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上午,佛山市南海区鲲鹏人才大会召开。南海区委副书记、区长顾耀辉现场发布“南海鲲鹏人才计划”,宣示面向全球招才引智的决心和信心。
“鲲鹏起而寰宇振,人才聚而南海兴。今天我们发布《南海鲲鹏人才计划》,就是为了彰显南海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心,以及面向全球招才引智的诚意,我们有足够的信心为各类人才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平台和空间。”顾耀辉表示,。同时,他在现场解读“南海鲲鹏人才计划”四大特点和亮点。
力推四大人才工程
人才作为第一资源,面临更激烈的全球性竞争。2011年实施“人才立区”战略以来,南海人才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目前,全区人才总量超过55万人。为抢抓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新一轮发展机遇和人才竞争制高点,南海区结合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定位,系统规划人才、科创、产业等方面政策内容和要素,形成了以人才引领创新、创新驱动发展的人才发展纲领性文件,即“南海鲲鹏人才计划”。这是南海区“十四五”期间引领人才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也是时隔十年,南海对人才工作的全面升级。
《南海鲲鹏人才计划》取名源自《庄子·逍遥游》中关于“鲲鹏”的表述,原文是“鲲鹏徙于南溟”。“南溟”,即南方大海,与南海的区名以及开放包容、兼收并蓄、海纳百川的精神相契合,有异曲同工之妙。寓意天下英才齐聚南海,就像鲲一样遨游、像鹏一样翱翔。
这份纲领性人才政策文件由四个部分组成,从整体上确定了“两高两全”的人才发展规划布局。总体思路是结合南海经济社会发展定位,围绕“四大人才工程”,即尖端人才“领跑工程”、菁英人才“青蓝工程”、产业人才“倍增工程”和社会事业人才“荟萃工程”,从政策扶持、平台培育、机制创新、服务优化四方面着力,充分发挥人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大效能。
四大特点:覆盖面广力度大
1、系统化。根据区域发展定位和人才创新发展需求,系统规划人才、科创、产业三大领域政策任务,拟新出台涉及全区29个部门34份文件,建立了人才发展与科技创新、产业发展之间良好的闭环互动沟通渠道,推动“人才引领创新、创新驱动产业、产业集聚人才”。
2、覆盖广。扶持对象覆盖各层次各领域人才,包括区内全职工作、自主创业、柔性引进的经济社会发展各行业各领域各层次的一至七类人才。还进一步深化“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理念,创新将异地入孵南海“双创”基地的人才或团队,纳入南海柔性人才的政策扶持范围,推进跨区域的科技创新和人才合作。
3、全链条。扶持内容贯穿创新、创业、生活等人才事业全生命周期的发展需求。创新方面提供包括创新应用研究、成果转化对接等科创政策服务;创业方面提供包括创业孵化、双创基金、天使基金、风险补偿等产业政策服务;生活需求方面提供包括生活津贴、住房安居、医疗健康、子女教育等专项扶持。
4、力度大。未来5年将投入超50亿元,大力支持人才与创新创业团队的发展。包括每年5亿元人才和团队扶持补贴经费,以及共25亿元的投资基金。其中,获评“天佑之星”项目最高5000万元,掌握“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的人才团队项目采取“一事一议”特殊引才机制给予扶持,上不封顶;最高1000万元风险补偿支持企业创新发展;20亿元创新创业投资引导基金、5亿元天使投资基金,精准投入科技企业和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最高108万元的人才生活津贴、最高800万元的安家补贴保障人才在南海安居乐业。
四大亮点:引高精尖缺人才领跑
(一)突出人才引领创新,培育壮大新经济新业态
围绕构建“两高四新”现代产业体系需求,突出高精尖缺人才引进培育导向,提出尖端人才“领跑工程”。
主要政策内容包括:一是对掌握“卡脖子”技术的高精尖缺人才和团队,采取“一事一议”方式给予特殊支持。二是对获评区“天佑之星”项目的人才团队,给予最高5000万元扶持。对省市级人才团队,给予最高5000万元的配套扶持。三是对入选南海创新创业团队的,给予最高300万元的项目启动资金。能带动产业和经济取得重大发展成果的,择优接续给予最高400万元扶持。四是对在我区创办企业的一类和二类人才,符合条件的分别给予500万元、200万元的创业扶持。五是对自主培育获评国家级、省级领军人才的,按照上级专项补贴标准给予个人及培育单位各50%的配套奖励。
(二)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结合“十百千”工业企业培育计划,提出实施“菁英人才工程”。
主要政策内容包括:一是对“十百千”培育企业的高级管理者和规上企业研发人员,给予最长三年地方财政贡献区级留成部分100%的奖励。二是对企业引进国内外“双一流”高校毕业生,分别给予博士9万元、硕士6万元、学士3万元的引进扶持。三是对企业设立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给予最高100万元、博士后工作站最高100万元、院士工作站最高150万元扶持。对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给予200万元扶持。对企业研发创新发生实际损失,符合条件的给予最高1000万元风险补偿。四是设立首期5亿元天使投资基金,发挥20亿“双创”投资引导基金作用,大力支持培育科技企业发展壮大。对符合条件的融资项目,给予企业最高30万元贷款贴息,合作担保机构最高300万元补贴。
(三)深化校企校地合作,大力推进产教融合发展
提出实施产业人才“倍增工程”,推动高校人才、科技创新与本地产业深度对接、全面融合。
主要政策内容包括:一是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向区内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的新型研发机构,最高奖励100万元。区内企业购买技术研发服务最高给予100万元补贴。对成功推动企业与科创平台进行技术交易的成果转化平台、中介组织,给予最高50万元奖励。二是强化技能人才培育。对向我区输送毕业生的职业院校,给予最高50万元奖励。对人力资源机构引进人才达到一定数量的,给予每年最高30万元引才奖励。对企业设立国家级、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站),给予最高30万元扶持。设立“区大城工匠工作室”的,给予10万元扶持。对获评“南海大城工匠”、“南海区高技能突出人才”和“南海岗位技术能手”的,给予最高10万元奖励。
(四)厚植社会事业土壤,全力提升融湾城市品质
实施社会事业人才“荟萃工程”,突出文教医卫等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南海公共服务和文化供给质量,让人才在南海更有幸福感和归属感。
主要政策内容包括:一是深入推进“名师工程”。每年至少投入1亿元,实施基础教育“南海学者奖励计划”。引育一批国家、省、市级教育杰出领军人才;培育发展壮大名师队伍和教坛新秀。二是深入实施“名医工程”。每年至少投入1亿元,实施医卫人才“521计划”。大力引育高水平医疗卫生领军人才和团队;培育发展壮大名医队伍,专项扶持全科医师和青年医师的培养储备。三是每年投入不少于400万元,加大对文化事业等领域人才的扶持力度。对代表国家、省参加比赛的龙舟、醒狮、武术等项目训练基地,每年给予200万元补贴。四是对高层次人才给予最高108万生活津贴。多元化保障人才安居住房需求,提供最高800万元安家补贴,对紧缺人才提供租房补贴或政府租赁住房。目前首批102名高层次人才已通过资格审核,补贴总金额达到1.37亿元。未来五年我们将筹集不少于3万套租赁住房,进一步满足人才安居乐业的需求。五是提升人才教育医疗服务水平。推动学校学位扩容提质,未来两年提供不少于3.2万个优质义务教育阶段学位。组建人才医疗保健专家团,并为人才提供每年最高5000元的健康体检标准和2000元医疗补贴。此外,我们还通过建设高层次人才服务专区、匹配人才客户经理专属服务、建立完善企业人才荣誉表彰制度等,全方位满足人才生活工作的各方面需求。
采写:南都记者关婉灵 通讯员基石
编辑:关婉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