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解决部分热点区域商品住房供需不平衡的情况,加大住宅供应力度”、“遏制房价过快上涨,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研究推进‘三限房’,加大人才房安居房的供应”……今年东莞“两会”期间,南都对话东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书记、局长何绍田。对于“去年东莞房价涨幅较大”、“今年如何稳控房价”、“‘十四五’期间的设想和动作”等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何绍田一一进行了回应。
“当前东莞房地产市场仍存在一些深层次问题,如住房体系存在结构性矛盾、商品住宅整体供应不足、部分热点区域供需矛盾突出、收‘茶水费’等违规行为时有发生、商品房销售纠纷有上升趋势等等。”何绍田表示,总体来看,东莞房价区域分化明显,不同区域商品住房价格水平差异较大,如城区片区和滨海片区的部分热点镇街由于供求关系紧张,房价上涨压力较大,其余镇街涨幅相比较为温和,结构性问题较为突出。
何绍田透露,“十四五”期间,东莞计划筹集建设城镇住房50万套,其中计划新增供应普通商品住房35万套、占比70%;计划配租配售公共住房15万套,占比30%,用于人才住房、公共租赁住房、政策性租赁住房等。
部分热点镇街房价上涨压力较大
南都:去年东莞房价涨幅较大成为舆论关注焦点,怎么看待稳房价问题?
何绍田:房价问题成为舆论关注的热点,牵动着许多市民群众的心。去年我们会同相关部门加强谋划综合施策,全力推动房地产行业复工复市,同时坚持“房住不炒”定位,落实调控城市主体责任,果断出台“莞九条”等调控新政,遏制投机炒房,治理市场乱象,较好地稳定了房地产市场。2020年,全年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895.3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1.08%,二手房交易面积632.5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84%,较好地服务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但也要看到,我市房地产市场仍存在一些深层次问题,如住房体系存在结构性矛盾、商品住宅整体供应不足、部分热点区域供需矛盾突出、收“茶水费”等违规行为时有发生、商品房销售纠纷有上升趋势等等。总体来看,我市房价区域分化明显,不同区域商品住房价格水平差异较大,如城区片区和滨海片区的部分热点镇街由于供求关系紧张,房价上涨压力较大,其余镇街涨幅相比较为温和,结构性问题较为突出。
南都:今年在稳控房价、保障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方面会做哪些工作?
何绍田:今年,深化落实“一城一策”和主体责任,保持房地产市场稳定、促进住房消费健康发展,仍将是我市房地产工作的重中之重。下来,我们将会同相关职能部门,着力抓好以下四方面工作:一是增加商品住房供应。保障住房用地供应规模,稳定住房用地供应的占比,优化住房供应结构,加大中小套型普通住房供应比例,协同推进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
二是加强住房价格监管。优化房价申报规则,合理引导商品住房定价预期。督促开发企业落实做好商品房销售明码标价,规范二手房交易信息网络平台发布行为。加强房价信息公开,发布各镇街(园区)有代表性的、成交活跃的二手房楼盘的网签交易信息,引导市场理性交易。
三是遏制投机炒房行为。加强房地产市场监测研判,适时完善住房限购等措施,堵塞投机炒作漏洞。加强热点楼盘销售管理,督促开发企业公开公平销售,严厉打击收“茶水费”等违规行为。完善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体系,强化差别化住房信贷、税收政策,合理引导住房消费。
四是大力治理市场乱象。持续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加强联合检查执法,加大力度打击房地产开发企业、中介结构及其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对二手房业主抱团涨价等恶意哄抬房价的行为从严处理。切实防范房地产领域风险,化解问题楼盘纠纷。加强政策解读和舆论引导,稳定市场预期。
计划新增供应商品住房35万套
南都:“十四五”有何设想和动作?
何绍田:“十四五”期间,东莞计划筹集建设城镇住房50万套,其中计划新增供应普通商品住房35万套,占比70%;计划配租配售公共住房15万套,占比30%,用于人才住房、公共租赁住房、政策性租赁住房等。
在此期间,我们计划从三个方面着力:一是完善住房体系。计划利用5-10年时间完善集商品住房、人才住房、共有产权房、公共租赁住房、政策性租赁住房和农民住房于一体的相对完备的住房结构,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统筹解决各类居民的住房问题。二是增加用地供应。适当提高住宅用地供应规模,提高安居型住宅用地占比,研究采取限房价、竞地价方式出让。三是优化住房供应结构。计划新增住房供应中, 70%用于市场商品住房,30%用于人才住房、公共租赁住房、政策性租赁住房等。
目前,我局正编制《东莞市住房建设规划(2021-2025年)》,将与市“十四五”规划纲要衔接,不久将发布。十四五期间,我市将牢牢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拓宽住房筹集渠道,稳步增加住房供给,推进住房租购并举,着力提升住房品质,不断夯实高端有市场、中端有支持、低端有保障的住房体系,实现从“住有所居”向“住有宜居”转变,为东莞市产业转型和人才引进保驾护航,为“湾区都市,品质东莞”建设提供支撑。
南都:东莞在构建中长期住房体系方面有何举措?
何绍田:我们将从四个层面、多种方式来解决“住有所居”问题。第一个层面是购置商品房,有能力购买商品住房的市民希望价格合理、选择面广,我们下来工作重点是着力解决部分热点区域商品住房供需不平衡的情况,加大住宅供应力度,给到购房人更多的选择,同时要遏制房价过快上涨,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第二个层面是市场租赁住房,暂不具备购房能力、但又具备一定市场消费能力的群体,一般通过市场化租赁方式解决居住问题,这类群体也希望租房有多种选择,我们的工作就要围绕培育发展租赁市场、满足多元化针对性租房需求、维持规范有序的租赁秩序来开展,东莞租赁市场很大,特别是城中村租赁住房容量很大而且价格便宜,住宅小区等其他类型的房源也非常充足且价位不高,经济实惠且选择较多。
第三个层面是保障性住房,对于收入偏低、经济困难的群众,还有新就业无房职工、外来务工人员、公共服务人员等,暂时买不起房,也承受不起成本相对较高的市场租赁,那么政府主要是提供兜底式或者过渡型住房保障来满足住房需求,我们保障的方式也有多种,包括政府统建的公租房实物保障,以及租赁补贴、租房补贴、租金优惠和房屋修葺(面向本市户籍住房困难家庭)等4种货币补贴方式。
第四个层面是人才安居房。比如新引进的人才、企业培养的人才,我们都可以提供住房方面的便利条件,近年来我们通过市属国企统筹了一批房源作为人才房,在新建商品房项目中配建了一批安居房,以及正在研究推进的“三限房”,都是为了加大人才房安居房的供应。
采写:南都记者 黄慧萍
摄影:南都记者 刘媚
编辑:黄慧萍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聚焦2021年东莞两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