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账号下,“和平精英”“王者荣耀”等热门手游中出现色情、赌博引流信息,聊天频道低俗言论频繁可见;网络生成的身份证号及杜撰的姓名就能游戏认证,游戏频道未成年人充值不受限制……南方都市报昨日推出“青少年网游之患”专题报道引发热议,家长们呼唤平台加强管理,清朗游戏空间。
家长们表示深受网游不良信息危害
“未成年人账号玩‘和平精英’也躲不开色情广告”一文发布后,引发广泛讨论。就文中提及的传播色情广告信息问题,多数网友表示类似情况十分常见。有网友称“在综合频道发一句话,立马有好多机器人号加”;还有网友称“很正常,‘王者(荣耀)’,‘和平(精英)’,组队大厅一堆这种信息没人管”。同时,不少网友表示游戏体验受影响,举报收效甚微,有网友就称“QQ飞车,使命召唤里面都有过机器人在刷广告”。
一般用户或许还能对游戏里的不良信息“选择性忽视”,但对于南都调查报道中所反映的未成年人受扰问题,多数家长和文中的报料人黄先生感受一样,甚至称深受其害。在南都“青少年网游之患”系列报道的评论区就有不少家长分享自己的苦恼,其中不乏呼吁平台加强监管。同时,“游戏分级制度”是网友声音中的高频词,有家长认为这不仅可以避免未成年人接触到少儿不宜的信息,还能够有针对性地提高未成年人适宜游戏的监管力度。
对于平台上潜在的未成年人风险,游戏企业如腾讯等其实也在推出成长守护平台等举措,但就舆论反馈来看,仍存在不少质疑。如有家长认为其设置过于简单随意,很容易就被未成年人“攻破”,比如有家长说“小孩用爷爷身份证登录,然后刷爷爷的脸”。“未成年人通过各种方法绕过管理,接触到不良信息,家长有责任,但平台也应该反思自己在监管上的漏洞,在发展网络科技的同时,是否忽视了对于内容安全、用户风险的把控”,有家长直言:“如果网游的发展是以未成年人、甚至成年人的健康发展为代价,那还是算啦!”
游戏平台应落实要求,完善主体责任
在此前南都大数据研究院围绕未成年人网络游戏生态健康的调查中,家长们普遍认为游戏中出现的这些问题,平台应承担更多责任。七成家长认为在对未成年游戏玩家的保护上,游戏平台监管缺位。
游戏平台防沉迷系统效果一般,则是家长们对游戏平台管理缺失的直接观感。有超过一半的受访家长认为防沉迷系统“存在很多漏洞”,有近四成认为防沉迷系统“流于形式”。而专家也指出,如果游戏防沉迷系统形同虚设,主要责任在于平台服务运营商。同时,在游戏内容上,九成家长称孩子玩游戏曾遇不良信息,对此,专家也表示存在游戏企业不作为等因素。那么保护网游中的未成年人,游戏平台应该如何履职尽责?多位专家表示,游戏平台应严格落实法律法规,完善主体责任,主动担当作为。
除了平台履责外,专家也指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问题,需要社会共治。只有家庭、学校、企业、政府等相互配合,才能创造出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
网易游戏:探索新思路新技术保护青少年
此外,针对南都报道所提问题,网易游戏方面表示,2020年5月已完成对所有在线运营游戏的防沉迷系统升级,共计80多款,“升级后,相关游戏的未成年用户在线时长、消费金额等都出现了大幅下降。”同时也通过搭建“网易家长关爱平台”等,希望加强与家长之间的协同管理。在游戏内容审核及游戏环境监管方面,针对不断迭代变种违规绕开监管的内容,也已在加大人工审核力度,对涉未成年人的“侵害”信息及行为,将采取包括禁言、封停,甚至报送公安进行刑事立案等打击手段。“未来,我们会持续倾听社会声音,不断探索新思路、新技术、新手段,为青少年营造一个更加绿色健康的游戏环境。”
相关报道:
采写:南都记者 李润泽子 张稆方
编辑:李润泽子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网络游戏生态与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