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流动儿童教育发展报告发布:上海、北京流动儿童入学最难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教育
原创2021-01-11 21:46

南都讯 记者董晓妍 通讯员武茜  1月11日,由21世纪教育研究院组织编写、暨南大学经济与社会研究院讲座教授韩嘉玲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流动儿童蓝皮书:中国流动儿童教育发展报告(2019~2020)》(简称“报告”)在穗发布。本次发布会在暨南大学经济与社会研究院举办,该书作者、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教育公益人士和媒体人等围绕对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流动儿童教育现状和趋势,共同展开了研讨交流。

IMG_7121.JPG

暨南大学经济与社会研究院讲座教授韩嘉玲介绍报告。

据介绍,《流动儿童蓝皮书:中国流动儿童教育发展报告(2019~2020)》力图呈现中国流动儿童教育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下所面对的挑战和可行的解决路径,围绕流动儿童群体生存现状、发展特征、入学政策、升学政策等问题,呈现了流动儿童教育的现状,比较了各地政策的友好程度差异,分析了流动儿童的心理发展状况,特别关注了回流儿童、再迁儿童等儿童群体的教育,并通过对地方案例和社会力量的教育实践的梳理,展现了我国流动儿童教育的新动态。

IMG_7136.JPG

报告发布现场。

户籍仍是影响公共教育资源分配的主要因素

当前,我国部分超大、特大城市在近年来推行积分入学与异地中考的政策,以解决当地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报告》通过对广州、深圳现行流动儿童教育政策的整理和分析,发现户籍仍然是影响公共教育资源分配的主要因素,但地方公共教育资源的分配机制正从围绕户籍的身份排斥转变为围绕经济与人力资本的阶层排斥。在公共教育资源供给远低于常住人口子女教育需求的情况下,积分入学与异地中考政策虽明确了各级学校公办学位的供给和分配机制,但未能解决流动儿童难以免费义务教育且在义务教育阶段后难以就地升学的问题。

IMG_7131.JPG

报告发布现场。

珠三角城市对流动儿童较为友好,上海、北京入学最难

《报告》比较的全国部分大城市对流动儿童提供教育服务的友好程度。近两年来,各大、中型城市开始出现“抢人大战”,降低甚至放开落户门槛,推进流动人口“市民化”。通过对16个城市或地区的入学政策文本进行重新编码和量化分析,《报告》指出,积分入学制城市(地区)入学政策友好度排名由高到低依次为杭州、深圳(南山区、坪山区)、中山、广州、东莞、济南(天桥区)、苏州、成都、厦门、上海。材料准入制城市入学政策友好度排名由高到低依次为西安、兰州、武汉、南京、天津和北京。《报告》指出,各城市的入学政策还是彰显了城市规划及发展方向的偏好,以“社保缴纳年限、在城市居住年限”等分数占入学政策中积分体系的主要比例应该是积分入学政策的未来改革方向。 

IMG_7139.JPG

报告发布现场。

离城不返乡:再迁儿童成为了新的流动群体

《报告》指出,已有流动经历的儿童从城市向城市“再迁”成为值得关注的新现象。部分家庭选择让子女“离城不返乡”,在大城市附近的中小城市辗转就读,或是让儿童回流到户籍所在地的城镇区接受教育。

其中,选择让子女再迁去附近城市就读的重要原因是便于流动家庭的团聚,而选择让子女回流但不返乡,去往就近城镇的学校就读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教育质量。二者的共同特征,是在城市与城市之间进行再次流动,这些家庭大多在大城市打拼多年后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希望子女接受良好教育,且不愿与子女产生较远的分离。《报告》指出,子女再迁的教育抉择促进了家庭的就近城镇化,许多家庭在特大城市周边的中小城市得以落户。

完善城市流动儿童的公共服务政策

最后,《报告》为流动儿童教育的未来发展提出建议:地方政府应加强落实中央要求,以常住人口为指标来制定公共服务和资源配置规划。从基本公共服务普遍性原则出发,更关注社会底层群体。《报告》还建议,流入地城市应扩大学位供给,简化积分项目和入学程序,同时,加强信息公开与数据共享,以更精准地提升流动儿童的公共服务。

图片:通讯员供图

编辑:董晓妍

对这篇文章有想法?跟我聊聊吧
董晓妍1.14亿
南方都市报记者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