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深圳报料电话:0755-82121212
南都讯 记者卢亮 作为年轻人之城,深圳如何让老龄人与数字化擦碰火花?
1月16日,平安银行正式上线了“平安颐年会”养老金融服务体系。据悉,该平台针对老年群体在智能社会的痛点,以及老年客群的财富管理、健康管理、智慧服务、生活消费等多种需求,聚焦老年客群的日常高频事项及服务场景,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养老金融服务体系。
实际上,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一直是难题。智研咨询发布的《2019-2025年中国老年健康服务行业市场全景调查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预测,2020年至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将由2.55亿人上升至4.83亿人。但是,老年群体因不会操作智能设备而无法享受基本民生服务的话题,屡屡引发社会热议。
最近一段时间,湖北有老人冒雨到社区用现金交医保被拒、94岁老人因行动不便被抬到银行做人脸识别等消息层出不穷,折射了数字化时代下对老年人群体的关怀缺失。
南都记者注意到,2020年11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为老年人提供更周全更贴心的便利化服务作出部署。
在此背景下,平安银行行长助理兼零售业务执行官周立在启动仪式上解释,希望用科技连接老年社群,让智慧服务更有温度,把传统服务方式与智能化体验进行创新融合。
那么,发端于深圳的“平安颐年会”的服务体系有何创新探索?
相关人士解释,线上方面,设计了“大字版”颐年专属口袋银行APP,页面简洁简单,搭载“账户管理、商城消费、专属理财、健康医疗”等高频版块。在线下网点,其特色门店特别设置了老年客户业务办理VIP通道等候区,提供一对一业务办理模式,并为老年人使用网点智能设备提供现场专人指导。针对不能亲临柜台且有急需的特殊客户,门店也能提供延伸服务。
据观察,医疗保健养老同样是深圳老年客户的刚需。相关人士以老有所医为例表示,“平安颐年会”达标的颐年客户,可获得7X24小时的家庭医生在线问诊服务,并开通全国三甲医院专家级、主任级医生的预约挂号服务。
实际上,深圳在创新养老服务方面一直在探索经验。早在去年4月,深圳市民政局与平安银行联合试水发行深圳智慧养老“颐年卡”,成为深圳首张集身份识别、敬老优待、政策性津贴发放、银行储蓄卡、市政城市一卡通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金融IC卡。
大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深圳智慧养老“颐年卡”发卡破60万张。
编辑:向丽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