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盘文旅2020:永庆坊,“网红”街区为什么越来越红?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新文旅
原创2021-01-07 12:52


复盘LOGO.jpg

已经过去的2020年,对于整个文旅行业来说,是难忘的一年,从受疫情影响全行业停摆,到复苏、回暖以及暑期、国庆黄金周的增长。疫情让行业发生改变,同时也让新业态、新消费方式在新的一年里有无限可能。即日起,南都新文旅课题组推出“复盘:文旅2020”系列报道,对这一年里最具代表的新消费、新业态、新生活方式进行盘点、反思。



微信图片_20210106191512.jpg

2020年8月22日,在永庆坊4A景区,不少市民在参观游玩。 南都记者 黎湛均 摄

接近中午时分,永庆坊开始热闹起来。

六十多岁的黄桂珍来到自家的细蓉云吞面店,店里已有客人。隔壁店铺,几位年轻姑娘在选择小饰品,几位游人在中心广场拍照。巷子里,一位导游带着团队走进永庆坊牌坊,游客们迅速分散到这片西关传统民居里。

虽然经历了疫情的影响,但永庆坊这一年的动作却依然亮眼。古老的文化传承与古老的街区,都在重新焕发新的活力。

回顾:“旧瓶装新酒”

黄桂珍是西关人,自幼住在恩宁路附近。她经营的传统云吞面小店,原本开在蓬莱路,后来搬到了永庆坊。在她的记忆中,以前永庆坊一带没并有多少人流量,小店也因此一度停止营业。

永庆坊所在的恩字路骑楼街,是广州保存最为完整的骑楼建筑群,诞生于1931年,周边有李小龙祖居、詹天佑纪念馆、八和会馆、銮舆堂、宝庆大押等具有岭南特色的历史建筑,并集聚了粤剧曲艺、武术医药、手工印章雕刻、剪纸、西关打铜、广彩、广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但一直到上世纪90年代,永庆坊一带已成为广州市危旧房最集中的区域之一,辖内危破旧房密集,公共基础设施薄弱,亟需修缮维护及更新改造。

细蓉云吞店的黄桂珍阿姨.jpg

在永庆坊经营细蓉云吞面店的黄桂珍。

荔湾区住建局二级调研员江伟辉回忆起恩宁路项目的改造历史说,这是一个一边摸索、一边尝试、不停完善的过程。早在上世纪90年代,广州的旧城改造模式还沿袭大拆大建的方式,对老城区的历史风貌和城市肌理产生了较大的破坏。2009年前后,随着全社会对历史文化保护的认识不断提高,政府开始转变思路,吸取国际先进城市的城市更新理念,以保护历史文化为前提,第一次提出在老城区做减量规划,采用修旧如旧的改造方式,保护旧的街区肌理和传统骑楼街,实现红线避让紫线。

2015年12月,荔湾区政府将永庆片区选作恩宁路项目的改造试点地段,先行先试,探索新的旧城更新模式。2016年10月改造建设完成,并对外开放。这种方式被总结为“旧瓶装新酒”的形式,“旧瓶“,指的是老建筑,通过打补丁、修复等方式,保存上世纪30年代的风貌。而”新酒“,是居住在这里的人,除了原本的居民,再引进一些从事文创或科技的年轻人,激发街区活动。

改变:年轻人汇集于此

改造后刚刚开放的永庆坊,名声不大,但在年轻人中却悄悄出了名。很多年轻人来到这里取景、拍照,寻找关于旧时光的记忆。还没来得及大声张扬,永庆坊就成为年轻人眼中的网红地。

永庆坊整改后,细蓉云吞面店又回到这里。而今黄桂珍的云吞面店已经由女儿女婿继续,年轻一代将这种传统小吃继承发扬下去,在广州开了十几家连锁店。

与云吞面店相邻是一家小小的咖啡馆,这是由几位年轻人经营的专业咖啡馆,老板陈剑涛是个80后,来广州上大学后,他喜欢逛逛老城区的街巷。大概在2016年,他无意中逛到刚刚整改的永庆坊,看到青砖、麻石构成的街巷,古朴清新的环境,一下子就心动了。过后不久,陈剑涛的“啡标工坊”就在永庆坊主街上开业,他的咖啡豆都是自己亲自选择、烘焙,小店虽然不大,弥漫的咖啡清香总能吸引逛街的人们。与陈剑涛拍挡的有位年纪相近的女孩子candy,性格开朗,经营咖啡店之余,她也喜欢在永庆坊的小巷里穿行,与许多店主结为朋友。

活字印刷馆.jpg

永庆坊内的活字印刷馆。

陈剑涛的咖啡馆在永庆坊开业的时候,另一位年轻人赖朝阳也在寻找合适的地方,开创有关活字印刷的体验。赖朝阳对传统的活字印刷深感兴趣,于是在一些老印刷厂里收集到足够铅字字粒后,准备开一家活字印刷的小店,让人们重新认识这种传统印刷方式。为了选址,赖朝阳找了许多地方,可以说走进永庆坊是一个机遇。这里的岭南民居、青砖麻石的环境,刚好契合了活字印刷这种传统文化。赖朝阳把他的活字印刷小店开了李小龙故居附近。

一批年轻人,就这样相遇在这个古老的街区。

成长:加紧时间练内功

 “城市里有我们生活的记忆,这些记忆也唤起了属于乡愁的美好情感。我们要呵护好这些记忆,在工作中投入感情,还要科学规划,灵活改进。”回顾几年来永庆坊的开发改造的历程,江伟辉有很多感慨。但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对整片街区的影响也是明显的。

这一年对永庆坊来说,首先是练内功的一年。8月份,西关永庆坊4A旅游景区正式挂牌,同时广州首个“非遗街区”也在这里开业。新的业态进驻永庆坊,为文创企业、非遗传人找到很好的场所。按目前的计划,争取到2021年中能完成二期三期的项目建设。在这个过程中,荔湾区搭建了“美好生活共同缔造委员会”,建设了公众参与的平台,让大家能够把诉求提出来,可以更加顺畅地解决改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委员会成员包括街道居民、人大代表、商铺代表、开发商等,所有人都可以发声,提出自己的诉求。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在众多商业、旅游景区显得比较沉寂的2020年,永庆坊却一直有新的内容,有吸引眼球的地方。8月,永庆坊西区广州首个非遗街区开街;10月,一批潮流品牌、创意餐饮批量进驻永庆坊;12月25日,广州永庆坊“朝叹晚蒲——生活艺术节”启幕,全新引入的米其林餐厅、滨水酒吧、精品咖啡、老字号集合店等同期开业。

可以说,现在再走进永庆坊,游客停留的时间大大增加了。人们可以在这里感受传统街区、欣赏众多文创小店,到非遗街看传统非遗工艺的精巧,到滨水区品尝美食,接下来还有酒店、更多民宿……业态已渐趋丰富。

探索:创新需要年轻力量

对于永庆坊的变化,商家的反应也很迅速,最明显体现是旅行社组团。11月,广之旅策划了“走读广州”主题系列一日游,首站就来到永庆坊。参加一日游的市民游客以徒步、地铁等绿色出行形式,穿梭广州的老城区,追忆老广州的匆匆岁月。

广之旅副总裁黄静茹说道,这种能够探寻本地文化底蕴的城市深度玩法逐渐获得更多市场接纳,该“走读广州”系列线路自推出后很受关注,特别是在周末,很受广州本地“带娃出行”的年轻家庭的欢迎。

细蓉云吞店的珍姨对游客的回流感受很深。开店多年来,今年的行情变化很大,上半年有时一天只能售出几碗面,而随着夏天到来,游人迅速多了起来。现在每天午前就开始忙起来,周末甚至要卖出一百多碗面。

街区里的文创小店也在不断寻求新的方向。活字印刷馆的赖朝阳抓住了今年研学热点,开发了一系列活字印刷的研学课程,很受年轻人喜欢。而家长们也更愿意让孩子们亲手体验传统的活字印刷技术,馆里的二楼已经成为体验课室,每堂课都会迎来一批好奇的学生。

几年过去,回想当时的选址,赖朝阳不禁感叹幸运,庆幸当时是选对了地方。特别是今年疫情以来,一些原本的热门商业区域人流量大减,而永庆坊迎来了新一轮发展机遇,也带动了区域内的文创企业。他觉得,现在年轻人更喜欢向老社区回流,而永庆坊营造了浓郁的文创、潮流创业氛围,因为汇集了这样一批有创造力的年轻人,街区恢复迅速,游客回流的速度也特别快。

老街区保存了,年轻人进来了,传统非遗留下了,创新的力量汇集在一起了……在文旅业略显沉寂的特殊一年,这片街区却展现了新的活力,带给人们关于文旅创新的更多思考。


旧城改造案例

上海新天地

上海新天地是一个具有上海历史文化风貌,中西融合的都市旅游景点,以上海近代建筑的标志石库门建筑旧区为基础,首次改变了石库门原有的居住功能,创新地赋予其商业经营功能,把这片反映了上海历史和文化的老房子改造成餐饮、购物、演艺等功能的时尚、休闲文化娱乐中心。漫步新天地,仿佛时光倒流,有如置身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入选2019上海新十大地标建筑。

成都太古里

成都太古里与历史悠久的大慈寺相邻,接壤人潮涌动的春熙路商业区,改造中秉持"以现代诠释传统"的设计理念,通过保留古老街巷与历史建筑,再融入2-3层的独栋建筑,川西风格的青瓦坡屋顶与格栅配以大面积落地玻璃幕墙,营造出一片开放自由的城市空间,在愈加拥挤而不断向高发展的都市中心,保留一片低密度开阔空间,变身开放式、低密度的街区形态购物中心。

佛山岭南天地

佛山岭南天地位于佛山市禅城区祖庙东华里中心地段,以祖庙、东华里、历史风貌区为发展主轴,用现代化的手法保护和改造片区内的22幢文物建筑及众多的优秀历史建筑,延续历史街巷,创造尺度适宜的开放空间。整个古建筑群以“修旧如旧”的方式进行修葺、利用,同时运用现代手法,把整个片区打造成集文化、旅游、居住、商业为一体的综合街区。

微信图片_20201119213522.jpg

出品:南都新文旅课题组

采写:南都记者 郭毓玲


如果有线索提供或服务咨询

可联系南都新文旅研究课题组。

发送邮箱:

nandulvyou@126.com

编辑:龙涛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