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3日下午,佛山市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开幕,大会听取和审议了政协佛山市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和提案工作情况的报告,并就政协第十二届佛山市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以来,《关于加速推进广佛全域同城化建设的建议》等18件优秀提案予以表彰。
这些优秀提案都关注哪些领域?过去一年,市政协委员提出了哪些“金点子”?
优秀提案聚焦的核心之一,就是围绕城乡区域发展,抢抓“双区”建设、“双城”联动战略机遇,明确佛山在“一核一带一区”中的功能定位等问题提出提案,为广东高质量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当好“两个重要窗口”作出佛山贡献。
民盟佛山市委会、民革佛山市委会、曾小明、曹冬冬、沈余、蒋文斌等委员提出的《关于加速推进广佛全域同城化建设的建议》(六案合并)被审定为党政主要领导督办提案。
该提案指出,广佛同城化走过十多年的历程,广佛两地的经济交往与文化生活愈加密切。目前两市跨市交通交互量已达163万人次/日,两城通勤人流数量高达45万人/日,以居住在佛山,工作在广州的流向为主,占比高达62.2%。
同时广佛协同发展也遇到不少困难,包括利益以及相关的产业分工、指标分配、开发投资机制等,不够精细,没有具体的、合理化的方案;两市营商环境差异较大,对接不畅;同城化交通便捷性仍待提高;同城打造文化地标项目较少,全域协作合力有待继续加强。
提出了健全广佛同城协作机制,扎实推动广佛同城示范区建设;促进广州现代服务业与佛山先进制造业融合;共同打造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共同打造文化产业地标;以广佛全域同城化建设带动培育佛山建设成为特色国际消费城市,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推动广佛成为港青就业、创业和居住的目标城市,探索建立广佛两地立法工作信息交流、联合起草等模式,充分发挥了地方立法对区域协调发展的推动作用等建议。
佛山市委书记鲁毅亲自主持召开提案办理协商会,广佛全域同城化被写入省委省政府工作报告,“1+4”高质量发展融合试验区建设扎实推进,广佛极点在“一核一带一区”中的战略支撑作用日益突显。
政协委员还围绕疫情防控下持续推进改革创新、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强供给与扩内需两端发力等问题提出提案,助推佛山全面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市工商联、林在进、王晓娟、刘致军、何斌、刘玉华等委员提出的《关于推动工业互联网成为佛山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引擎的建议》(六案合并)被选定为党政主要领导督办提案。
提案指出,当前,佛山市工业企业在工业互联网应用服务登记注册的数量还是有限,据了解,目前佛山市工业企业在广东省工业互联网应用服务平台登记注册的数量近300家,发展空间十分广阔。但同时也存在着包括“信息孤岛”阻碍了制造资源、数据的集成共享和创新应用、平台关键技术本土供给能力不足、资源要素支撑保障能力不强。
提案建议,在加大宣传力度的同时,更要大力扶持一批龙头工业互联网应用平台型企业;加大工业互联网应用政策支持;不断完善工业互联网的标准和安全保障体系
佛山市市长朱伟带领提案者和办理部门负责同志到现场调研,共同研究落实提案意见,促进了《佛山市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发展工业互联网的若干政策措施》的出台,腾讯工业互联网粤港澳大湾区基地、京东智联云相继落户,政企携手推动佛山工业互联网跨越发展。
杨小菁、陈世楷、申桂树等委员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的建议》(三案合并)被选定为政协主席督办提案。
提案指出,目前佛山市食品安全状况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相比仍然存在不小差距,建议一方面以问题为导向,加强食品安全治理体系、治理能力建设,着力管好批发商和流动摊档两个阵地;提高市场自检能力和部门抽检能力;着力调控好市场租和政府补贴。一方面是以目标为导向,推进食品安全高质量发展、对接港澳。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研究制定《佛山市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责任清单》,进一步完善“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责任体系,高位谋划部署,全环节监管,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更实举措推动食品安全水平提升,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周文、渠铮、叶远璋等委员提出的《关于坚决打赢佛山“村改”攻坚战”的建议》,对村级工业园改造的重要意义、存在问题提出具体建议。
提案指出,根据佛山市前期调查,全市共有1025个村级工业园及11平方公里的零散集体工业用地,总用地规模约207平方公里。存在历史遗留问题成为表决的“拦路虎”、土地租期长加重了利益失衡、村改村居收益分配机制尚未健全、现有政策制约了社会资本参与的“热情”、乡村振兴未能与村改有效互动、不同改造模式对未来产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村改工作对原有企业的安置和产业格局重塑问题以及村改工作对园区产业配套服务和企业用工的保障性等等存在问题。
提案建议,实现村改推进板块轮动,旧的产业园在拆除外迁的过程中,淘汰低端过剩的落后产业,但也有一些值得保留的企业,实现板块轮动,拆一批迁一批建一批回流一批,避免有保留价值的企业外流,保护地区产业链。
提案还建议制定科学合理的产业园规划、运营方案;政府适度放宽村级工业园改造联动政策;整合资源强力推进村改工作;工业用地政府收储为主导。此外,叶远璋委员提出建设佛山顺德家电家居产业与美食跨界融合创新平台助力村改的建议。
市自然资源局充分吸纳“推进万亩郊野森林环建设”提案意见,佛山市所有万亩公园基本编制完成“一园一策”规划或实施计划,各区都筛选确定1个以上万亩千亩公园列为第一批重点建设试点。
结合办理“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提案,佛山市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落实经费保障,全市基本实现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禅城、南海、顺德基本建成示范片区,高明、三水建成一批示范社区。
“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创新社区治理能力新机制”“住宅小区适老化改造”“在东平河和潭州河水道交汇处修建人行景观桥”等建议,也得到部门的积极采纳。
“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系建设”提案意见,被《佛山市关于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 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实施方案》充分吸纳,有力促进了佛山市建成职能明确、分工合作、运转顺畅、衔接有序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
“区块链提升政府行政效能”“后疫情时代推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深化文旅融合”“培育壮大‘隐形冠军’队伍”等提案,得到职能部门认同和积极响应。
市应急管理局把“强化应急能力建设,推进佛山城市安全发展”提案作为局长领办案,全力打造智慧安全佛山,将城市安全风险防控与城市“生命线”安全运行监测有机结合,形成“点、线、面”综合监测和防控体系,“智慧安全佛山”项目被人民日报选入《2020年国家治理创新经验经典型案例》。
委员们提出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集团化办学体制改革”等提案得到了市教育局的重视和采纳,2020年佛山市新改扩建幼儿园68所、新增学位2.5万个,新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39所、新增学位5.3万个,制定出台集团化办学实施办法,创建了一批省级优质特色教育集团。
“打造影视国际名牌”“建设书香城市”“推广龙舟文化”“建设功夫名城”等提案建议,在《佛山市建设高质量文化导向型名城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中得到回应,佛山市提出建设“奋进新时代、重塑大佛山、传承岭南味、提升国际范”四大主体支撑工程,文化导向型名城建设深入人心。
结合办理“释放’夜佛山’消费新动能”提案,佛山市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把推动夜间经济繁荣发展作为促进消费扩容提质的助推器,全市基本建成8个夜间经济集聚区和60个示范点,佛山成功入选2020中国夜间经济二十强城市。
采写:南都记者 路漫漫
摄影:郑仲
编辑:路漫漫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聚焦2021年佛山两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