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区势|一系列重大发展布局落地!深圳各街道迎来新机遇

南方都市报APP • 深圳大件事
原创2021-02-02 13:07

NA01_NA01_0584.jpg

中美贸易摩擦让深圳市南山区的粤海街道成为全球瞩目的网红街道。在深圳,这样的网红街道还有很多,比如因电子产品闻名于世的福田区华强北街道,再如深圳商业文化发源地的罗湖区东门街道等等。街道,因其独特的产业聚集与文化特色,正在成为具备高辨识度的一个叙事单元,构成深圳城市形象的重要标签。在刚刚落幕的各区党代会与两会中,一系列未来发展布局的落地,也将街道再一次推向了聚光灯之下。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时代背景下,街道迎来了哪些新发展机遇,又如何以主动作为去承担新使命?南都记者对此进行了梳理分析。


福田 

“三大新引擎” 带动多个街道

2021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福田新三十年的开启之年。福田区提出,将以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香蜜湖新金融中心、环中心公园活力圈“三大新引擎”为总牵引,突出科创、金融、时尚“三大产业”,瞄准中央创新区、中央商务区、中央活力区“三大定位”,推动新三十年再出发、首善之区开新局。三大新引擎涉及福田多个街道,为此南都记者专访了多位街道一把手,了解他们在福田新一年的发展规划中发现了哪些新机遇。


福保街道:

河套深港科创合作区落地,以国际标准提升营商环境

福保街道作为保税区属地街道,随着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的建设也将获得三方面的利好,包括管理品质、营商环境以及深港融合。

首先是辖区的管理品质将得到更大幅度的提升。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原来是一个高度建成片区,短短一年多来,在国家、省、市的关注重视以及港方热情参与和支持下,目前已经落地以及正在引进的项目达到138个。伴随产业业态调整的同时,保税区里面的产业形态和市容环境都得到了大幅改善和提升。目前,共有380多家港企进驻保税区。福保街道党工委书记余杰认为,随着接下来和港方产业空间运营模式的完善,深港融合的企业业态会更加丰富。

在今年的福田区政府工作报告中“高标准规划建设好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板块中提及,推动科研管理创新机制“政策包”落地见效,争取将合作区改革创新事项纳入第二批综合改革授权清单。支持国家药监局药审和器审大湾区分中心等重大平台建设运营,打造香港高校优势学科实验室、国际一流研发中心和国家重大科研平台集群。事实上,此前福田国际量子研究院、金砖国家未来网络研究院中国分院以及部分香港高校资源都已进驻保税区,余杰认为,随着这些顶级资源逐步注入福田保税区,整个辖区产业业态都将步入高端。作为福田区位列首位的新引擎,日后将收获更多更优质的基础设施资源、空间规划资源和环境提升资源。

在营商环境方面,福保街道也将获得在品质方面的巨大飞跃。目前,深圳要对标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指标打造营商环境,意味着市场环境、政务环境、知识产权保护等都需要进一步提升。为提升园区企业和人士办事便捷度,进一步营造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环境,今年1月初,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e站通综合服务中心投入试运行,可统一受理360项政务服务事项和提供业务咨询服务。作为全市唯一一个海关事项和市、区、街道政务服务事项可以一站式办理的地方,该服务中心围绕保税区企业在其中涉及到的方方面面事项。


香蜜湖街道:

以新金融中心建设为契机升级国际化街区

作为拉动福田发展的三大新引擎之一,香蜜湖新金融中心已纳入全市战略性发展片区。香蜜湖街道作为属地街道,接下来将借着打造香蜜湖新金融的机遇,从提升街区综合环境品质、公共服务管理能力等方面升级国际化街区。此外,还将进一步深化ACT模式,以“区街社一体化”改革为抓手,继续打破各种边界壁垒和体制机制障碍。全市首个智慧养老服务系统也将落地,以期发展嵌入式社区养老服务。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1年福田区将高质量规划建设香蜜湖新金融中心,完成空间规划、综合交通等8大专项规划编制,强力推进土地整备,保障土地供应力度。全力打造城市新会客厅,启动建设深圳国际交流中心、改革开放展览馆、深圳金融文化中心、国际演艺中心,统筹推进北区城市公园及中区300米绿廊建设。香蜜湖街道党工委书记张志斌认为,作为属地街道,强力助推“香蜜湖新金融中心”成为引领福田未来发展的新引擎,需要从提升街区综合环境品质、公共服务管理能力、国际人才管理服务水平、多元共融的国际交往氛围等方面着手,接下来街道将积极打造科学精致的国际化街区。

根据报告,2021年,福田区将全面落实“全域治理”模式,引入物业服务企业参与城区治理,推动物业管理事权下放街道,基本实现物业管理全覆盖。2020年,香蜜湖街道侨香社区凭借创新探索社区防疫“ACT”模式,获世卫组织专家组肯定,侨香社区更是获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表彰为“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事实上,侨香社区推出ACT模式正是超大型城市中心城区治理的成果。接下来,香蜜湖街道将深化基层治理体制机制改革,以“区街社一体化”改革为抓手,继续打破各种边界壁垒和体制机制障碍。全面推行“物业城市”新模式,强化“党建+物业”基层治理联动机制,通过“专业服务+智慧平台+全域治理”深度融合,提升基层治理精细化、精品化水平。


福田街道:

福田村片区城市更新提速,打造商圈人文生态链

对于土地空间缺乏的福田区而言,环中心公园活力圈的建设对于空间资源持续释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福田街道作为商圈云集的区域,在此次区党代会与两会中也嗅到了城市更新和商圈经济两方面的发展机遇。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1年福田区将高起点规划建设环中心公园活力圈,启动专项规划编制,推进华富村、华富北棚改;有序开展三星工业区、福田村等更新项目,推动片区面貌整体提升。福田街道党工委书记郭智胜认为,环中心公园活力圈的建设对该街道而言,最直接的是城市更新项目的推动,“将进一步推动福田村及周边几个小区的城市更新,今年将会进一步提速。”

据了解,福田村位于福田中心公园东侧,西邻福田CBD,北连华强北,南接河套片区,临近福田口岸和皇岗口岸,地理位置非常重要。作为福田较早建立起来的片区之一,各类生活配套都非常齐全。根据《2016年深圳市城市更新单元计划第五批计划》显示,福田村城市更新单元项目拟拆除重建用地面积近23万平米。随着环中心公园活力圈的推进,该片区的城市更新项目将尽快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

此外,报告还提出,要加强需求侧管理,加快规划建设CBD核心示范商圈等“五大核心商圈”。福田街道作为商圈云集的区域,如何服务好商圈企业和青年成为该街道下一步的发力重点。郭智胜表示,今年街道将在中心商圈打造中央商务区的公共事务中心和公共文化中心。前者将提供与企业服务相关的各项服务,如就业、创业、劳动仲裁等方面;后者将打造一个年轻人喜欢的公共休闲空间。福田街道将借此契机打造一批项目化的服务商圈企业、服务商圈人才、服务商圈百姓的平台和机制。


罗湖

大规划带动大发展,产业引领街道新变化

纵观罗湖的产业布局,各产业有明显的集聚地,同时又联动交叉。例如,笋岗街道和清水河街道是金融产业和新兴战略产业主阵地,桂园、东门、南湖几个街道是商贸业的中心,东门步行街改造启动、大湾区免税城有望在国贸大厦建设,复兴人民南商圈。翠竹街道是黄金珠宝产业的集聚区等等,水贝-布心片区做了整体空间布局。

在罗湖区政府工作报告中可以发现,罗湖在产业布局上又有新动作,而多个重大项目的落地,也为街道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上周六罗湖区两会分组讨论期间,翠竹代表团、东门代表团的人大代表们纷纷就街道的产业发展建言献策。


翠竹街道:

黄金珠宝产业转型升级 加强与上海钻石交易所合作

深圳珠宝看水贝。坐落在翠竹街道的水贝珠宝片区,是深圳乃至全国黄金珠宝发展的风向标。一直以来,罗湖区都注重这一特色产业的发展,去年,罗湖在海关的支持下,已经建设了“保税+”要素交易平台,平台挂牌运营两个月后,完成进出口额接近3个亿,在疫情防控的环境下,极大地解决了辖区珠宝厂商不能赴海外看货、交易的困境。

在分组团论中,代表们就如何推动行业高质量转型提出了建议。有代表表示要进一步优化水贝片区交通,完善交通网络,方便珠宝产品走出去;有企业代表建议要建立像“珠宝玉石保税服务(贸易)平台”类似的全品类交易平台,让珠宝交易更加便利、快速。

对于代表们的提议,翠竹街道党工委书记袁亮表示,街道也一直关注代表们所提出的问题,通过民生事实建设改善片区微循环,同时积极争取布心路下沉项目早日实施。积极配合产业部门建设交易平台,同时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水平,为企业提供更好的居住环境,提升软实力,让企业、人才留下来扎根。

据了解,目前罗湖制定完成了推动黄金珠宝产业高质量发展十大方案,其中包括创意设计、智能制造、知识产权保护等十大方面。罗湖区工信局局长周建军表示,下一步将加强与上海钻石交易所的合作,把在上海钻石交易所交易的功能延伸到水贝片区,从而降低辖区黄金珠宝企业面临的时间成本、交易成本、融资成本,提高行业生产效率。在实现上述功能的前提下,罗湖将积极在深圳建立全品类全要素珠宝玉石交易中心平台,并争取将此纳入综合改革授权清单,推动水贝珠宝行业高质量发展。


东门街道:步行街改造带动统筹发展

在东门代表团讨论组,东门步行街成了代表们关注的核心话题。元旦期间,东门步行街3天人流量超过200万,元旦当天88万,相比往年增长了11%。人流怎么转化为商流?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两度提到“东门步行街改造提升”,明确“推进东门统筹片区和东门步行街改造提升,打造全国知名网红打卡地”,使得这一深圳消费地标备受期待。

据了解,东门步行街位于深南东路以北、立新路—新园路以南、人民公园路以东、东门中路以西内侧人行道范围内,总占地面积25万平方米,集旅游观光、饮食休闲、购物消费为一体,是深圳最繁华的商圈之一。去年9月,东门步行街启动升级改造,计划打造成具有世界能级、国际化属性的跨境旅游消费合作区。

此后,罗湖区持续开展相关改造提升方案设计和试点工作。2020年,数字人民币常规性外部可控试点在罗湖全国首发,其间,罗湖相关部门和单位协助辖区商户进行数字人民币设备改造升级,东门步行街商户也列入其中。目前,东门步行街成为第一条完成数字人民币整体改造升级的步行街。

通过片区统筹发展,带动街道焕新颜。东门街道党工委书记吕毅表示,步行街改造要注重调动商家、辖区百姓、开发与运营主体等多方力量的积极性。“尤其要激发商家的积极性,他们是步行街改造提升的主角。”他坦言,根据街道开展的基础调研情况来看,大多商户表示愿意配合东门步行街改造提升相关工作,希望该项工作加速推进。


  南山

做好“国际化”文章 挖掘街区特色提升生活品质

“十三五”期间,在“科技创新+总部经济”双轮驱动之下,广东经济第一区晋级“万亿俱乐部”的基底如磐石愈加稳固。“十四五”期间,南山提出5年基本建成世界级创新型滨海中心城区、打造万亿级城区为目标,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辖区8个街道作为城区的基层治理单元、党和政府联系广大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也是推进城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抓手,在全球经济发展浪潮中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定调“国际化”汇聚更多国际人才支撑本土发展

通览今年南山区的政府工作报告,“国际”在其中出现的频率超过40次,其中也点名了辖区当前的对外开放和国际化程度不充分,整合国际资源、吸引国际人才和国际企业的力度还不够,因此需要大力推进国际化街区建设,优化国际化服务,扩大国际友城“朋友圈”,汇聚更多国际人才支撑南山发展。

将城区发展部署与街区发展相结合,不难发现“国际化”也是贯穿始终的一个关键词。值得一提的是,桃源街道作为全市推行国际化街区建设街道之一,提出以“三区融合”为主线,大力推进国际化街区建设,进一步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升城市治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夯实营商环境改革基础,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吸引英才汇聚桃源,全面提升国际化城市建设水平。

“国际化街区建设更多的是一种氛围的营造,生活习惯的一种营造,以及让更多的高层次人才和国际化的人才在桃源,在北部片区、在西丽湖国际科教城的片区内,体会到真正的国际化生活的感受,它的这种包容心、文化的多元性。”桃源街道办党工委书记黄健表示,当前位于南山北部重要的战略机遇区的桃源迎来了非常好的发展时期,2021年桃源街道党工委提了“3+3”工作思路,第一个“3”即三大攻坚战役,包括北部空间拓展、西丽高铁新城建设相关工作、北部片区历史遗留片区的处置试点;另一个“3”则指街道的三大特色工作,即高标准打造西丽人才中心、探索国际化街区建设、以党建为引领打造三区融合2.0版本。


凸显街区特色,深度挖掘空间存量提升街区品质

高水平规划建设深圳湾文化走廊,打造湾区城市文化名片。加快推进南头古城、蛇口海上世界、华侨城创意文化园等特色文化街区建设也是今年南山区两会过程中,代表委员们关注的重点。

去年,南头古城的焕新亮相让外界对于这座承载深港文化根源的千年古城有了更新的认识与期待,也成为了南头街道、南山区乃至于深圳的一张湾区城市文化名片。

南头街道党工委书记潘学郭此前表示,南头古城是南头辖区最具特色的文化名片,目前的规划设计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如何以“古城焕新”为新契机,提升基层管理品质、为街道挖掘更多的发展机遇值得思考。

“南头街道虽然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城中村老旧小区多城市生活温度、从居民幸福指数等方面,还是大有作为的。对标先行示范区的要求,南头更需要在这方面下功夫。比如说幼教、养老、医疗、老百姓的娱乐活动等等。”潘学郭表示,聚焦文化南头、活力街区、幸福街区,街道希望在民生幸福方面有所作为,实现打造更有温度的街区目标。

“南头不需要建太多的高楼,但是把品质、把城区用绣花的功夫提升起来,意义更大。在老旧小区更新改造、在插花地的空间拓展方面也有很多空间可做。”潘学郭表示,在南山面临土地空间紧缺的当前,南头辖区内包括南联片区、马家龙片区等多个区域仍然保留了不少有待发力挖掘的城市空间,而南山未来的发展、创新、科技,也要从空间存量里面挖掘机遇,“这一点,南头也是有文章可做的,马家龙片区面积达1平方公里,内部以20世纪80年代工业区居多,现在隔壁过一条南海大道就是科技园。这里作为科技园的西区,结合南山的发展方向,“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这一个片区未来还是大有作为的。”


盐田

中英街争取提高免税购物限额,粤首家美高梅大酒店小梅沙开工

在刚过去不久的深圳盐田党代会、两会上,党代会报告、政府工作报告有多处提到沙头角深港国际旅游消费合作区、小梅沙片区整体改造城市更新项目。中英街作为沙头角深港国际旅游消费合作区的核心标志,梅沙街道作为小梅沙片区整体改造城市更新项目的所属地,也迎来了新发展阶段的新机遇。


深挖资源打造商贸文旅街区

作为深圳贯彻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沙头角深港国际旅游消费合作区”在刚结束不久的盐田三会中多次被重点提及。早在2019年6月5日,盐田就把“沙头角深港国际旅游消费合作区”列入各重大项目之首,并明确合作区以“一街两制”中英街为核心标志,地跨深圳市盐田区和香港新界北区,定位为跨境旅游合作区、国际商贸消费先行地、深港先行先试承载平台、大湾区深度合作示范区,是粤港澳大湾区战略背景下深港互利合作、共同发展的区域范例和重要载体。

中英街如何抢抓“双区驱动”国家战略和沙头角深港国际旅游消费合作区建设的历史机遇?围绕“深港融合”“商贸文旅”“爱国主义教育”等关键词,中英街管理局局长李丽蓉给出一个可想象的蓝图:进行提质升级,实施中英街古塔灯光改造等重点工程项目,打造一批地标性景点、网红打卡点;加快争取提高免税购物限额、放宽进出和停留时限等政策措施落地,打造“购物天堂”新辉煌;升级商贸产业结构,探索借助科技、大数据建立对商户的诚信评价体系,探索试点发展跨境电商、直播带货商贸形式;打造“十约中英街”文旅IP,深挖中英街文旅内涵,打造体现香港元素的“特色民宿+中英街生活体验”“传统购物+港式美食休闲”商贸文旅街区;依托中英街历史博物馆等特色资源,联合市内知名中小学及香港学校,打造深港特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打造“一国两制”示范街区等。


小梅沙片区迈向世界级国际化

根据今年盐田的政府报告,梅沙街道也同样迎来发展的新机遇。去年,作为深圳市旅游业态的首个城市更新项目,小梅沙片区整体改造城市更新项目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小梅沙片区更新单元一期、全省第一家美高梅大酒店全面开工。

据了解,深圳市特发集团拟投入150亿元,将小梅沙片区打造成一个世界级、国际化的高端都市型滨海度假区,助力深圳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推动人文湾区建设。“我们将以‘一个山海公园,四个活力片区’的空间结构引领小梅沙片区规划,将小梅沙打造成一个以‘拥抱海洋、梅沙小镇’为主题,以海洋文化为核心,集旅、居、业为一体的未来城市。”特发集团有关负责人表示,未来的小梅沙片区将按照“海洋产业+新科技+新旅游+新体育+新媒体”为主导的产业发展思路,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统筹打造。这也对辖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交通完善、旅游管理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是梅沙街道接下来需要逐一攻克的方面。


龙华

打造产值超2000亿元的世界级“国际会客厅”

2011年12月26日,随着驶出北站的广深港高铁首趟列车一声长鸣,深圳正式迈入了高铁时代。作为华南地区面积最大、具有口岸功能的特大型综合交通枢纽,位于民治街道的深圳北站每天带来了超7.5万人次的客流量,每年客流量可达5000万人次。有专业人士认为,龙华的发展一是得益于福田南山外溢以及华为富士康人口的支持,二是得益于深圳北站高铁站区域的打造。这足以见深圳北站区域的重要性。

在今年的党代会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中,龙华区一再提及将按照区块集聚、组团发展、功能互补的理念,打造数字经济圈、中央活力区和三大都市走廊,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构建“一圈一区三廊”区域发展格局。

中央活力区中便包括深圳北站区域。未来,龙华区将着重打造北站新城,突出总部经济、金融、科技、文化、人才等服务功能,建设环深圳北站国际人才服务圈和金融集聚功能区,打造产值超2000亿元的世界级“国际会客厅”。

2021年北站区域建设将全面提速。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北站国际商务区要完成枢纽地区城市设计国际咨询成果整合深化,推进法定图则修编、片区专项规划及精细化设计,开展跨留仙大道空中连廊、跨梅观快速空中连廊项目前期,建成天马总部大厦等重点项目。毫无疑问,随着北站新城建设的持续推进,民治街道片区将成为整个龙华乃至深圳最有竞争力的片区之一。

龙华区是产业大区,但并非产业强区。目前,龙华的产业整体档次不够高,一企一业独大对经济运行影响明显,超过1.5万家的传统制造企业普遍“小散弱”,大部分处在价值链中低端。然而,正是这些数量庞多的传统制造企业,才孕育了强烈的转型升级需求。

近年来,龙华区着力构建电子信息、人工智能、生命健康、时尚创意等四大支柱产业。“数字龙华”战略提出后,各产业片区的转型升级将会继续提速。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21年,位于福城街道的九龙山数字城要推动基本生态控制线调整和法定图则整体修编,力争开工建设电子科技大学(深圳)高等研究院等重大项目;位于观湖街道的鹭湖中心城要争取纳入市级重点区域,编制开发建设综合规划及实施方案,完成东西轴线活化设计,加快湖西产业用地出让,推进公共服务及大数据中心前期工作,开工建设公共建筑群。

作为此前深圳市服装产业聚集地的大浪时尚小镇片区,经过多年转型,现已初步成为时尚创意产业集聚、企业总部汇聚的“原创之都,时尚硅谷”。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1年将会启动小镇客厅、时尚酒店、时尚学院等项目建设,办好深圳时装周等国际时尚活动,建成运营时尚街区。

此外,龙华区人文底蕴深厚。400年前,观澜就有客家语系人来落居,从观澜河古渡口、驿道开始,创造了特有的客家文化。目前,该片区保存有数千座客家民居、碉楼,以及深圳目前唯一完整保留的古代墟市街区-观澜古墟。观澜版画、观澜红木、国瓷永丰源等龙华传统文化品牌更是享誉海内外。

如何让传统文化和产业迸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龙华区选择了跨界融合。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1年,观澜文化小镇要开工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建成运营产业服务中心,建设观澜老街空中走廊,完成观澜古墟-贵湖塘老围保护性开发工程。同时,加速陶瓷、红木、版画等产业高端化数字化转型。


 宝安

石岩、燕罗产业基础雄厚连片统筹实现产业用地破局

“明年新的总部大楼就起来了。这块地是这片工业区的最后一块地,但也用了10年了。”艾美特电器(深圳)有限公司副董事长蔡正富坐在小家电产品展示厅里,从他右侧朝西的窗户望出去,是正在建设的艾美特新总部大楼。而离它不足一公里之处——罗租工业大道与建兴路交会处东南侧,则是另一家扎根于石岩街道的老牌“宝企”深圳市银宝山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城市更新项目。据了解,目前石岩拥有8家上市企业、41家区五类百强企业、547家规上工业企业,孕育出欣旺达、创维、裕同、银宝山新、恩斯迈、惠科、亿和、奋达、昊阳天宇、艾美特等一大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明星企业”。


两街道具备雄厚的产业基础

站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规划建设的契机下,宝安承担着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的历史使命和艰巨任务。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石岩街道和燕罗街道虽处于地理位置相对偏远的西北部,但却在宝安未来五年“一轴四廊五核多节点”的发展格局中占据着重要位置。格局中的“五核”即宝安中心区、机场片区、海洋会展片区、石岩片区、燕罗片区。

宝安如此看重石岩和燕罗,与该两街道雄厚的产业基础不无关联。

值得一提的是,石岩片区是宝安产业基础最为雄厚、最具潜力的区域之一,近年来形成了以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朝阳产业为主的产业聚集地,排名前五的规上工业企业行业分类近400个,涵盖90%以上的行业种类,是一条省成本、增利润的“活链”。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王明旺曾感言,“山湖石岩是我的福地,也是创业宝地!”得益于完备的产业链,作为宝安区工业体量最大的街道,今年,石岩规上工业增加值第一个实现转正,增速高于全市。上半年,石岩规上工业产值726亿元、增加值149亿,总量及增速全区第一;进出口总额291亿,全区第一;拥有国高企业726家,占全区四分之一。随着地铁13号线贯穿南山、宝安、光明,石岩片区将被嵌入南山高新区—光明科学城—东莞松山湖的大沙河创新走廊。

而处于宝安“西北门户”的燕罗片区处于“科技创新城”核心区域,拥有宝安区乃至深圳市智能制造产业集群。其东邻光明科学城,南接大空港、海洋新城、会展新城,西靠东莞滨海湾新区,北邻东莞松山湖科学城,具备承接创新要素,实现“研发+制造”“总部+生产”“孵化+转化”产业联动,具备打造区域智造发展新组团的条件与前景。目前该街道正围绕芯片、5G、人工智能、生态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推进礼鼎、三诺智慧声谷、湾区生态环境智创产业园、信濠光电等重大项目落地,依托这些重点项目,燕罗街道工业产值有望在“十四五”期间突破千亿元大关。


统一谋划城市空间利用更加集约高效

今年宝安区区长王立德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当前制约宝安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因素就是空间不足。据记者了解,虽然宝安的土地面积达397平方公里,占全市19.9%,但大量旧工业区和连片旧屋村、低端厂房占据着产业空间和公共生活空间。石岩和燕罗具备良好的工业基础,并且在燕罗70%以上都是工业用地,但因历史遗留原因,厂房低、容积率不高,故而利于统一谋划。

近年来宝安为使城市空间利用更加集约高效,一直高标准编制国土空间和市政综合规划,多措并举盘活土地资源。今年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宝安将腾出4平方公里连片发展空间,推动石岩纳入光明科学城、西丽湖国际科教城一体规划建设,打造高端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区、承载区。燕罗街道也在今年开展整街统筹试点,将采取“城市更新+土地整备+利益统筹+旧工业区改造”方式,推进土地二次开发,打造“三生”融合的现代化智造生态城。在此次机遇中,石岩被定位为科创城,成为高端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区、承载区,而燕罗将会被打造为国际智慧制造生态城。宝安发挥片区规划研究统筹作用,加快推动石岩和燕罗片区集中连片更新改造,进一步释放街道产业空间,将为两街道共同推动宝安区制造业向高质量发展、更好地融入大湾区一体化建设插上加速器。


龙岗

一芯两核多支点 各个区域发展能级不断提升

在龙岗区六届五次党代会上,“一芯两核多支点”的发展战略首次公开亮相。这一全新的发展战略提出之后,便引起多方关注。在之后召开的龙岗区“两会”上,“一芯两核多支点”亦引发代表委员们的广泛讨论。显然,大众对于龙岗这一全新的发展战略充满期待。


龙城街道获得3个层面提升

“一芯两核多支点”可以往前追溯到两年前的龙岗区六届三次党代会。那次党代会,龙岗区创新提出“双核引领、多轮驱动”发展战略。两年以来,在该战略的引领下,龙岗区东核(大运新城)、西核(坂雪岗科技城)的引擎作用日益凸显,各个区域发展能级不断提升,全区高质量发展格局也基本形成。“一芯两核多支点”正是由“双核引领、多轮驱动”这一发展战略升级而来,其目的,在于进一步抢抓粤港澳大湾区、深圳都市圈发展机遇,加快打造创新龙岗、东部中心、产业高地、幸福家园。

“一芯”,指的是湾东智芯,其主要承载地在龙城街道。“双核”即东西双核,西核为信息数字核,主要覆盖坂田街道;东核则为低碳智造核,主要覆盖坪地街道和宝龙街道。“多支点”则涵盖阿波罗未来产业城、布吉新城、横岗光学智谷等多个重点发展区域。总的来看,“一芯两核多支点”明确了龙岗各个板块的发展重点,对于促进龙岗全域形成优势互补、均衡协调的发展格局意义重大。

此次战略升级,龙城街道从“双核引领、多轮驱动”的“双核”之一,迭代升级为“一芯双核多支点”战略布局中唯一的“一芯”。龙城街道党工委书记韦锋认为,这一战略地位的升级,对龙城街道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高质量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其主要体现在功能定位整体提升、未来规划格局提升和资源集聚能力提升。

对于龙城街道如何落实“一芯两核多支点”战略,韦锋表示,龙城街道将加强创新发展,发挥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的科研创新功能和龙岗中心城的综合服务功能,推动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纳入深圳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框架范围,打造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重要支撑平台。与此同时,加强深港合作,依托深圳国际大学园、深港国际中心、天安数码城等平台资源,谋划承接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和前海自贸区外溢的香港高端产业、服务业,推动深港科研、产业、人才等优质资源高效汇聚,打造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和香港青年创业的重要基地。此外,龙城街道也将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发挥龙岗中心城行政、文化、居住、商业等综合服务功能的优势,联动阿波罗未来产业城、横岗光学智谷、清林绿谷等产业和居住组团,打造文体辉映、往来便捷、产城融合的高水平深圳东部中心、现代化国际化“城市新客厅”。


坪地街道努力实现“四个转变”

跟龙城街道类似,在“一芯两核多支点”这一全新战略中,坪地街道也被给予了更多的期待。位于坪地的深圳国际低碳城,发展定位从原来“双核引领,多轮驱动”中的“一轮”上升为东核——低碳智造核的重要组成部分。坪地街道党工委书记曾宪旺表示,与这一全新的发展战略相适应,坪地各方面工作都要提质提效,聚焦“区里所需,坪地所能”,以非常之力、非常之为为全区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作出坪地贡献。

曾宪旺介绍,未来,坪地将立足资源禀赋,充分发扬优势,努力克服制约因素,找差距,求发展,谋划构建坪地未来“一核、一环、两带、三轴、多片区”的发展格局,努力实现“四个转变”。

南都记者了解到,“四个转变”,即:将坪地发展滞后的后发劣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竞争优势,将生态控制线范围大的制约劣势转化为拓展产业发展空间的潜力优势,将“厌恶型”项目密集的邻避劣势转化为可持续发展的低碳优势,将公共配套滞后的劣势转化为交通等民生工程大建设大发展优势。


光明

光明科学城强引擎带动 街道新动能蓄势待发

纵观光明区党代会和两会,光明科学城建设仍旧是“十四五”和2021年的重中之重。而谈及光明科学城建设,离不开大科学装置。


大科学装置布局新湖街道数量较多

从目前大科学装置的布局情况来说,新湖街道的数量较多:合成生物、脑解析与脑模拟两大科学装置确定布局光明科学城启动区,综合粒子设施首栋建筑于去年8月开工。同时,该街道还落地有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和中科院深圳理工大学,深圳“新十大文化设施”深圳科技馆,是光明科学城的核心区域之一。

除此之外,新湖街道还将落户一批重点项目。今年党代会报告提出,光明区将加快塑造“东部新风貌”。对标国际一流规划建设光明中心区,围绕光明站核心节点建设“一岛一园三中心”,打造集科学展馆、国际会议中心、交通枢纽和休闲中心于一体的“科学方舟”,启动科学岛前期研究,推动科学公园开工,加快深圳科技馆、“三横两纵”道路等项目建设。这其中,“科学方舟”和科学岛是全新的提法。新湖街道党工委书记褚宏表示,这两个项目和新湖街道都有关系,建成后将作为科学城配套设施使用。


光明街道大力建造“科学家的家”

在新湖街道重点建设大科学基础设施的同时,光明街道正在大力建造“科学家的家”。作为光明区的中心城区,光明街道全域位于科学城内,承担科学城成果转化、生活配套等重要功能,光明中心区是全市18个重点区域之一。

2020年,光明街道二次开发全面提速。成功协调优化中心区法定图则,街道在中心区的面积由2.8平方公里扩大到6.4平方公里,占比超过一半……完成中心区城市更新项目统筹规划,18个107万平方米城市更新项目开工建设,5个住宅项目顺利开盘,预售住房3495套32.7万平方米,占全区39.5%,数量位列全区之首。

“十四五”时期,光明街道要基本建成“绿色生态、宜居宜游、活力创新”的现代化国际化示范中心城区,地区生产总值翻一番,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增长5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50%,新增中小学学位12000个,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50平方米,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经济发展质量、生态环境品质、基层治理成效、民生保障水平总体位居全区前列,努力成为全市高质量发展的新典范。


将对光明科学城建设形成反推力

事实上,新湖街道和光明街道是观察光明科学城引擎带动下各街道发展的绝佳样本,一个重点承担了科研基础设施建设,一个重点承担了生活配套建设,二者的最终建设成果将对光明科学城建设形成反推力。

根据今年党代会工作报告,到2025年,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的核心功能初步形成,深圳北部中心高颜值风貌和城市中心功能初步彰显,光明成功跻身全市高质量发展创新型城区前列。

到2030年,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全面建成,深圳北部中心基本成型,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成为深圳重要经济增长极和粤港澳大湾区科学研究高地。

到2035年,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基本建成,光明的科技实力、经济实力、综合实力大幅跃升,成为支撑深圳屹立于世界先进城市之林的“关键一极”,成为深圳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城市范例的精彩样本。

无论是2025年、2030年还是2035年目标,基础研究、原始创新、科技实力,都是其中的关键词。这对于光明区各街道来说,都是“腾笼换鸟”激发新动能的绝佳时机。

统筹:郭锐川

采写:南都记者 张馨怡 张一鎏 陈紫嫣 颜鹏 蒋津津 王童 邱墨山 谢粤蕾 陈蓉 见习记者 刘诗豪 撰文 陈杏花

编辑:戴越

1
对这篇文章有想法?跟我聊聊吧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