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守住国画“笔墨的底线"?“画痴”朱涛用作品秉承文脉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广州
原创2021-01-21 22:19

南都讯记者许晓蕾   即日至24日,《清欢寄畅》朱涛作品展在广州艺术博物院·恒逸艺术馆举行,展出50多幅国画作品。

70后广州画家朱涛主要从事国画花鸟、山水创作,画风清逸淡雅,兼擅篆刻、瓷艺创作。他曾出版包括《聊佐清欢——朱涛花鸟作品集》在内的多本美术作品专集、合集,在全国各地多次举办个展、联展。

WechatIMG1913.jpeg

四条屏

朱涛认为,只有先得传统之法与古人的精神,在技术与境界上沿着古人曾经走过的路径,才能走出自己的天地。从鲜艳走向素雅,由外而内探索,朱涛一改作品昔日风格,从舒适圈中走出了属于自己的创作之路。

对于现在的中国画创新,他谈到,我认同吴冠南先生说的,“中国画创新是一个历史文化特定的内涵与当代文化意识相衔接与转换的大课题。传统中国画中丰富的内涵与高难度的技巧常使许多人望而却步。他们通常最惯用的方法是回避和贬低。并以近似于『漫画』的劣作来标榜所谓的创新。”我认为,这是一个需要正本清源的时代,探讨如何守住国画“笔墨的底线",远比讨论国画如何创新更有意义。

WechatIMG1914.jpeg

犬眠花影地,牛牧雨声陂

那么,如何守住国画“笔墨的底线"呢?朱涛表示,秉承文脉,深入传统,仰望前贤,心摹手追,笔笔有来处,笔笔得心源。

展览策展人陈志彦评价,朱涛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画痴”。他的作品里总是盈溢着浓郁的文人气息与高雅的气韵,这除了扎实的功底之外,还源自于他深厚的文学底蕴与饱览湖光山色的游历。东坡云“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观朱涛君的画作,真是深有此感。清雅、高古一直以来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追求,于诗、于书、于画皆是如此。

WechatIMG1915.jpeg

高木春风展叶时 

展览中,除了雅致、淡泊的朱涛画作,还有一部分未曾正式公开的作品——那是一个全新的、不抒不快的朱涛。

编辑:许晓蕾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