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大数据:金融从业者犯罪呈上升趋势,未来有望触顶回落

南方都市报APP • 时局快报
原创2021-02-01 17:32

南都讯 记者刘嫚 发自北京 2月1日,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21世纪经济报道和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金融犯罪研究中心共同发布《中国金融机构从业人员犯罪问题研究白皮书(2018-2020)》(以下简称《白皮书》),《白皮书》显示,金融反腐高压下,金融机构从业人员犯罪案件审结态势整体呈上升趋势,预计未来几年有望实现触顶回落。

金融从业人员犯罪中诈骗罪占比最高

《白皮书》显示,2018年至2020年,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审结金融机构从业人员犯罪案件共1573件,从年度分布来看,2018年审结264件;2019年审结688件,同比增长160.61%;2020年审结621件,同比下降9.74%。

针对上述数据,《白皮书》分析,整体上来看,在金融反腐高压之下,金融机构从业人员犯罪案件审结态势呈现阶段性上升趋势,在相关监管制度不断“扎牢”之后,预计相关案件的审结态势会进入“触顶回落”走势。

从罪名来看,《白皮书》显示,2018年至2020年,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审结金融机构从业人员犯罪案件中,诈骗罪占比最高,共428件,占比为27.21%;其余排名靠前的罪名分别为:违法发放贷款罪(124件,7.88%)、职务侵占罪(106件,6.74%)、受贿罪(101件,6.42%)、集资诈骗罪(84件,5.34%)、挪用资金罪(72件,4.58%)、骗取贷款、票据承兑、金融票证罪(69件,4.39%)、贪污罪(67件,4.26%);其他占比33.18%。

《白皮书》对此建议,“贷款”发放管理环节需持续完善监管机制,持续扎牢涉及审批权等焦点问题的制度“笼子”。

从诈骗罪犯罪手段来看,虚构理财产品占比最高。《白皮书》显示,2018年至2020年,全国各级人民法院一审审结金融机构从业人员犯罪诈骗罪案件中,虚构理财产品占比为31.45%;谎称减少利息或无息贷款占比23.14%;骗取保险占比20.56%;谎称保险分红占比15.78%;谎称提高借款额度占比9.07%。

银行从业人员涉案最多

从犯罪人员来看,《白皮书》显示,金融机构从业人员犯罪案件中,银行是涉案最多的金融机构类型。2018年至2020年,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审结金融机构从业人员犯罪案件中,银行占比31.90%。涉案的工作人员超九成为自然人,基层员工占比近七成,且年龄集中在30岁至39岁,学历较高。

《白皮书》建议,需加强金融机构从业人员法律教育学习常态化,不断健全监管机制,实现业务合规和管理的“全覆盖”,有效化解此类监管风险。

从涉案金额分布来看,《白皮书》显示,2018年至2020年,全国各级人民法院一审审结金融机构从业人员犯罪案件中,一万(不含)以下占比4.05%;一万(含)至十万(不含)占比14.27%;十万(含)至百万(不含)占比27.38%;百万(含)及以上占比54.30%。平均涉案金额为717.48万元。

编辑:程姝雯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