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培训垃圾分类监督员,入户宣传覆盖率约为95.6%

南都N视频APP · 深圳大件事
原创2021-01-11 19:32


南都讯  记者张小玲  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社会监督员培训会议今日召开,市级社会监督员共138人分批参与培训。截止2020年底,全市3815个小区、1690个城中村全面推广“集中分类投放+定时定点督导”模式。


138人分批参与培训

为贯彻落实《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社会监督员管理办法(试行)》(下简称《办法》),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今日召开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社会监督员培训会议,借力信息化手段赋能垃圾分类,促进督员队伍的有效管理,进一步提升垃圾分类工作效能,确保后续工作有序开展。深圳人大代表杨勤、胡桂梁、胡春华、黄翔、方芳,政协委员吴兰平、朱文豪,垃圾分类推广大使冯绍劲、刘金利、张玉清等出席会议,深圳市市级社会监督员共138人分批参与培训。

深圳市分类中心主任廖齐梅介绍,生活垃圾分类社会监督员队伍的建立加强了本市垃圾分类工作的监督和管理,是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特色制度的一部分,保障了《条例》的有效实施,希望社会监督员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监督职能,勇当垃圾分类的“风纪员”、督查分类的“监督哨”、内外沟通的“传声筒”,积极指出并反馈存在的问题,善于听取和反映市民的意见,一起为深圳的美丽宜居环境贡献力量。

培训会上,主讲老师就《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及《办法》等垃圾分类政策法规进行详细解读和细致剖析,并对社会监督涉及的相关规定与准则、社会监督员权责以及垃圾分类基本知识进行全面细致的讲解培训,确保生活垃圾分类社会监督员熟悉生活垃圾分类知识、社会监督员的管理办法等。


社会监督员可明察暗访进行监督

据介绍,《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第六十二条规定,要建立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社会监督员制度。生活垃圾分类社会监督员由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向社会公开选聘,其中包含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生活垃圾分类推广大使、蒲公英志愿讲师、文明使者、物业企业代表等。他们将对本市生活垃圾管理工作的每个环节开展全流程监督检查,同时宣传推广垃圾分类知识,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联系,争取公众对生活垃圾分类给予更多理解和支持。

社会监督员可在日常生活、工作期间对生活垃圾收集单位或者个人的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和处理情况进行随机监督,或由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定期组织开展集中监督。在开展社会监督活动时,社会监督员可采取明察、暗访等多种形式进行监督,监督过程中需做好记录,发现问题时将问题描述和清晰的照片或视频反馈至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并参与研究解决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政策、制度、规定,提出有益的意见和建议。


全市垃圾焚烧处理能力达2万吨/日

截止2020年底,全市入户宣传覆盖率约为95.6%,垃圾分类已经家喻户晓,成为市民茶余饭后的“谈资”之一。截止2020年底,全市3815个小区、1690个城中村全面推广“集中分类投放+定时定点督导”模式。全市共有分类收运车辆1074台,其中厨余垃圾运输车辆329台。

深圳还积极推进分类处理设施建设,全市建成4座大型餐厨垃圾处理厂、51个小型厨余垃圾处理点、16个废旧家具拆解处理厂等120余处分类处理设施,对前端分类形成了有力支撑。全市焚烧处理能力达到2万吨/日。

编辑:柴华

南都N视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