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追回丹邦科技董事长博士学位 对公司形象影响几何?

南方都市报APP • 深圳大件事
原创2021-01-06 20:25

 

深圳上市公司声誉风控榜第十期

从公司角度来看,丹邦科技所处行业被公认为高分子材料尖端科技领域,公司董事长也是公司核心研发人才之一。据丹邦科技2011年招股书,刘萍除担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外,还担任研发中心主任。学历造假不仅对其专业能力提出质疑,而个人信誉也将收到损害,同时累及公司形象。

二级市场互动平台已有投资者表示,鉴于此事件举报人即为公司前高管、现股东,反映出公司内部矛盾持续,至今仍未彻底解决。并表示公司近年来存在业绩下降、股价下降、项目拖滞等问题。丹邦科技市场信心受挫明显。

 长图1.png


事件一:中南大学追回丹邦科技董事长博士学位,称其本科学历造假

历经3个月,丹邦科技董事长刘萍学历造假传闻,在年尾尘埃落定。2020年12月29日,位于湖南省长沙市的中南大学在其官网发布了《关于追回刘萍博士研究生毕业生证书的决定》《关于追回刘萍博士学位证书的决定》。spacer.gif

文件.png中南大学《关于追回刘萍博士学位证书的决定》。

spacer.gif

两则决定中写道,经查实,刘萍报考博士研究生时提交的本科学历证书、学士学位造假,经2020年12月17日校务会议研究,决定追回刘萍博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博士学位证书。学生若对本决定有异议,可在收到决定之日起的10日内向学校申诉处理委员会办公室提出书面申诉。

从公司角度来看,丹邦科技所处行业被公认为高分子材料尖端科技领域,公司董事长亦被视为公司核心研发人才之一。据丹邦科技2011年招股书,刘萍除担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外,还担任研发中心主任。学历造假不仅对其专业能力提出质疑,同时个人信誉也将收到损害,而上市公司形象势必被蒙上阴影。

二级市场互动平台已有投资者表示,鉴于此事件举报人即为公司前高管、现股东,反映出公司内部矛盾持续,至今仍未彻底解决。并指出公司近年来存在业绩下降、股价下降、项目拖滞等问题。丹邦科技市场信心受挫明显。

 

事件二:星源材质实控人陈秀峰、陈良兄弟收监管函 减持现违规

减持构成违规,星源材质(300568.SZ)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陈秀峰、陈良收深交所监管函。据监管函,陈秀峰、陈良于2019年8月16日至2020年11月23日期间,因集中竞价交易和大宗交易减持、可转换公司债券转股和限制性股票授予等被动稀释,所持公司股份的比例从26.49%降至20.81%,累计减少5.68%。

spacer.gif图片 3.png

深交所指出,2020 年11月4日,陈秀峰、陈良所持公司股份比例累计减少达 5%,但未能按照相关规定及时履行报告和公告义务,直至 2020 年 11 月 27 日才披露《简式权益变动报告书》,同时陈秀峰未按规定停止交易,于 11 月 4 日至 11 月 23 日期间继续减持公司股票,减持比例为 0.675%。

对于大股东减持行为,本无可厚非,但违规减持则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更反映出相关人员法律意识的淡薄。这也应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如何提高上市公司高管群体的法律风险防范意识。

 

事件三:因违反相关支付规定 腾讯金融旗下财付通被央行重罚877万元

临近年底,第三方支付领域监管、处罚力度趋严。2020年12月31日,央行深圳市中心支行公布了四则行政处罚决定。微信支付的运营主体财付通支付科技有限公司(下称“财付通”),因涉为虚假交易提供支付服务等八类型违规,被罚没877万元。

图片4.png


罚单显示,财付通涉及的八个类型违规事项,一是未按真实交易场景、准确标识并完整发送、保存交易信息,确保交易信息真实、完整、可追溯和在支付全流程中的一致性;二是为非法交易、虚假交易提供支付服务,发现客户疑似或者涉嫌违法违规行为未按规定采取有效措施;三是违反条码支付业务限额管理规定;四是违规开展支付业务合作;五是未备案开展条码支付业务;六是未按规定时间保存交易验证记录;七是未能如实提供调查材料;八是未按规定建立并落实资质审核制度。

除此警告、罚款外,时任财付通风控总监的周治明,因对公司前两项违法违规行为负有直接责任,被罚55万元并予警告。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支付行业监管及处罚力度明显加大,仅前7个月罚单额就超过历史上单年总额。业内分析人士认为,监管罚单呈现三大特点:细化且大额化、多项违规合并处罚、“单位+个人”双罚制。

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提高反洗钱监管有效性,提升金融机构反洗钱工作水平,人民银行组织起草了《金融机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监督管理办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已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意见反馈截止时间为2021年01月30日。

有分析人士指出,支付领域监管趋严下,支付机构提升合规经营意识外,也应认识到,未来需重点关注反洗钱领域,完善对非法交易、虚假交易提供支付服务情况的内控制度。

 

事件四:中信证券及两保代收警示函 内控薄弱保荐企业IPO违规

岁末业务丰收时,中信证券(600030.SH)却遭到监管部门点名批评。据同花顺数据,截至2020年12月30日,中信证券收获32个IPO项目,承销IPO项目募集资金为436.7亿元,保荐费收入23.29亿元。同日,因IPO申报材料存在财务数据前后不一等问题,中信证券作为保荐机构,及公司两保代被证监会出具警示函监管措施的决定。

spacer.gif

图片 5.png


证监会指出,中信证券及保代孙炎林、王栋在保荐深圳市亚辉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科创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过程中,提交的申报材料存在财务数据前后不一致,披露口径出现明显差异;信息披露内容前后矛盾;未履行豁免披露程序,擅自简化披露内容等方面问题。

前述违规事项的发生,反映中信证券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存在薄弱环节,证监会责令中信证券对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并将整改情况的报告报送证监会。

实际上,2019年以来,监管部门就一直强调保代等中介机构要归位尽责,切实发挥好资本市场“看门人”的作用,严格履行核查验证、专业把关等法定职责。同时,上述情况也迎来了更强的监管。12月4日,中证业协会发布实施《证券公司保荐业务规则》,其中提到的处罚力度明显加强,由于“失职”暂停保荐资格最长达3年。

业内分析人士认为,自科创板、创业板全面注册制以来,施行范围进一步扩大,意味着协助企业通过审核不再是投行业务的重心。“定价发行”、“信息披露”等成为考验投行业务能力的新要求,也是投行保荐能力的突出体现,对投行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信证券也多次因项目保荐“不力”遭点名批评,被证监会指出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存在薄弱环节,资本市场“看门人”一职遭到质疑。

 

事件五:主业颓势 全新好2021年拟投不超过1亿元炒股

主业走入颓势的全新好(000007.SZ),12月30日晚披露的多份公告,表示向股东借资2990万元,2021年拟以自有资金不超过1亿元炒股。公告显示,公司根据实际情况,拟将2021年以自有资金参与证券市场投资额度设定为不超过1亿元,投资期限为2021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

图片 6.png



需要指出的是,今年前三季度,全新好业绩亏损4551万元。而亏损的原因系本期证券投资亏损所致。

全新好主营业务为物业管理和房屋租赁业,业务单一且规模较小,公司在主业突破上目前并无明晰的规划,却大手笔投入资本市场。不论是股票还是期货投资,都有一定风险。业内人士提示,证券投资具有一定风险,如果因此荒废主业,得不偿失。投资者需要额外关注投入巨资炒股的上市公司。

 

事件六:转让两款产品技术权益 信立泰:专注重点项目创新研发

信立泰(002294.SZ)12月28日晚间公告,拟转让仿制药盐酸厄洛替尼、利伐沙班相关权益。公司将根据协议进展情况,按里程碑获得总额为8400万元的技术转让费。

图片 7.pngspacer.gif

需要指出的是,这是12月以来公司第二次转让产品相关权益。12月12日,信立泰公告将转让全资子公司成都信立泰所有的“重组人促卵泡激素-CTP融合蛋白注射液”中国大陆地区的全部技术所有权和知识产权转让出去,公司将按里程碑获得总金额为人民币6068万元的技术转让费。

频繁转让产品相关权益背后,是集采陆续执行之影响。数据显示,信立泰2018年的归母净利润为14.58亿元,2019年仅为7.15亿元。2020年前三季度公司业绩下滑较去年同期进一步扩大,归母净利润2.68亿元,同比下滑62.69%。

医疗器械集采下,倒逼企业产品创新。信立泰表示,此次转让将让公司获得相关收益,有利于集中资源,专注重点项目的创新研发。分析人士认为,从长期来看信立泰能否涅槃重生,主要看其创新研发成果。而新药研发过程周期长、风险高,研发成果有待检验的特点同样存在。 

南都记者 黄良东 

撰文/南都·深圳大件事智库研究员叶霖芳

编辑:戴越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专题|深圳上市公司声誉风控榜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