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南海区大沥镇召开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十一次会议,大沥镇镇长游剑锋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聚焦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全力打造“商贸大沥,智创新城”的发展目标,朝着以改革创新统领全局、深入推进城乡融合、持续开展转型升级、积极实施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方向迈进。
大沥镇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十一次会议
迎难而上 疫情防控、经济发展稳步推进
回望,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在国内国际形势复杂变化的背景下,没有人能够置身事外。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暂缓了经济发展的步伐,社会的不确定性因素大大增加。
在这样的环境下,大沥举全镇之力迎难而上,在推进复工复产的阶段,发布了“惠企12条”助力企业抗疫,做好“六保六稳”工作,共减免公有物业租金4200多万元。这一年,经济的运行依然稳中向好,工业投资、批零住餐、利用外资等指标位居全区前列。报告数据显示,大沥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96.8亿元,增长1.7 %;固定资产投资170.7亿元,增长21.8%;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总额 3751.3亿元,增长55%。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528.1亿元,税收总额达49亿元。
大沥镇镇长游剑锋作政府工作报告
经济运行的“转正”,体现了大沥顽强的经济韧性。搭平台、聚资源,大力招商引资的豪迈使得今年其计划投资总额达到153亿元,引入了1个超20亿元项目、22个超1亿元项目,华南新材料产业基地以及3个院士项目、10个科创团队先后落户。同时,大沥也在不断丰富着经济发展的内涵,有色金属平台的交易超3100亿元,建材链、粮通链等“腾云”项目释放更强效应。
抓好疫情防控下的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的脚步不曾停歇,更新改造时不我待。今年,多个村改项目顺利实施,拆除整理了超10000亩的村级工业园,“腾笼换鸟”形成发展新空间,创客、沿江、大沙等片区、洛溪等旧村改造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资本青睐的热点。不仅如此,乡村振兴的190个工程启动,着力构建起“一村一品”格局,“百里芳华”建设成效渐显。备受关注的广佛新城成为广佛全域同城化的“主阵地”,千灯湖北延过河南海艺术中心片区正如火如荼地建设中。
破题开局 直面矛盾
可以说,面对复杂形势的困难和挑战,大沥的应变能力、组织能力和治理能力得到了考验,同时也以奋勇的担当看到了现有的短板与矛盾。
大沥镇镇长游剑锋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大沥面临着道路、桥梁、市政、管网、环境治理等投入不断增大,财政支出愈发紧张、开源节流显得迫切的局面;社会治理现代化处于起步阶段,传统管治模式已经不合时宜;城市建筑低矮密集,土地碎片化制约连片集约开发和产业发展规模,致使优质资本、大型项目进入受阻;人口数量快速增长,有限的教育、医疗、交通、环境等资源供给,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有一定差距。这是大沥在不断的发展实践中所直面正视的难题。
大沥镇镇长游剑锋作政府工作报告
那么,如何破解难题、开创新局?适应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时代赋予了大沥以粤港澳大湾区、“一核一带一区”、广佛全域同城化、南海城乡融合实验区建设等良好机遇,“借助自身优势,汇聚多方资源,出实招、抓成效,努力推动大沥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游剑锋表示。
报告提出了四个“精”字。财政精准投入、城市精雕细琢、治理精细到位、服务精心周到,无一不体现出大沥在创新局所下的“精力”。从各个方面来看,事关全镇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和民生福利事业,有限的财政资源要精准投放;城市品质的提升坚持精当规划、精美设计、精致建设,下足“绣花功夫”;深入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全面提升大沥社会管理水平;以及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政务环境。这便是镇委书记刘浩文在大会上所说的“善谋事、敢担事、真干事”,以努力打开工作新格局。
高质量发展的“智创新城”
总结当下,为了更好地展望未来。2021年,大沥定下要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全力打造“商贸大沥,智创新城”的标杆。
大沥镇委书记刘浩文表示,在新一年的工作中,大沥要坚持转型为纲、项目为王,以更足的干劲推动升级,“发展就是硬道理”。一方面集约土地资源,用好储备土地、挖潜存量用地,实施集约连片开发,提升土地综合效益。另一方面用好社会资本,做实以商引商、环境招商、产业链招商,唱响“引进来、落下去、服务好”的“三部曲”,全方位推动大沥高质量发展。
大沥镇委书记刘浩文讲话
与此同时,大沥在加快城乡融合上始终坚持着“一轴两翼同发展,三城多园齐改造”,大沥融入南海建设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优势突显。刘浩文指出,在大沥建设广佛新城,就是抓好与广州的产业、人才对接,以及市场升级、路网建设、片区活化、岸线提升等工作,打造成为广佛全域同城的合作典范。智慧安全小镇、南海艺术中心、创客产业中心、南海国际会展中心等标杆项目,成为大沥中轴片区的新星。“要崛起城市中轴,加快旧工业园、旧村改造步伐,建设生产、生活、生态标杆。”
办好民生大事、民生实事,增进群众福祉,是政府为人民服务的生动体现。大会在讨论和审议2021年度12件民生实事候选项目的基础上,最终评选出了10项今年重点推进的民生实事项目。其中包括交通配套、城镇排涝、社区微改、消防设施、教育学位、文体设施、公厕建设、养老服务、社会关爱、公共医卫,做到一件一件抓落实、一项一项见成效。
采写:见习记者刘钰滢 通讯员刘成
图片由通讯员提供
编辑:刘钰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