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人才立区”!南海人才超55万人,高企数居全市榜首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佛山
原创2021-01-13 14:33

佛山市南海区鲲鹏人才大会将于1月13日隆重召开,现场发布“十四五”南海人才工作总纲领“南海鲲鹏人才计划”,宣示面向全球招才引智的决心和信心。

现场南海区委常委潘伟华发布了《南海区人才发展环境白皮书》,展示2011年“人才立区”战略实施以来,南海区人才政策体系的吸引力和引才成效,以及南海区优越的创新创业环境和一流的营商环境。

WechatIMG2769.jpeg

南海人才总量超55万人

高企”2273  高居全市榜首

据悉,南海区从2011年推进实施“人才立区”战略。10年来,南海共出台人才政策58份,贯穿人才评价、引进、培育、服务的全链条,以及创新创业孵化、科技成果落地转化等各环节。

实施“人才立区”战略至今,南海区人才总量超过55万人,其中技能人才队伍总量达25.4万人,约占全市技能人才的25%,高技能人才(高级工及以上)合计约7.5万人,占全市高技能人才的29%,总量居五区之首。引进和培育了一大批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多项指标居于省内同级地区前列,其中中外院士26人;国家高层次人才70人,增幅34倍。截至2021年1月,共认定十四批一至七类及特色人才21215人。

同时,南海区在全省率先探索“科技镇长团”“博士进企业”柔性引智工作,已有来自中国科学院、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专家教授65人次完成挂职工作,377位清华大学等名校博士进入企业科研攻关,取得显著成效;人才团队方面,累计引进各级人才团队266个,其中省级人才团队4个、市级人才团队111个(占全市62.7%)、区级人才团队171个(其中16个获得市级团队立项),累计实现营业收入超40亿元,有65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家企业获得制造业隐形冠军称号,1家企业获得标杆高企称号,获得专利授权1325件,引进硕士、博士超2000人。人才集聚有效带动了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引进一个团队、带动一个产业、培育一个经济增长点”的链式效应。


人才政策104大变化

吸引众高精尖领军人才扎根南海

耀眼的成绩背后,南海做了什么?

开放包容的人才政策、比肩一线城市的人才生活配套服务、一流的营商环境和“大城资源、小城成本”的优势,吸引了大批包括高精尖人才在内的优质人才扎根南海。

中国工程院院士、广东星联科技工程技术委员会主任瞿金平,依托国际首创的“拉伸流变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在南海区的资金扶持下,致力解决边疆地区因白色污染而面临无地可种的严峻问题,2020年5月,瞿金平与抗疫先锋李兰娟、张伯礼等人一起,荣获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瞿金平发明的“基于拉伸流变的高分子材料塑化输送方法及设备”专利技术(简称“ERE技术”)在南海迅速产业化,2018年广东星联科技有限公司投入5.3亿元建设高分子拉伸流变挤出设备ERE产业园,至2025年,ERE产业年产值有望超百亿元,并撬动相关产业过千亿元的增值空间。2020年,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的项目团队正式落户南海,推进南山安捷大健康创新及产业项目,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大健康产业发展标杆。

作为南海区高层次人才之一,年轻的高层次创业领军人才陈贤帅对南海有着特殊的感情。2015年,在南海区的引进下,他获得佛山市创新创业团队“国际一流水平团队”,得到市区镇共2000万元的创业扶持,落户南海创立佛山市安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目前正在南海三山新城建立国际先进口腔医疗器械产业基地。

“我是在南海成长进步起来的,这座城市给了很多认可、很多荣誉。在南海,我们年轻一代的科技工作者、创业者正在接棒接力,实现科技创新的传承,这对我来说意义非凡。我也将我的小家庭搬来南海,这里将是我用一生为之奋斗的地方。”


采写:南都记者关婉灵 通讯员基石

编辑:关婉灵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