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星星新著《河槽人家》出版,一部“沉雷闷响”的乡村变迁史

南都N视频APP · 南都文化
原创2021-01-19 15:51

毕星星是老写家、老编辑。三四十年编辑生涯,他见证、参与过从改革开放之初一直到今天山西文学发展的全过程。退休以后,毕星星频繁返回故乡,返回古涑水河边的高头村,把老屋落架重修,一住就是几个月。接近天命之年,他认真地开始他的文学创作。而他的文字,经历岁月的洗练,出手便有老辣沧桑之感。

1月16日,“北方村庄的‘秘密档案’——毕星星《河槽人家》新书分享会”在太原市长江美术馆举行。著名文学评论家、山西大学教授傅书华,著名作家、山西大学教授葛水平,著名纪实文学作家、《山西文学》主编鲁顺民,以及本书作者毕星星,将做客山西太原长江美术馆,与读者分享一个村庄的百年秘史。

IMG_4463.JPG

毕星星《河槽人家》新书分享会现场

反田园诗的乡村史

毕星星,山西临猗人,著有散文集,文学评论集,长篇纪实文学,长篇文化散文多种。《特级教师南岩之死》获第三届冰心散文奖,2004—2006赵树理文学奖。自2005年以来,作品每年荣登国内文学排行榜。出版有“乡村记忆三部曲”:《坚锐的往事》《走过带伤的岁月》《走出岁月的阴影》。

《河槽人家》是毕星星的文化散文集,书中所写是故乡高头村的风光和人物,一个村庄的百年,沧桑变迁,移风易俗,从民国到当下,物事人事,点点滴滴记录着一方人的吃喝穿戴、婚丧嫁娶、历史文化风俗,有历史大势,也有生活的涓涓滴滴。大历史时常枯燥失活,抵抗这种死板,散文有不言自明的优势。作者文法师承浅淡一路,淡泊中有至味。作者建构出一个文学地域“河槽”,它不同于山地丘陵,也不同于一般的平川,山西南部一条小河两岸人家的日子是怎样的,像一幅幅灵性生动的风情画。作者意图通过真实书写,构建一个新的文学地理区域形象。

著名文学评论家阎晶明评价说,《河槽人家》书名朴实,但书中文字极不平凡。这其实不能说是一部散文集,而是作者献给故乡的一部厚重的文学礼物,是对自己乡土的一次认真的、郑重的致敬。是关于中国北方乡村历史、文化、风物、景观的专书。

阎晶明认为,相较于一般散文作品,《河槽人家》在平静中有热切的态度,在素描中有他用心用力的方位,在群像中有他要刻画的风骨。与其说毕星星是在田园式的描写中折射出一点社会的影像,不如说他是在历史的皱褶中抖落出文化的、情感的、伦理的尘埃。

中华书局总编辑周绚隆则评价道,故乡,不仅是热土亲情,也是作家审视的对象。《河槽人家》展示的乡村,不是炊烟袅袅,不是鸡鸣狗吠,不是田园诗一般的伪抒情,而是沉雷闷响的乡村变迁。真正的乡村史,必然是反田园诗的

IMG_4466.PNG

审视故乡有痛感的往昔

新书分享会上,嘉宾们就《河槽人家》的阅读感受各抒己见。在傅书华眼里,中国仍旧是一个“乡土中国”,即使都市兴起,商业经济大潮汹涌,但“乡土的基因,却仍然深植于社会结构及每个人的生命之中。”

他认为,几千年传统中国的乡村,面对今天的时代转型,面对其间各种观念性的生成与冲突,毕星星都通过其《坚锐的往事》《走过带伤的岁月》《走出岁月的阴影》及《河槽人家》中非虚构的乡村叙事给我们以真实而生动的展示。

以‘史’为‘文’的写作方式,‘小历史’的方法论,民间价值谱系的价值站位,都对毕星星的非虚构的乡村叙事以有力的支持。”傅书华说。

葛水平表示,《河槽人家》很对他的阅读胃口。河槽民谣“做的重活,吃的黑馍”,那是苦重如牛的人生。葛水平感慨道:“书中底层真实生命状态的展现,那些认真活着的庄稼人,总是被旋风吹得转向。过去的人事,过去的历史,过去,任意一种意外都会轻易阻止人修成正果。”

葛水平指出,对故乡有痛感的往昔,毕星星是审视的,不规避的。他的追问就是回答,一切都在一个看不见的精神高度并置着。那是一种把生命的疼痛与坚忍,灵魂的蹈舞和低迥,都安放在尖利的笔端神经上的精神质感。

毕星星的文字有一种不动声色的尖锐杀伤力,他的文字中磨去了生活的浮华和松散,写得老道,那些历史缝隙里伸出的生命,人的欲望是否受得,纯乎上苍有意无意的把戏,对于下界,对于人,其中既停泊着宿命的符号,也停泊着无耐的选择。”葛水平说。

IMG_4464.JPG

毕星星《河槽人家》新书分享会现场

毕星星是鲁顺民的业务上的老师、同事。作为一个老编辑,毕星星见证、参与过从改革开放之初一直到今天山西文学发展的全过程,“山药蛋派”重回文坛、“晋军崛起”、山西新生代作家推出,一直到今天八零后、九零后作家群的发现与培养,毕星星都是有功劳的。

鲁顺民说,毕星星先生的书好读,因为他是老写家,老编辑,角度、结构、叙述控制都非常老到。

据鲁顺民介绍,大约是从2000年开始,也就是毕星星接近天命之年的时候,他才开始认真地坐下来从事文学创作。“犹记得《特级教师南岩之死》带来的震撼与感动,带来的感慨与悲怆,那不是作家第一次写他的家族,此前,写过他的母亲,写过他的祖父,但这一篇印象特别深刻,一个被时代洪流裹挟下的晋南普通农家的命运透过他的侄儿一生的遭际第一次呈现在读者面前。以至于今天的《河槽人家》,依然延续着《特级教师南岩之死》的那种阅读体验。”

在鲁顺民看来,《河槽人家》这部书所呈现出的内容与书写方式,已经超越了散文和随笔文体限制。书里的任何一个人,展开,铺开,就是一部好小说。他说:“贯穿文本里那种‘怨而不怒’‘哀而不伤’的拿捏控制,还有一以贯之的‘骚’劲,只有小说这种文体才能装得起来的。”

IMG_4462.JPG

毕星星《河槽人家》新书分享会现场

而毕星星在新书分享会上坦言,《河槽人家》于他是一部很重要的作品。“无论如何,我记下了一地一域的历史,对于故乡,我总算留下了点什么。先前曾经有朋友写文章说到,多少村子,多少平民,默默无闻,历史的大潮过后,连一个土渣子都没有留下。高头村幸运有一个作家,把如此平凡的人家生活留下了百年记载,这是这个村子的幸运,身后是非谁知晓,满城争说蔡中郎。高头村终于向世人诉说了自己的心事,这个心事还可能流传,我觉得我做了一件好事。”

编辑:黄茜

南都N视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