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国际医疗金融城、免税城等加速推进,罗湖六聚焦促发展

南方都市报APP • 深圳大件事
原创2021-01-29 17:42

屏幕快照 2021-01-14 上午10.06.15.png

南都讯 记者张一鎏 摄影冷锋  告别了留下多个精彩印记的2020,2021罗湖区又将开启怎样的新篇章?在罗湖区七届人大八次会议上,记者从报告中了解到,罗湖区今年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推进防疫情、抓改革、促发展、惠民生、优环境、保稳定,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加快建设“湾区枢纽、万象罗湖”。

WechatIMG67.jpeg

今年,罗湖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6%,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00亿元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3.4%左右。城镇居民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

如何实现这样的目标?罗湖区坚持六个聚焦,推进深港口岸经济带建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宜居宜业精致精彩城区,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探索超大型城市中心城区治理新路径,加快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推动罗湖全面振兴发展,努力再创新的辉煌,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聚焦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深港口岸经济带建设

罗湖拥有3个口岸,是深港联系最紧密的城区之一。新一年,罗湖发挥紧连香港、辐射湾区的地缘优势,全面推进深港口岸经济带罗湖先行区建设,努力打造湾区枢纽的强大引擎。

1105562226232216.png

具体而言,罗湖加快深圳火车站-罗湖口岸枢纽改造规划设计,研究引入香港东铁,实施“一地两检”。推进罗湖北站规划建设和文锦渡口岸升级改造,在莲塘口岸试点“港车北上”,提升高铁站-口岸群核心枢纽能级。推进地铁5号线西延、11号线二期、14号线建设,延伸11号线至罗湖口岸;加快春风隧道、深南东路东延、东部过境高速大望立交建设,推动玉平大道南延、罗沙路复合通道和布心路改造等项目实施,打造“联通深港、辐射湾区”的交通网络体系。

在深化深港合作方面,罗湖抓住深港融合发展契机,推动深港口岸经济带上升为国家级合作平台。积极推进新秀片区建设和深圳火车站-罗湖口岸片区升级改造,推动大湾区国际医疗金融城规划工作。落实莲塘地区空间发展规划,打造深港创新门户和山水融城家园。大力发展口岸消费、免税经济,引进一批香港优质零售、餐饮品牌,推动大湾区免税城项目落地。

同时,加快推进深港口岸经济带的总体规划、空间规划和产业规划,强化与香港新界北策略增长区规划衔接,在深港民生领域规则衔接等方面先行先试。引进香港高端设计、会计审计、管理咨询等专业机构和人才,打造香港服务业专业园区。加快推动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罗湖办学点、港人子弟学校建设。推进建设国际精准医疗联合实验室及跨境保险服务中心,率先建成规则充分衔接的跨境医疗服务体系。完善港人服务中心功能,建设香港青年创新创业特色平台和品牌,吸引湾区青年前来创新创业、交流交融。


聚焦调结构提能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罗湖不断提升产业能级、强化要素支撑,全力打造“1+4+2”现代产业体系,全面增强产业竞争力、发展新动力。

今年,罗湖将进一步助力升级优势产业。制定总部企业培育、融资、人才与创新支持发展计划,加快红岭新兴金融产业带建设,吸引优质金融机构入驻。拓展数字人民币试点成果,拓宽使用场景,开展全域试点,吸引产业链企业落户,打造数字人民币应用先行示范区。

加快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核心区建设,大力发展夜间经济、首店经济。推进东门统筹片区和东门步行街改造提升,打造全国知名网红打卡地。加快推动深圳市创意设计中心、深圳米兰国际时尚创意设计产业园落地,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创意设计品牌。推动黄金珠宝产业高质量发展,完善“保税+”珠宝玉石全产业链公共服务平台功能,建设深圳珠宝钻石交易中心,引导企业利用直播等新型渠道扩大零售,鼓励品牌企业“走出去”。

近年来,罗湖区新兴产业进一步集聚,以大梧桐新兴产业带为核心载体,布局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人工智能等产业,树立战略性新兴产业新标杆。建设综合型生命健康产业基地,引进龙头企业2家以上。对接中电信5G产业基金拟投企业,引进培育一批科技“小巨人”。推动苏宁易购电商总部、中国建材等重大项目加快落地。全年引入营收超10亿元重点科技企业5家以上、国高企业50家以上,新增创新载体和新型研发机构15家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突破1400亿元。

同时,加大优质政策、人才、空间等要素供给,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全面落实产业扶持政策,吸引更多优质企业落户。实施医疗、教育、科技、金融等领域高层次人才精准引育工程,引育“高精尖缺”人才,打造人才集聚新高地。


聚焦提功能优品质,打造宜居宜业精致精彩城区

城区治理对于最早建成区罗湖来说至关重要。新一年,罗湖继续以“绣花”功夫推动城区净化、绿化、美化、亮化,全面展现“万象罗湖”的魅力和风采。综合运用“更新+整备+棚改+综合整治”等多种政策工具,建设国际一流高品质空间。全年完成5个城市更新计划审批和6个区级规划审批,新开工5个项目,完成3个项目规划验收,完成城市更新固定资产投资245亿元。加快湖贝统筹片区建设,推动蔡屋围统筹片区一期开工。加快笔架山河沿线泥岗片区重点更新单元、清水河重点更新单元实施,全面打造梧桐小镇罗湖新名片。完成赣深铁路笋岗动走线、市第十九高级中学新建、布心中学改扩建等项目土地整备。

1047425827338864.jpg

升级城区功能品质。新建改造一批社区公园、立体绿化、花漾街区和花园路口,提升片区景观和环境品质。深化错峰共享智慧停车改革,试点建设2个以上机械式立体停车设施,进一步缓解“停车难”问题。开展无障碍设施整改提升专项行动,健全环卫长效机制,保持市容环境干净整洁。

优化宜居生态环境。统筹推进PM2.5和臭氧浓度“双控双减”,全面建立河道、水库“水工+物业”管理模式,推进河湖精细化管理。积极落实“城市双修”,加快推进清水河综合整治、笔架山河全域复明和深圳水库排洪河碧道、正坑水碧道等建设,为群众提供更多集生态、生活、文化、水利功能于一体的城市滨水空间。


聚焦优质普惠均衡,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紧紧围绕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向往,罗湖扎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让百姓生活成色更足、质量更高。

罗湖将一如既往精益求精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推进2所高中、9所义务教育学校改造,按期建成黄贝中学、未来学校及2所高科技预制学校,新增4290个学位。加快推进星园学校和布心、木棉岭2所棚改学校项目实施。探索与市内外一流学校合作办学,与深圳中学开展全方位教育合作。加强民转公幼儿园管理,打造一批高标准园。

坚持不懈提升医疗卫生水平。实施深化罗湖医改三年行动计划,推进“一体两五引擎”新模式,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优化社康机构规划设置,建设1-2家中医药特色社康。建立群体心理筛查和逐级转诊机制,完成基层心理服务网络建设。持续推进“专家送医进社区”服务,强化家庭医生队伍建设。统筹推进市人民医院周边片区改造,新增医疗用地1.5万平方米。扩大区疾控中心业务用房,推动区中医院创“三甲”,推进区妇保院改扩建。

持之以恒夯实社会保障。新增建设筹集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3000套,供应1000套。加大房屋安全隐患排查和“房中房”治理力度,持续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开展“普惠型”养老城企联动试点,大力发展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探索“标准化+菜单式定制化”服务模式,投入1.5亿元开展800个以上民微项目。完成4个社区慈善基金试点,打造“慈善+社工+社会组织”多元社会救助模式。

精彩纷呈供给公共文化服务。围绕建党100周年主题,开展系列文体活动、文艺创作,推出一批文艺精品。大力推动“一馆一中心”、粤海体育休闲公园建设,加快推进文化馆新馆、环深水库绿道、翠湖文体公园等项目前期工作。深挖“漫步罗湖”项目潜力,推出系列具有罗湖韵味的特色旅游线路,讲好罗湖故事。加强与港澳的文化交流合作,打造彰显岭南特色的湾区文体高地。


聚焦强能力建体系,探索超大型城市中心城区治理新路径

作为高密度建成区的罗湖,坚持共建共治共享,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切实推进城区治理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不断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

罗湖深化“平台统筹+协同监管”工作机制,持续开展基层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构建具有罗湖特色的法治社区建设指标体系,打造法治社区示范样板。扎实开展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三年行动,打造智慧运营中心,构建“1+10+83+N”的城区运营指挥中心体系。组织选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作为信访案件督察员,直接参与化解疑难复杂信访问题。深化推广基层治理“渔邨模式”,完成首批13个先行示范社区创建。进一步深化物业服务企业参与基层治理改革,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同时,深入开展社会风险防控预警集中排查行动,建立健全扫黑除恶常态化机制,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夯实社会和谐稳定基石。实施基层应急能力提升计划,强化应急处突力量建设和实战演练。


聚焦为民务实高效,加快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罗湖政府系统坚持以抓落实、办实事践行初心使命,不断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持续深化简政放权,推进“数字政府”建设,不断拓展“i罗湖”服务项目与功能,完善网上办事大厅建设。全面规范事中事后监管,大力推行“双随机、一公开”“互联网+”、跨部门联合监管等方式,不断健全完善监管系统。

编辑:李行

1
对这篇文章有想法?跟我聊聊吧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