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调查研究 践行“深实细准效”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原创
原创2021-01-21 12:18

微信图片_20201123182009.jpg

【作者:王小慧,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广东行政学院)2020年第一期中青二班学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他在浙江省委任职时就教导同志们,调研工作一定要保持求真务实的作风,努力在求深、求实、求细、求准、求效上下功夫。“深”,就是要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善于与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社会各界人士交朋友,到田间、厂矿、群众和社会各层面中去解决问题。“实”,就是作风要实,做到轻车简从,简化公务接待,真正做到听实话、摸实情、办实事。“细”,就是要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深入分析问题,掌握全面情况。“准”,就是不仅要全面深入细致地了解实际情况,更要善于分析矛盾、发现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规律性的东西。“效”,就是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要切实可行,制定的政策措施要有较强操作性,做到出实招、见实效。

提高调查研究能力是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年轻干部提高“七种能力”之一。这段时间,我围绕“如何提高调查研究能力”,研读习近平总书记成长历程的采访实录《习近平的七年知青生活》《习近平在正定》《习近平在宁德》《习近平在福州》,以及他分别在正定县委、宁德地委、浙江省委任职期间的讲话、文章录——《知之深 爱之切》《摆脱贫困》《之江新语》过程中,学习领会习近平同志调查研究方法。他在地方任职时是这样做的——

非常重视调查研究。习近平每到地方任职,做的第一件事都是调查研究,把调查研究作为工作的基础,把调查研究贯穿其工作的始终,而且讲究科学调研、高效调研。下基层的方式很多,有针对性强的专题调研,有日常的调查走访,有现场接访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还有轮流到各县(市、区)现场办公。

注重解决问题,不走过场、做样子。习近平在正定工作时,经常骑着二八型自行车,不打招呼,不让人事先准备,直接下乡、下厂、入户。到了村里,没有到村委会听汇报,而是直接到了田间地头,一边听村民介绍,一边从地里抓起一把土细细地查看土质,而且到不同的田地里去查看,看土质、看作物,看得很细。他要求县委常委都要在农村和厂矿学校建立若干个联系户和联系点;每年要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时间深入基层,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每人每年要有计划、有目的地摸透几件事,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并亲自或主持写出两篇以上有指导意义的文章。在福州工作时,专门到走私、贩私、偷私渡等这些问题高发的地区,如福清、长乐、连江、平潭县(市)调研。调研前会根据地区的特点和之前掌握的一些情况,预先做好功课,在去之前指向很明确,涉及哪个领域的,就带相应部门的人去,人员配置很有针对性。

现场接访群众。改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带领干部到基层,到老百姓家门口去服务。习近平在宁德研究制定领导干部下基层接待群众来访制度;任福州市委书记时,在福州五区八县全面推行建立领导干部下基层接访群众信访日制度;任福建省省长时,全省各级各部门都建立健全领导干部信访接待日制度,有效化解了许多信访积案、老案;到浙江任省委书记后,专门让浙江信访局局长到福建了解信访工作,浙江信访局把福建领导干部信访下基层的经验在浙江全省推开。作为浙江省委书记,他亲自带着省、市、县三级主要领导到浦江接待来访群众,这在全国是首创。

以福州下基层接访制度为例。每个月安排市五套班子和市直有关部门的领导,到一个县(市、区)进行现场接访。去之前,他要求县(市、区)组织调查摸底,看看群众到底有多少问题,在接访之前能解决的,就把它解决掉。一般在现场接访开始之前,就已经督促县(市、区)领导解决了很多问题。在接访前3天在县城及各乡镇发布布告,写明市委、市政府在某日在本县的某某地方开接访会,市领导及有关部门领导都会来,大家有什么需要向市里反映的,都可以当面与领导沟通。在接访日,习近平从早上开始工作,重大的问题由他来接待;其他市领导和部门领导也按分工到指定房间接访,来访群众取号后按顺序到相关领导的房间当场反映问题,当场听取解决问题的答案,旁边还有专人负责现场记录在案。比如土地、规划、民政、农业、公安......各个方面都有,群众只要有事反映,肯定能找到主管这一摊的领导。遇到大的事情,由他亲自处理。一天的接访工作结束之后,都要做总结。他听取各小组的情况汇报,让大家讲讲一天下来解决了多少问题,有哪些具体事例,群众有什么反应。最后,他来归纳汇总。回来以后,所有问题都要梳理一遍,都要抓落实。而且每一次现场接访都要求报社、电视台记者到现场跟踪报道。有了媒体监督,干部做事更不敢拖沓推诿。现场接访制度形成了倒逼机制,基层干部解决的实际问题越多,群众上访问题就越少,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

现场办公。任福州市委书记时要求每月安排一个县(市、区)去现场办公。制订现场办公会的方案时,县(市、区)要先写出报告,汇报工作工作情况、存在问题、提出意见和需要市里帮助解决的问题,经政府协调后上报习近平。开现场办公会前,他先到乡镇、村居、企业调研,然后在现场办公会上确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并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现场办公会上确定下来的内容都纳入督查范围,后续处理情况也要反馈,最终都要落实到位。

老干部季谈会。习近平非常重视老干部老同志的意见,经常向他们请教。老干部季谈会就是在每一个季度召开一次老干部座谈会,把市里的离退休老干部请来,把刚刚过去一季度的福州市的各项工作、各个行业的发展情况,向他们介绍,并听取他们的意见。如市委、市政府工作有没有问题,哪里不足,哪项工作做得不够,社会上有什么反应?针对这些问题的建议,都可以在季谈会上谈。他坚持每一次都参加,认真倾听,认真对待每一个问题。老干部们也非常愿意参加季谈会,他们退下来以后,有充分的时间广泛接触群众、贴近基层、发现问题。在街头巷尾,他们不断地和群众交流,倾听群众声音。季谈会可以充分地把群众声音直接收集上来,20多年过去了,福州的季谈会仍继续开展,效果一直很好。

注重“众人拾柴”、集思广益。习近平在正定就经常做调查问卷,当时受条件所限,调查方式较原始,就是带着县委的工作人员,选正定县城大集的时候,在大街上摆上桌子,老百姓走过时,就递给他们调查问卷。这样的调查问卷在正定搞过五六次。后来,老百姓了解情况了,就主动来反映问题。邓小平同志1992年南方谈话之后,习近平同志组织福州市委一班人认真学习谈话内容,跟大家一起讨论,研究福州市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采取“万人问卷,千人调研,百人论证”充分调动干部群众主动性。除了福州市直接抓这个事,也要求县(市、区)和市直相关部门参与调研。当时调研题目有五六百个之多,形成了“千人调研”的局面。还在《福州晚报》刊发调查问卷,询问市民对福州20年的发展的意见建议。问卷起到了动员的作用,做到群策群力。当时有几十万市民参与了问卷活动,称为“万人问卷”,福州的干部、群众都在思考福州今后20年的发展问题。调研活动开展了半年左右,在这期间多次听取汇报,多次开会讨论。而且注重借助媒体记者和专家智囊的力量调研,请了各方面专家、学者,以及县(市、区)一线工作的干部一起来论证思路方案,成为“百人论证”。经过缜密的思考和研究,编制了《福州市20年经济社会战略设想》,也称“3820”工程,即福州3年(1992-1995年)、8年(1992-2000年)、20年(1992-2010年)发展规划。2010年福州的各项指标跟“3820”工程提出的指标非常吻合,基本上都是恰好达到或超出一点点,没有高很多的情况,也没有低很多的情况,这说明“3820”工程规划是科学的、务实的。

重视农村和困难地区的调研。习近平把调研重心放在农村和困难地区,征求农民意见,了解他们需要政府从哪些方面进行扶持。而且专门到乡下最贫困的地方去了解情况,到基层单位、到小学、到田间地头、到老百姓家里走访。他在宁德时说,下基层要会看“三面”:田面、人面和市面。田面,就是要看田间地头有什么庄稼,庄稼长得怎么样;人面,是看群众的精神面貌,如果面黄肌瘦,说明生活条件不好;市面,就是看集市交易是否活跃、物价高不高等等。进了群众家里,不光围绕生活问题问长问短,还要揭开锅盖子,看看老百姓平时到底吃些什么。他在宁德时,走遍了每一个县,走遍了贫困的山区、海岛,1989年7月到最边远的下党乡现场办公,乘车5小时,步行4个半小时,开会座谈访贫2个小时,也就有了后来“三进下党”的故事。他在福州时,到农村先看、先跟群众交流,然后再听汇报,并结合看到的、了解到的真实情况来对照汇报的情况。

利用一切机会调研。习近平利用一切机会开展调研,留意方方面面信息,哪怕一句话都能引起他的关注。21世纪初,瘦肉精在全国范围肆虐,大家都担心吃到瘦肉精。一天,福建省政府领导在食堂吃工作餐。一位副省长半开玩笑地问:“这些肉有没有瘦肉精啊?”时任省长习近平听到,当天中午省政府食堂就成了领导们讨论治理瘦肉精的现场会。后来,在他亲自部署和推动下,全省上下迅速行动起来,打了一场治理瘦肉精的歼灭战。还有一次,习近平在国庆节前夕到福州检查节日安全和保障工作。他看到南江滨公园里一个小小的、精致的建筑物,就问:“那是啥?”随行人员回答说:“是厕所。”习近平很感兴趣,他说:“我去看看。”这间厕所设计很前卫,造型很独特,跟公园环境融合得也很好。上车后,习近平说:“厕所不可小视,一定要加强管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批示,亲自推动解决厕所卫生问题,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厕所革命”。

注重学习先进经验。习近平在正定时,主张到经济发达省份考察学习,看先进、找差距、谋良策。去了南京、常州、无锡、苏州等地,对如何招聘人才、行政机构怎样改革、乡镇企业怎样发展、农村如何开展多种经营等方面进行详细调查。

掌握工作节奏。习近平在“之江新语”专栏写道,“一个高明的领导,讲究领导艺术,知关节,得要领,把握规律,掌握节奏,举重若轻。”他在福州工作期间,每年10月开始对下一年的工作思路进行调研,常委们带头深入调研,形成新一年的工作思路,新工作思路有着非常扎实的实践依据。

调查研究求深、求实、求细、求准、求效——习近平总书记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躬行践履,率先垂范,为我们作出了表率。作为年轻干部,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高调查研究能力”的要求,始终坚持和不断加强调查研究,学思悟其调查研究方法,用实际行动,迈开步子,走出院子,到田间地头,到村庄、社区、企业,实地调研,认真听取各方意见,深入分析问题,取得扎实有效的调研成果,夯实谋事成事的工作基础。

编辑:刘兰兰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理论探讨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