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除了是国际制造业先进名城,还有哪些“名声在外”的城市标签?2021年东莞两会,市政协委员、民革东莞市委会委员程小华带来了《关于促进城市旅游业发展的建议》提案。他建议鼓励全域资源打造东莞特色IP,结合“云旅游”加速虚拟现实旅游产品升级,引导和培育网络消费、体验消费、智能消费等消费新热点新模式。
东莞市政协委员、民革东莞市委会委员程小华
去年,《东莞市促进全域旅游发展实施方案》出台,东莞拟争取通过五年的努力,实现优质文化旅游产品更加丰富,形成更加优质的城景一体、产业融合、主客共享的城市旅游发展环境,将人口变流量,将流量变“留量”。不过,东莞城市旅游业的发展仍面临新的问题。
程小华认为,东莞历史文化悠久,改革开放也赋予东莞城市特色的文化符号,“如中国近现代历史开篇地,东莞制造、东莞篮球,岭南文化等等”,但这些城市文化符号辩识度还不够高,加上城市旅游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项目不多,配套还不够完善,未能更好地将“人口流量”变成“人口留量”。
加上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触动了公众“出游是否安全”这根敏感脆弱的神经,从而引发消费萎缩是摆在旅游业面前的难题。
对此,程小华建议可以深挖“岭南文化、东莞制造、东莞篮球、莞香、虎门销烟、城市名人”等资源的文化意义,创新多元、立体化的城市营销策略,鼓励全域资源开展文艺创作,出版城市主题图书,拍摄城市主题纪录片,适应新兴网络平台文化传播模式,并引导、培育讲述东莞好故事、传播东莞好声音的特色品牌,以提升东莞城市文化的辨识度和知名度。
东莞各镇街还藏有独具特色的城市旅游资源,程小华建议,可以围绕莞邑乡韵、城事文蕴、红色初心等主题统筹开发工业游、文博游、故居游、山水游、研学游、非遗体验游等高品质、小而美、优而精的景区联动文旅项目,通过门票补贴、减免、套票优惠等方式,以及延长旅游优惠时间,释放域内居民旅游活力。
疫情给旅游业带来了不可避免的冲击,但也会带来新的机遇。程小华建议,东莞可以加快数字技术全面融入旅游产业,结合“云旅游”,鼓励有条件的旅游企业、文化场所、旅游景区深度开发在线旅游精品,加速虚拟现实旅游产品升级,引导和培育网络消费、体验消费、智能消费等消费新热点新模式。
采写:南都记者莫晓东
编辑:莫晓东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聚焦2021年东莞两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