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诊病例信息屡遭泄露后:多地通报隐去姓氏,只提地点不提人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即时
原创2021-01-25 11:37

确诊病例的隐私保护日渐受到关注,流调轨迹的公布方式正发生变化。南都记者注意到,连日来,北京、上海、河北通报的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行程轨迹,逐渐隐去患者姓氏、性别等,“只提地点不提人”,该做法受到网友点赞。

北京上海等地流调轨迹公布方式新变化

1月23日,“北京发布”公布的大兴区新增确诊病例的行动轨迹,显示为“某男,38岁,某公司职员”,流调均隐去个人姓名。1月24日早晨,北京通报,新增本地的确诊病例未提及患者年龄与性别。当天下午,在北京市疫情防控第219场新闻发布会上,大兴区副区长韩新星没有再按惯例具体通报北京市23日新增两例确诊病例的行程轨迹,只介绍确诊病例均以居家和小区内活动为主。

上海方面,1月23日,据上海发布公布的22日(0-24时)本地病例流行学调查结果,仅公布了病例涉及区域和场所,显示为“黄浦区,海底捞海外滩酒店……宝山区:临江一、二村,青鲜菜场”,该通报没有提及病例的性别、年龄等隐私信息。

 

微信图片_20210125105404.jpg

南都记者注意到,今年1月以来,河北省政府通报确诊病例轨迹也做了调整。据河北发布1月25日公布的“11例确诊病例行程轨迹提示”,也隐去了患者的姓氏,仅公布“女,65岁,藁城区增村镇南桥寨村人”等性别、年龄和连日行程涉及的地点信息。

上述流调报告“只提轨迹不提人”的通报方式,受到网友关注和好评。新华社发布评论认为,民众基于恐惧病毒和安全防护等心理,往往对流调信息格外敏感。一旦信息泄露,会引起网民的强烈关注和热议,甚至可能引发对患者身心造成伤害的网络暴力。

成都确诊女孩隐私被泄露有人被行政处罚

实际上,此前国内多地确诊病例隐私泄露事件曾屡屡引发关注。

据南都此前报道,今年1月6日,据杭州市政府新闻办官博,杭州市通报一例境外输入复阳无症状感染者的同时,发现该无症状感染者身份信息、联系电话等个人信息在互联网大面积传播。经公安机关查明,位于杭州西湖区的某医院院感科医师林某将相关流调报告转发至微信群,致使在互联网上大面积扩散,已涉嫌侵犯他人隐私,处以行政拘留五日的处罚。

2020年12月,四川成都20岁确诊女孩个人信息被泄露,当事女孩赵某三度发声称,其身份被曝光后,“多的时候一分钟就有六个电话,导致疫情防控工作人员打过来也都占线。一直有人给我发短信,人身攻击。”同年12月9日,成都市公安局成华区分局官博通报,24岁成都男子王某将一张内容涉及“成都疫情及赵某身份信息、活动轨迹”的图片在个人微博转发,严重侵犯他人隐私,造成不良社会影响,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相关规定,被依法予以行政处罚。

公开报道显示,从2020年2月至12月期间,浙江平湖、云南文山、浙江宁波、山西晋城等地发生9起涉新冠患者及亲属信息被泄露事件,13人因泄露他人隐私被罚款、解聘或行政拘留,泄露隐私者含医护人员、警察、村干部、公司职员、街道办干事。

新华社评论认为,如何恰到好处地披露流调信息,处理好个人信息保护与社会公共利益间的平衡,考验各地疫情防控的能力和社会治理精细化的水平。特除必要的轨迹之外,不再公布患者性别、年龄等非必要信息,不给“隐私变谈资”以可乘之机,避免了信息溢出可能招致的网络暴力和人身攻击,折射出信息化时代国家对公民隐私权的重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治理理念和社会文明的进步。

采写:南都记者 黄驰波

编辑:张亚莉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隐私保护观察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