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中国的医学专家们通过不懈努力,在医学领域上从跟跑、陪跑到并跑、领跑,在追赶中缩小与国际医学先进差距,在实践中实现赶超和逆袭。在鼻咽癌诊治方面,就成功上演了这样一幕。
北京时间2021年1月7日,由我国学者牵头,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和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共同完成的鼻咽癌国际指南,于肿瘤学领域顶级期刊《临床肿瘤学杂志》 以特别论著形式在线发表。这是医学领域首次由中国学者及学术组织领导制定的国际循证指南。中国的指南,成了全球同行参考的模版。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马骏教授、孙颖教授为CSCO-ASCO鼻咽癌联合指南专家组的共同主席及该研究的通讯作者,四川省肿瘤医院郞锦义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易俊林教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胡超苏教授、以及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陈雨沛医师为CSCO代表,其他专家组成员包括有ASCO资深指南专家Nofisat Ismaila、美国中央阿拉巴马放射肿瘤学会社区肿瘤学专家Alexander Whitley、哈佛大学医学院Robert Haddad等6位美国专家、加拿大玛格丽特公主癌症Sophie Huang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教授Anthony Chan等3位香港专家,新加坡国家癌症中心Joseph Wee等2位新加坡专家,台中荣民总医院Jin-Ching Lin教授,以及患者代表Thomas J Morgan先生。
近半数新发鼻咽癌病例在中国
据悉,我国是鼻咽癌大国,而以广东岭南为代表的华南地区则是鼻炎癌高发区域。根据2018年肿瘤年报提示,全球鼻咽癌新发病例为12万余例,而中国的患者数量就达到了60558例,占全球新发病率的47%。
“而在华南地区,鼻咽癌发病率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0倍。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自1964年建院以来,鼻咽癌一直高居诊疗量的第一位。”国际指南的通讯作者、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副院长孙颖教授表示。
也正是因为收治病例多且集中,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在鼻咽癌的诊断治疗方面一直居于世界领先地位,患者的5年生存期达到86%。形成了大量的临床经验和前沿研究成果可供全球同行借鉴。
临床指南正是基于循证医学制定的可帮助医生和患者根据特定的临床情况做出最优决策的指导意见,在临床实践中具有巨大影响力。在肿瘤领域,国际权威的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然而,由于鼻咽癌主要高发于以我国为主的亚洲地区,且不同地区之间在药物及诊疗手段上存在差异,NCCN鼻咽癌指南在专业性及可及性上仍有不足。
对此,以马骏教授和孙颖教授为代表的CSCO鼻咽癌专家组向世界上规模最大、最权威的肿瘤专业学术组织ASCO发出了合作邀请。两位专家领衔的团队三十年来,一直致力于鼻咽癌的精准诊治,相关研究促成了20年来美国NCCN指南局部晚期鼻咽癌6项修订中的4项,9项研究写入了美国权威教科书,并为临床医学排名第二的《柳叶刀》杂志撰写了其创刊综述。这是该顶级期刊创办近200年来首次由中国内地学者针对一个疾病做的系统性综述。
上述成果标志着中国鼻咽癌研究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也佐证了中国的顶级专家同样有能力撰写全球范围内更新、更全面、更具有临床指导意义的指南。同时
促成了ASCO欣然参与这项计划。于是,CSCO和ASCO强强联手,共同成立了鼻咽癌专家国际委员会,协力制定了这部鼻咽癌国际指南。
“此前,我们已完成中国版指南撰写,并已经连续在国内进行了一系列的学术推广,超过4万名肿瘤、头颈外科领域的国内同行已了解到了我们的最新研究成果”,马骏教授表示道。
9个月、11次全球会议 推出了更为细化的指南
孙颖表示,在此次指南的编撰期间,政治新冠疫情全球范围内大流行。顶着新冠疫情的冲击,专家组在历时9个月,11次全球网络会议、1000余封邮件讨论、以及50余名外部专家的审阅评述后完成了这项研究,并以其高质量和创新性得以发表于肿瘤学领域顶级期刊《临床肿瘤学杂志》,向世界推广。
该研究同时也创造了一项ASCO的新纪录:这是所有ASCO指南中在保证质量的同时完成速度最快的指南,有力地推广了医学新进展,得到了ASCO理事会的高度赞赏。CSCO与ASCO未来也将会继续深化更多鼻咽癌指南的制定与修订工作。
参与指南制定的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专家表示,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定“四个自信”,不断砥砺前进。
在医学领域,无论是基础研究还是临床研究,一切医学研究的终极目标始终是造福患者,其中高质量的循证指南,就是实现这一目的最为有效的手段,直接影响患者获益,而中国拥有全世界最丰富的鼻咽癌诊治经验,有自信可将中国智慧凝结为世界标准,造福全球患者。
“从国际指南的使用者,到证据提供者,再成为其制定者,我国鼻咽癌领域学者始终秉承不畏艰辛、求索不止的传统,带着自信不断突破,通过领衔完成这项国际指南,在保证了我国患者受益的同时,也指导了国际鼻咽癌临床实践的规范化,确保了全球患者的最佳获益,充分展现了中国学者的世界担当。”
新版指南的优势1:专业
一款化疗药物用”must”还是“should”多方探讨了几星期
孙颖表示,这一由中国科学家领衔,美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多个国家和地区专家参与编撰的指南,在专业性上,着重关注于当今鼻咽癌领域的焦点难点问题:“如何实现精准放化综合治疗?”
在此基础上,专家组通过对594项相关研究进行初筛,最终在指南中纳入了108项荟萃分析以及随机试验,并对每一项研究均进行了详尽的特征总结以及质量评估。基于该循证来源,在每一条推荐的拟定上专家组均从证据质量的高低、推荐的强弱、以及获益风险比三个维度进行了注释,使医生和患者对每一项治疗决策均可有全面的了解。
同时,专家组对推荐的行文到了苛刻的程度,如在辅助化疗的推荐使用上,专家组对其搭配的动词在“must”(必须使用),“may”(或许可以使用)以及“should”(应该使用)的选择上进行了长达3周的讨论,最终在2次线上会议以及50多封邮件讨论后才最终敲定。每一项推荐的每一个用词均经过专家组千锤百炼,以求将其最准确的意思传达给医生与患者。
该指南专家组成员之一,且同为国际权威的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指南专家组常务委员的斯坦福大学A. Dimitrios Colevas教授由衷称赞该联合指南在鼻咽癌诊治的专业性上远胜于NCCN,未来NCCN指南的修订可以该指南作为标杆。
新版指南的优势2:可及性强
新指南为欠缺顶级放疗设备的地区找替代方案
鼻咽癌治疗,高度依赖新型的,能够适形调强的放疗设备来进行针对性靶区照射。可这一放疗设备,如果说在欧美发达国家的普及率已高达100%,在我国的普及率则只有90%,在东南亚或其他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普及率则更低。
这样一来,没有调强设备的地区患者怎么办?
按照美国同行制定的指南,这部分患者必须转诊到有设备的机构诊疗。但这对于患者或救治医生而言,失去实际指导意义,在可及性上就大打折扣。
放疗设备
但中国专家领衔制定的指南,则广泛纳入了来自世界各个地区的专家,并邀请了来自美国放射肿瘤学会的社区肿瘤学专家Alexander Whitley教授进行指导,从而根据不同地区资源可及性的具体情况给予针对性的推荐。如对于来自第三世界或非城市地区而缺乏调强放疗设备的患者,建议在放疗前先进行诱导化疗以减轻肿瘤负荷,从而缩小照射范围,保护正常组织,在保证患者疗效的同时尽可能减轻不良反应,确保不同的确患者的最佳临床受益。
新版指南的优势3:让患者参与指南制定
据悉,该指难在制定过程中还创新性地纳入了一位鼻咽癌治愈者Thomas Morgan先生,在综合专家意见的同时也聆听了患方的建议,真正成为医生与患者共同的指南。
按照美国的指南,鼻咽癌患者不论分期有多么早,在放疗时往往需要同期进行较大剂量的化疗。
正是这为曾经罹患过II期鼻咽癌的患者,亲身体验过化疗的不良反应后如今仍心有余悸,疑惑这部分患者是否均需要接受化疗。对此,专家组在综合现有证据的基础上,指出对于II期鼻咽癌中的低危亚群接受单纯放疗即可,避免过度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让医患双方均满意。
采写:南都记者 王道斌 通讯员 陈鋆 熊森林
编辑:王道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