,远望海那边就是香港。“校友们的精气神是向上的、朝气蓬勃的。深圳大学是没有围墙的大学。”近年来,深圳大学发展进入快车道,陈一丹表示,“母校永远是我们做事、求知、勇气和热情的源泉。我们校友也将一直为母校加油、助力。祝母校发展越来越好!”

WechatIMG749f3c97dfea5dd4d080c5529029b07f.jpeg

83版《红楼梦》中贾宝玉扮演者、知名导演欧阳奋强是深圳大学传播学院1989届校友。他专程发来视频表达对母校的祝福:“祝我的母校深圳大学,在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标杆大学的道路上成绩更加显著,希望母校越来越好,越来越辉煌!”

腾讯主要创始人马化腾在回忆深大读书时光时说,毕业后很多同学都选择留在深圳发展,“在深圳中学读书的时候,我觉得深圳有非常活跃的氛围。记得我在深圳中学那班同学,应该是三分之二都去了深大。进校后会感觉到身边还是这些同学,延续性非常好。”

据介绍,深圳大学建校37年来,伴随特区一路成长,培养了30余万名毕业生,成为社会各行各业的骨干,涌现出一批杰出校友,如腾讯创始人校友团队(马化腾、张志东、陈一丹、许晨晔)、史玉柱、李书福、孟晚舟、周群飞等一大批引领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创新创业人才和产业领袖,创立了腾讯等数十个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世界500强企业中有3家是深大校友企业。4位校友入选“改革开放40年百名杰出民营企业家”名单,2位校友入选党中央国务院表彰的“改革开放杰出贡献人员”名单。


建设世界一流创新型大学是深大重要的发展目标

WechatIMGd06d5dc3846f438517ceb75add69c276.jpeg

深大党委书记、校长李清泉

深圳大学党委书记、校长李清泉从深圳大学发展历程、办学特色与成就贡献、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等三方面,向全体校友代表介绍了深圳大学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规划。

深圳大学诞生在特殊的改革开放的时代,扎根深圳经济特区,从建校初就担负了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和培养人才的特殊使命。几代深大人一直将办一流大学作为初心和梦想。37年来,深大培养了30多万的校友,80%留在深圳,90%扎根大湾区。

近年来,深圳大学快速发展不负众望,师资队伍整体实力达到985高校平均水平,已成为一所学科齐全、特色鲜明、贡献独特、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综合性大学,综合排名持续跃升。深圳大学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的一个鲜活例证,是国际上观察中国从高等教育大国向强国快速转型的一个窗口和生动例证。

李清泉从双创引领、深大速度、改革尖兵、创新引擎、战略智库、城市名片等6个方面介绍了学校办学特色与成就贡献。深圳大学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贡献了一系列已被复制、被推广的成功经验;成为科研评价改革探索破“唯”先行者;在线教育领跑全国地方高校;形成以深大为主体的环校创新创业生态圈;校企深度融合服务特区,在扶贫抗疫和大学援建中展现深大担当……李清泉说,“作为一所地方大学,深圳大学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不断地贡献着自己的智慧与力量。可以说,深圳大学作为改革开放后中国内地零起点新办大学的成功典范,其发展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具有独特优势和广阔空间,完全可以办出世界一流大学。”

面向未来,李清泉说,“我们要跟上城市发展的步伐,建设世界一流创新型大学是深圳大学重要的发展目标,我们结合深圳经济特区的定位和使命,制定了《深圳大学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工作方案》,将分三步走,稳步推进实现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阶段目标。同时,围绕这个目标和‘十四五’规划,希望校友们积极为母校建言献策,助力学校的建设与发展。37年一路走来,不忘初心。未来,围绕双区的发展,我们会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深大重科研也重教学,服务国家战略也培养一流人才

中国工程院院士、深圳大学特聘教授,深圳大学深地科学与绿色能源研究院院长谢和平在主旨演讲中分享了自己在深大“再创业”的历程。

今年65岁的谢和平院士曾获得4项国家级奖项,是我国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拥有众多荣誉和成就的谢和平本可享受退休时光,但他并没有安于清闲和以往的成就,而是来到深圳大学“再创业”,“我以后的目标就是围绕国家战略,继续实现一流的目标打造研究基地,搭建国际化的平台。”

谢和平领衔组建了深圳大学科学与绿色能源研究院,坚持自主原创、自主设计、自主研发,重点在深地、深海、深空保真取芯探矿及物理力学测试基础研究、地热能源化(发电)新原理与新技术、电化学低碳技术与海水制氢探索技术等三大领域方向进行科学探索。

据了解,深地探测、深海探测、深空对地探测是国家科技创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战略性、基础性、前瞻性、关键性作用的重大科技课题,涉及重大基础性研究,对于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支撑海洋强国战略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谢和平表示自己已经老了,但研究院是年轻的。“一个人、一个城市、一个研究院都不愿意吃老本。我们深圳大学目前如果一般,以后就要做到不一般,如果深圳大学现在已较好,那么以后要做到更好。”

 

各界校友如是说:“荔园生活影响深远,我们要为自己的大学鼓掌!” 

深圳大学作为深圳高等教育的“长子”,与特区共成长。曾在这里度过最美好青春时光的校友们再回荔园,再叙“深”情,感慨良多。

校友代表、深圳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吴思康说,在深圳大学的学习生活至今难忘。母校给他最深刻的两大印象,便是“脚踏实地”和“改革创新”精神。“汇元楼的‘大脚丫’足印雕塑墙,象征着深圳大学的脚踏实地精神,这也成为我后来工作生活中的信念。”他说,母校的改革创新精神更是深深激励一代代深大学子开拓新的事业领域。深圳靠实实在在的建设成就证明,深圳的发展不单单是依靠国家的特殊政策;深大也会用实实在在的人才培养成果证明,深圳大学的迅速发展不是靠“钱多”,而是靠脚踏实地的努力和大胆的创新。“深圳是一个奇迹,深圳大学也是一个奇迹。我们要为自己的大学鼓掌!”

今年7月,2008届校友、蜂巢创意体CEO房海滨作为深圳大学创新创业人才代表,登上了《新闻联播》,每年刷爆网络的“深大盒子”就出自他创立的公司。“2016年的某个下午,我用一个PPT,花了两个小时,向李清泉校长介绍‘深大盒子’的计划。这是深大录取通知书蜕变的一天,我们将一张纸变成了一个盒子。若不是深大对创新的包容度,敢于面对社会舆论,‘深大盒子’便不会成为现实。”回忆起母校对自己创业带来的巨大影响,房海滨至今难忘。5年来,“深大盒子”的数据已达到2亿,他还在思考如何将“深大盒子”做成更加知名的品牌IP,进一步为深大未来的宣传赋能。

深圳大学85级管理专业校友、广东天安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启超认为,自己的创业历程和事业发展离不开母校的滋养,深大的精神、品格和基因支撑他跨过创业路上的一个个艰难险阻。他认为母校的飞速发展背后有其必然的逻辑:改革和创新是深圳大学成功的基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30万活跃在各行各业的校友足以证明,深圳大学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对深圳特区发展和国家现代化建设的贡献,不亚于国内任何一所顶尖高校。”吴启超说,作为深圳高等教育的表率,深圳大学为地方高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探索了新路径和新方案,同时也对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为中国高校建设提供了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深大人建言:一流人才助力实现“双区版图上的大学梦想”

实现“双区版图上的大学梦想”,深大未来怎样做?论坛上,深大学者、教师、校友们畅所欲言,代表30万深大人发声,共同为深圳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谋划新思路、贡献新理念。

WechatIMG1592dda913b1e78e08976d8758c7cf37.jpeg

深圳大学传播学院创院院长吴予敏教授说,深圳大学建校37年走过了“弄潮儿”“入主流”“创主流”三段历程。作为年轻大学,有太多的地方需要向老牌大学借鉴、吸收,“但我们可以弯道超车。”他表示,国家重视“文化自信”和民族文化复兴,大学承担了重要的育人责任,深圳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目的,是更好地承担这份育人责任,“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也认识到社会给他带来的机遇和使命,并把这个使命扛起来”。他说:“高校的级别不是决定‘双一流’的关键,深圳大学不信‘出身’、不信命,出身决定不了命运。就像深大的每个同学不论是出身于农村还是城市,不论是从企业出来再深造还是部队退伍军人,来了深大,我们就要将他们打造成引领创新的杰出人才。深圳大学不仅培养马化腾这一种类型的商业人才,我们还可以培养各种类型、复合型的人才。”

吴思康认为,深圳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必备因素,是建立与世界一流大学相适应的体制机制,不断吸引世界优秀学生,激发其创造力与潜力;重视基础研究,肩负起高校作为知识创新体系主力的历史使命;加强国际交流,将知识交流作为突破国际障碍的突破口;加强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留住更多的优秀人才。 

一级战斗英雄、著名军旅作家史光柱是深圳大学86级中文系校友。这个年终,他回到母校和年轻的师弟师妹们一起升了国旗、重温了入党誓词,还通过一场主题报告分享了自己的战斗经历和荔园生活记忆。回到母校的史光柱很是激动,“我有一种重获青春的感觉,回到这里就觉得似乎青春没有走远。”史光柱说,深圳大学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知名的企业家和各领域人才,大学、城市和国家的发展都需要这样的“引领者”。谈及学校未来发展,他认为培养协作、平衡和应用的复合型人才、实用型人才至关重要,“重视跨学科建设,注重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以此形成发展动力,推动创新发展、拓展前沿科技。”

“现在谁问起我的毕业院校,我都自豪地说,我是深大毕业的!”信达资产管理公司深圳公司副总经理马仲康校友表达了身为深大人的骄傲。他说,深圳大学培养了很多经济类的人才,了解母校近年来的发展后,相信不久的将来深圳大学还会培养出更多杰出的科学家、院士。“我相信‘不久的将来’就要来了!”

新浪深圳CEO陈嘉令校友对母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颇为关注。他认为,还有不少人并不了解深圳大学的真实实力。“要借助媒体的力量,让全国人民知道我们真实的水平。深圳大学拥有一流的校园、一流的院士和一流的老师,只要同学们立志于做一流的学生,校友们在工作岗位上打拼,成为一流的校友,我们的深圳大学成为一流大学也是指日可待的事。”

校友房海滨说:“希望我们能找到更好的答案,让深圳大学与深圳、国家和世界产生更加紧密的联系。”

文:朱倩 王若琳 李世卓

编辑:李行,戴越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