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眼中的科普如何做?看广东省科普教育基地高峰论坛怎么说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广州
原创2021-01-18 15:33

南都讯 记者夏嘉雯 实习生韩畅 通讯员 周飞 夏汉平 1月17日,广东省科普教育基地高峰论坛暨广州科普志愿者颁奖典礼在华南植物园举办。来自省市科协和科技厅的领导、知名院士和专家、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科普工作者以及社会各界科普志愿者200余人齐聚一堂,对当前科普中的难点和热点进行交流,对未来科普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MTYxMDg5MTY5NTEyM18lRTUlOEQlOEded444e0-cd8b-4238-bc9b-e852a2d2fb10.jpg

1月17日,广东省科普教育基地高峰论坛暨广州科普志愿者颁奖典礼在华南植物园召开。

科学家聚首谈科普:创新手段和方法

在高峰论坛的圆桌会议环节,嘉宾就新时代科普需要创新的手段和方法,公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和丰富多元的推广模式,以及当前科普中的其他难点和热点问题进行了探讨和交流,并对未来科普工作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科学家有几个任务,一是创作秩序,二是传播知识。”科普的核心任务,是提高公民科学素质,推动个人与城市的创新发展。在中国科学院院士苏国辉看来,和科研成果一样,科学知识需要跟公众共享。在最近一期珠江科学大讲堂中,他就结合自己研究的课题,为市民公众揭开“保温杯泡枸杞”的科学道理,解密枸杞的神奇保健和预防疾病的作用。

在谈到政府和科普机构如何更好推动科普工作时,郭俊表示作为政府第一要做好规划,第二要加大投入,第三要构筑平台,第四要鼓励大众参与。各种科普工作的载体和平台,平时应该多组织活动、加大力度宣传,将科普活动融入日常的生活工作中。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党委书记段子渊在圆桌论坛上分享到,中国科学院一直非常重视科普工作,每个研究所各自的科普开放日,正是这些活动促成了全民科技素质的提高。但他也指出了科普工作上面临的挑战。“农村以及偏远地区的科普教育,与城市差距较大,在这一方面还需要政府的加大投入。”

三年里为公众免费导赏782场次

为表彰志愿者们的辛勤付出,此次活动华南植物园联合广州市科普志愿者协会为优秀志愿者们颁发了8大奖项,表彰了67名优秀志愿者和2个优秀团队。总服务时长前50名的优秀志愿者分别获得翡翠葛奖、无忧花奖、木棉花奖。

MTYxMDg5MTcwNTY4MV8lRTUlOEQlOE180f029d-18c0-4189-ba6f-67e84f7fac67.jpg

67名优秀志愿者和2个优秀团队受到表彰。

其中,“优秀团队奖”由人均服务时长最高的旅游服务组、温室群组获得,“优秀组长奖”颁给了课程活动组的赵芳;代表植物园参加广州市“讲科学 秀科普”讲解比赛并荣获一等奖、三等奖的任多、陈敏,获得年度“特殊贡献奖”;连续三年获得一等奖的周启明、吴珊,荣获份量最重的“金花茶奖”。

据介绍,华南植物园早在2005年就开始在研究生队伍中招聘科普志愿者,并在2018年首次面向社会招募志愿者,成立了一支初具规模的志愿者团队。过去三年里,志愿者们为公众免费导赏782场次,为植物园贡献了23604小时的服务。2020年,360名志愿者从讲解导览、课程活动、旅游服务、文字摄影、绿化养护、温室维护、苗木繁育等方面为植物园的园区开放、科普教育进行志愿服务,总服务时长达8599小时。

编辑:夏嘉雯

对这篇文章有想法?跟我聊聊吧
夏嘉雯8074W
南方都市报记者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