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园区如何迎接数字经济?专家建议探索“软件收费”模式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广州
原创2021-01-15 15:35

南都讯 记者夏嘉雯 实习生韩畅 产业园区是培育新产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在数字经济发展趋势下,广州产业园区如何积极拥抱数字经济新环境?在日前举办的广州市产业园区发展论坛上,专家指出,创新联合体、新基建数字经济、招商将是广州产业园的发展方向。园区要从项目思维转向生态思维,打造跨物理边界的虚拟园区和产业集群。

探索“硬件免费 软件收费”运营模式

论坛上,广州市产业园区商会秘书长罗明如发布了《2020年广州市产业园区发展报告》(下称《报告》)。《报告》提到,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广州市主动登记及商会采集汇总到的各类园区约有1700多家,比2019年同比增长超过50%。

受疫情影响,“减租”成为去年全年广州市产业园区的发展关键词之一。根据广州市产业园区商会去年年初的随机调查,200个受访园区中,其中有一半已有减租情况或在准备减租。这些园区共计减租超2000万元,惠及企业数超过2000家。

“租金减免虽说是疫情引发的产物,但也无形中增加了园区运营商与企业的黏性,实现了某种意义的‘园企共生’。”罗明如,疫情催生移动办公新模式,越来越多的园区产业方向、招商宣传中出现了“数字经济”,这带给园区更多思考。“什么企业一定需要办公场地?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园区服务?当越来越多产业园区空间出现,园区如何承接这些冲击?”《报告》显示,2020年广州市大多产业园区空置率在30%至40%之间。

“未来的空间如果只有一种办公功能,那么该空间就有被市场淘汰的危险。”罗明如建议,园区可探索“硬件免费、软件收费”的运营模式,在软性服务、生活配套、品牌附加值方面下功夫,在产业导入上走“专业化”道路。有产业影响力的企业和园区运营商可以强强联合,组成创新联合体,带动中小创新企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群发展。

打造跨物理边界的虚拟园区和产业集群

“十四五”时期既是内外环境深刻变化期,也是数字经济发展爆发期,同时带来更多产业机会。北京工商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院长白津夫教授在会上为大家做“十四五新亮点与产业发展新机遇”主题演讲,围绕数字化发展与数字广东建设从数字化发展的新态势、数字化发展新视角以及加快推进广东数字化发展三大方面入手,着重指出园区要从项目思维转向生态思维,要特别强调打造跨物理边界的虚拟园区和产业集群。

白津夫在演讲中提到,2019年中国数字经济增加值达35.8万亿元,占GDP比重36.2%。“十四五”规划建议首次提出“加快数字化发展”,“十四五”时期将迎来数字化的爆发期。据信通院预测,到2030年中国数字经济将达百万亿规模。

他指出,用数字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进行产业数字化、将信息和知识转化为生产要素发展数字产业化,都将促进经济体系优化升级,推动产业体系重构。目前,各种园区仍存在物理硬边界,数字化时代要打造跨越物理边界的虚拟园区,形成由数据驱动、平台制成高度协同的生态系统,以共创、相互赋能、共享的合作模式、放大协同的效应

“园区是跨物理边界,那么产业集群也可以跨物理边界。”他建议,广州要加快形成以数字产业集群为主的经济新优势,聚焦产业集群应用场景营造来放大产业集群的效应。

进一步补充和细化产业用地政策以形成闭环

为了便于政府管理部门更好进行规划产业用地管理,让企业了解特定产业的支持和优惠政策,广州市于2020年出台了《广州市产业用地政策实施工作指引》。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规划师吕峰在梳理了指引中政策文件时发现,系列政策主要突出促进创新、盘活存量、保护实体产业空间、促进产业空间集约复合、弹性产业空间供给、产业全周期管理等六大方面重点导向,涉及供地计划、土地供应、建设运营、二级市场、实施监督等全流程,从产业用地管理多个环节入手,打出了规划、土地、财税“组合拳”。

与此同时,吕峰指出,从政策文件的数量来看,目前政策文件更偏向于促进产业空间复合利用以及对实体空间的保护方面,在产业周期监管等方面政策支撑较为薄弱,且区政府政策自由裁量权更多,在产业项目招商、用地指标支持方面缺少全市一致行动纲领,市政府的意图在各区执行中可能出现偏差。

“部分政策虽然具有探索性,但往往是局部性的政策设计,自身未能形成前后闭环的政策体系,在实操中面临困难。”吕峰举例称,如促进创新导向的政策,提出了创新型产业用房贡献要求,但缺少具体配建、使用方式、使用价格、入驻要求、监督检查等细化政策支撑。

他建议,在现有政策基础上,结合广州国土空间规划关键内容,借鉴先进经验,通过补充政策以及细化政策,进一步丰富产业用地政策维度。比如增加产业用地绩效评价、产业用地战略留白区管理、留用地产业开发管理、工业遗产综合利用等维度政策。与此同时,他还建议广州分区域(园区)细化产业定位,建立一套统一的产业用地绩效评价机制,精准引导产业落地和配置土地等资源。

编辑:夏嘉雯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