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种药品集采成功,中选药物平均降价52%,最高品种降价96%。152家参与企业118家中选……这是第四轮药品国家集采交出的“成绩单”。在此其中,哪些药物竞争最为激烈?哪些适应症中选药物最高?与此同时,此前多次“志在参与”的跨国药企谈判又如何?
对此,南都药企合规与发展研究课题组记者,基于本轮药品国家集采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
5家跨国药企品种中选,但有企业报价远超最高限价
在多轮集采中,跨国药企虽然因品种涉及而参与其中,但每次报价均因为降价幅度不达标而落选,因此也被业界称为“志在参与”。课题组发现,本轮药品集采中,有5家跨国药企的品种中选。其分别为赛诺菲的氨磺必利、费森尤斯卡比和诺华的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卫材的洛索洛芬钠、以及阿拉宾度(印度)的泮托拉唑钠(片)。
据课题组了解,国家药品集采所涉及的品种,多为过往跨国药企上市已久的原研品种,其中部分为专利过期产品,在过往价格体系影响、降价幅度超出企业预期以及药物受众人群大等原因,跨国药企在国家集采降价方面动力远不及其他参与一致性评价的国内药企。在多宗因素影响下,跨国药企产品多系降价幅度(以最高限价为基准)不及预期而“出局”。例如阿斯利康的喹硫平缓释片,报价比最高限价低50.98%,但仍不及其他国内药企降价幅度低而出局。
课题组也注意到,有跨国药企对品种的报价还高于最高限价,其中有五个品种价格高于最高限价100%以上,其中,跨国药企武田制药的品种泮托拉唑钠,高于最高限价459.54%。
对于中标企业而言,品种中标集采对于产品放量的效应不言而喻,而且销售量还往往还超出当初中标量的预期。根据国家医保局披露的数据,截至2020年,前三批集采品种实际采购量达到协议采购量的2.4倍。
另外,据课题组不完全统计显示,本次参与集采的国内药企中,有26家为上市公司,但中标数最高为企业为扬子江药业;而业内统计显示,本次可能中标销售金额最多的为上市公司花园生物。
中泰证券研报认为,本次集采对上市公司影响较小,多数品种的主要市场份额由原研占据,国内企业大多作为“光脚者”参与,可以借助集采快速抢占市场份额,加速原研替代进程。随着一致性评价的持续推进,集采将成为仿制药常规销售模式,带量采购模式一方面使得药企销售费用大幅下降,另一方面承诺销售量也保证了产品的销售,而随着产品价格降低,药品可及性也进一步提高,产品放量速度大幅提升。
8个销售额破10亿注射剂大降价,最高降幅超90%
根据课题组此前报道,本次药品国家集采中,共有8款注射剂被纳入集采范围,据悉这8款注射剂均为临床使用量大的品种。业内人士指出,注射剂在终端(主要为医疗机构)销售额动辄在10亿元以上,其中有部分销售额甚至可以破50亿元。以氨溴索注射液及注射用泮托拉唑钠,据米内网数据显示,这两款注射剂在全国样本公立医院(非全部医院)销售额就分别达59.8亿元和超60亿元。
课题组梳理后了解到,8款被纳入集采的注射液,降价幅度在70%以上,其中帕瑞昔布钠注射液平均降幅高达94.85%,这也意味着,该品种中标企业报价在最高限价降幅90%以上而中标。
课题组注意到,该品中“出局”的恒瑞医药、正大天晴、上海新黄河及苑东生物,产品降幅达90%至92.6%之间,但仍不及中标企业降价低而出局。
在“以量博价”的基础上,市场份额较大或有增长潜力的品种自然会受到多家企业竞标,课题组梳理后发现,45个被纳入集采的品种中,有8个品种竞标企业为7家以上,其中有两种多达16家。
45种药物中涵盖多适应症,糖尿病及心血管药物最多
据课题组了解,药品国家集采主要是将常见疾病纳入其中,以降低居民的用药支出负担。在本次药品集采中,课题组发现其涵盖范围包含心血管、糖尿病、肿瘤、呼吸及精神类等多个品类。其中心血管和糖尿病有6个品种被纳入集采范围。
当然除了常规化药外,未来生物类似物纳入集采也箭在弦上。1月28日,国务院办公厅刚刚下发了《关于推动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开展的意见国办发〔2021〕2号》(下称《意见》),正式将带量采购常态化、制度化。《意见》亦指出,将按照合理差比价关系,将临床功效类似的同通用名药品同一给药途径的不同剂型、规格、包装及其采购量合并,促进竞争。探索对适应症或功能主治相似的不同通用名药品合并开展集中带量采购。
南都药企合规与发展研究课题组出品
文字/制图 南都记者 贝贝
数据来源 国家联采办、互联网数据
编辑: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