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认定传统风貌建筑858处,这六个区认定进度较好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广州
原创2021-01-20 19:27

南都讯 记者 莫郅骅 通讯员 穗规资宣 走在广州市的新晋网红景点永庆坊,穿过非遗街区,时尚鲜亮的招牌、画满涂鸦的外墙,昔日沉寂的老街区正焕发着新活力。自2018年10月启动改造以来,面积为一期10倍大的永庆坊二期工程8个片区如今已陆续开放5个片区,整个二期工程即将在今年底完工。

这是广州市传统风貌建筑保护工作的一个缩影。近日,南都记者从2021年广州市文管和名城委第一次会议获悉,广州市历史建筑挂牌率达92.9%,保护规划全部完成,认定传统风貌建筑共858处。

荔湾区传统风貌建筑—永庆二巷2、2-1号民居.png

荔湾区传统风貌建筑—永庆二巷2、2-1号民居。

 

全市传统风貌建筑线索共3667处

广州有着2200多年的建城史,所保留的历史文化遗产内涵丰富、类型多样、数量庞大。为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广州建立起较为健全的保护名录制度,将有价值的老建筑分门别类认定为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和传统风貌建筑。

其中,文物主要反映历史、艺术、科学和政治等价值意义,历史建筑是反映历史风貌和地方特色未登记为文物的建(构)筑物,传统风貌建筑则是成组成片作为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传统村落、文物、历史建筑的重要风貌要素,三者不同层级共同构成这座城市的特色风貌,是传统文化、历史传承、城市记忆的重要载体。

自2013年起,广州通过出台法规规章、开展文化遗产普查认定等工作,将历史建筑和传统风貌纳入名城保护名录体系。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以及各区政府形成合力,扎实推进历史建筑和传统风貌建筑保护工作。根据相关规定,各区政府是传统风貌建筑的认定、挂牌和日常保护利用管理的责任主体,目前各区正分批次推进认定工作,逐步完善传统风貌建筑保护名录。

广州传统风貌建筑数量众多,主要分布在越秀、荔湾、海珠等老城区。南都记者了解到,目前全市传统风貌建筑线索共3667处,按照历史建筑和传统风貌建筑保护的相关要求,各区政府正分批次推进传统风貌建筑认定工作,全市完成论证等程序共2183处,认定为传统风貌建筑共858处,比2019年的323处增加了约2.6倍,已挂牌466处。

在传统风貌建筑认定方面,荔湾、海珠、天河、白云、花都、从化六个区认定进度较好,其中荔湾区认定221处,遥遥领先其他区。据了解,2017年,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荔湾分局在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名城保护处指导下,率先认定了第一批74处传统风貌建筑,由荔湾区政府公布并挂牌保护。今年,荔湾分局继续推进传统风貌建筑认定工作,重点认定已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规划的街区内传统民居、典型风格建(构)筑物和名人旧、故居,以及荔湾南片广钢、广船工业遗产、茶滘村和东漖村内的宅第民居等反映历史风貌和地方特色的建构筑物。

在日常巡查监管方面,越秀区做到每日一巡,海珠区每周一巡,较其他区频次密、力度强。

 

推动打造广钢工业遗产公园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对国务院第七次大督查发现的43项典型经验做法给予表扬,广州市北京路步行街作为在扩大内需和稳外贸稳外资方面的典型经验被通报表扬。

北京路历史文化街区提升工程.jpg

北京路历史文化街区提升工程。

据了解,去年经改造开街后的北京路步行街在首个黄金周就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总人流量超400万人次,营业额同比增长160%;10-11月累计客流量1912.9万人,同比增长49%;营业额30.1亿元,同比增长28.7%。

着力打造精品示范项目已然成为了广州各区的共识。探索政府主导、社会资本运作、政府与社会合作等多种活化利用路径,因地制宜发挥传统风貌建筑价值和特色,以点带面,依托历史文化街区活化提升工程打造精品示范项目,这样的故事越来越多。

恩宁路178、180、182、184号骑楼.png

恩宁路178、180、182、184号骑楼。

荔湾区传统风貌建筑—广钢煤气罐旧址.png

荔湾区传统风貌建筑—广钢煤气罐旧址。

就以荔湾区来看,恩宁路历史文化街区永庆坊正努力推进二期工程,用绣花功夫修复历史风貌,保留老广味道,提升空间品质,获得了2020年度中国风景园林学会设计类奖项一等奖;引入了北京首钢公园设计团队,策划成片盘活传统风貌建筑,推动打造广钢工业遗产公园。

广州市文管和名城委会议明确,下一步,各区政府将通过加紧推进传统风貌建筑认定、强化日常巡查监管机制、推动活化利用新政落地实施、不断加大基层宣传普及力度等形式,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进一步做好保护利用工作。同事,优先完成普查推荐线索的认定,加紧建立辖区的传统风貌建筑保护名录并实施动态维护更新,完善认定后的公布、告知、挂牌、申请纳入城乡规划一张图等工作。此外,还要鼓励探索利用公安摄像头、网格员等方式进行监管,严防拆除、破坏、涂损传统风貌建筑和线索行为。


图片:通讯员提供

编辑:莫郅骅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