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鹏“赖汉桥”重建背后的故事

南方都市报APP • 深圳资讯
原创2021-01-19 19:19

微信图片_20210119185358.jpg

大鹏半岛中部,全长3.2公里的鹏城河,蜿蜒向南入海,是唯一流过大鹏所城的河道。鹏城社区段,一座三孔拱式桥飞架两岸,桥身崭新,桥头石碑的字体却已有些模糊。定睛细看,上书“赖汉桥丁卯年冬立赖国富”。

微信图片_202101191853581.jpg

1月7日,王福、欧进兴、罗育灿、卢水根、黎建新、赖意满,6位平均年龄近八旬的老鹏城人聚集桥头,用大鹏山歌的形式唱出这座历经34年风雨的赖汉桥今朝重建的故事。

鹏城社区,旧名“鹏城村”,是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上世纪80年代,改革春风吹进大鹏半岛,鹏城附近办起了几座“三来一补”大工厂,外来务工人员越来越多,他们的孩子要上学,原位于所城北门的鹏城学校校舍捉襟见肘。

69岁的卢水根当年是鹏城学校的老师,“当时学生有四五百名,教室挤得满满当当,老师们都得住在庙堂里。”他说,大鹏华侨、本地乡亲与政府共同出资,在鹏城河西岸建起了新校舍。1986年,鹏城学校迁入,班级增至14个,学生扩至800余名。

微信图片_202101191853582.jpg

当年,鹏城社区工作站工作人员王耀南就读四年级,到现在他还记得迁入新校舍的兴奋。可很快,学生们就遇到了一个难题——过河。

鹏城河河面不算宽,河水也不深,村民们就在河中立了几块石墩,作过河之用。“夏天卷起裤脚过河还挺好玩,冬天太冷了,裤子湿了上课就很难受。”王耀南说,最麻烦是遇到下雨天,石墩湿滑,常有学生不小心掉进水里。

“每到雨天,家长就让我们绕道大马路返校,原本只要1分钟的路程变成了10分钟,加上马路车多、车速又快,还是不安全。”王耀南回忆到。

微信图片_202101191853583.jpg

改造前

微信图片_202101191853584.jpg

改造后

1987年冬,旅美鹏城华侨赖汉返乡,看到此情此景,决定捐款5万元修桥。罗育灿当时是主管侨务的大鹏镇副镇长,见证了始末,“赖汉将善款委托给鹏城学校建设委员会统筹建设,大约半年,一座三孔石板桥就建好了,从此村民再也不用为孩子们过河提心吊胆了。”石板桥建好后,村民将此桥命名为“赖汉桥”,并在桥头树立了石碑和碑记,并由罗育灿亲自撰写。

当年的5万元对于赖汉来说并不是一笔小数目,他在美国一直在餐馆打工,并不富有。“后来,我到过纽约赖汉的家里,他跟我说‘我赚的每一个铜板咬开都是有血有汗的,但能用这些钱在家乡修一座桥,我就算死也瞑目了’。”罗育灿说,这句话让他一直感动至今。

2002年,鹏城学校迁入了现今校址,更名为“大鹏第二小学”。赖汉桥的使用率越来越低,加上存在安全隐患,后来被封了起来。

2017年4月,鹏城河综合整治工程正式启动,而赖汉桥所处位置河道无法满足防洪标准,须对现有河道进行扩宽和清淤并将赖汉桥拆除重建。

新区统战社建局了解此事后,专门给赖汉的儿子赖国富写了一封信,告知了相关情况,附上《赖汉桥拆除重建情况说明》、赖汉桥现状图、赖汉桥重建效果图、赖汉桥设计图。同时,新区决定为尊重历史,纪念赖汉先生,拆除重建后的新桥名称仍沿用“赖汉桥”。

2020年12月25日,鹏城河综合整治工程通过完工验收,新的赖汉桥也正式投入使用。

桥拱弯弯连两岸,河水清清飞白鹭,此处已成为鹏城河上的新景。

犹如静静流淌的鹏城河,大鹏华侨与乡亲们之间故事说不完、道不尽。“大鹏历来就是深圳的侨乡。”罗育灿说,大鹏人曾有“三分天下”的说法,三分之一大鹏人在家乡,三分之一在香港,三分之一在海外。

新区成立以来,高度重视侨务工作。据新区统战社建局统计,新区现有海外侨胞1.4万人左右,分布在世界20多个国家或地区,主要在美国、荷兰等国家地区,纽约大鹏同乡会会员约3000人,纽约大鹏育英总社会员约700人,旅荷大鹏同乡会会员约1000人,德国大鹏同乡会会员约500人。

新区海外侨胞、港澳同胞素有爱国爱乡、热心公益、积极支持家乡建设的优良传统,改革开放以来,海外侨胞、港澳同胞积极支持新区各项建设,捐建道路、桥梁、学校、医院、体育设施及其他福利事业等多达76项,华人华侨及港澳同胞捐赠达1亿多元,为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海外、香港乡亲社团主动与家乡联系,香港大鹏同乡会、侨港葵涌同乡会、旅荷深圳大鹏同乡会、美东深圳总商会等乡亲社团共计向家乡捐资捐物约109万元,支持家乡抗疫及助学助困工作。

家乡人也没有忘记海外侨胞、港澳同胞。2020年,新区开展“同心暖阳”关心关爱侨眷港属独居老人行动,为49位老人送上一份“暖心大礼包”,在传统佳节开展慰问困难归侨侨眷、知名侨领及港澳人士、港属共43人次,发放慰问金7.75万元。2020年11月,深圳首家“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在大鹏所城揭牌,开启了华侨文化交流新征程。2020年底,新区组织海外侨胞、港澳同胞等90名统一战线人士参加“看蜕变、凝共识、谋发展”——新区统一战线学习考察交流活动。同时,新区正开展“华人华侨寻根之旅”主题拍摄活动,记录他们的故事与经历。

采写:见习记者 刘诗豪

编辑:喻玲珑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