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财政局局长罗军文:今年民生支出占市本级支出超七成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东莞
原创2021-02-05 23:10

2月5日,在东莞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上,《关于东莞市2020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1年预算草案的报告》(以下简称《预算报告》)公布。会后,市政协副主席、市财政局局长罗军文对外解读了《预算报告》相关内容。

2020年东莞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良好,去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全省第9。与此同时,2021年财政预算聚焦“六大工程”,加大财政投入,全力支持产业体系升级、内外循环畅通、科技创新引领、城市发展优化、民生福祉增进和基层基础强化。其中,2021年市财政预计投入民生支出478.23亿元,占市本级支出的七成以上。

去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全省第9

财政报告数据显示,2020年东莞预算总收入是970.95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94.68亿元,增长3.18%,完成预算的101.17%,其中税收收入571.03亿元,增长2.8%。

 “财政收入量质齐升是去年东莞财政工作的一大亮点。”罗军文表示,2020年,东莞财政收入在规模和质量上均保持稳步提升态势。据他透露,东莞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一季度最低负增长12.63%到二季度触底回升、最终超目标完成收入694.68亿元,全年正增长3.18%,收入增幅全省排名第9,珠三角9市排名第3,高于全省平均增幅1.04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2020年,东莞为企业新增减负超260亿元的基础上,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均实现了正增长,其中税收收入增长2.8%,收入占比82.2%,连续四年稳居全省第一,“体现了我市财政收入的高质量增长”,罗军文如是说。

此外,财报数据显示,2020年,东莞市财政围绕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累计投入473.66亿元用于民生领域,占市本级支出的76%。

今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与省目标一致

财报显示,2021年全市预算总收入是959.39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29.41亿元,增长5%,其中,税收收入605.76亿元,增长6.08%,非税收入123.65亿元,与上年持平。

收入方面的制定,罗军文指出,主要是考虑到当前国内经济形势整体向好,省委明确要求东莞在全省实现总定位总目标中承担更大责任,2021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制定与省目标一致,其中税收收入增幅定为6.08%,保证我市收入的高质量增长,增强对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撑。

支出方面,2021年财政预算制定坚持“以收定支”原则。财报显示,2021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总支出959.39亿元,其中,2021年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安排支出498.98亿元。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位于前五名的是教育、公共安全、一般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和就业、科学技术等支出,具体是104.39亿元、70.88亿元、51.71亿元、28.28亿元、24.52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市本级“三公”经费1.09亿元,比2020年预算减少939万元,具体包括因公出国(境)支出1360万元,公务用车购置支出1894万元、公车运行维护支出5172万元,公务接待费用支出2522万元。据悉,为落实好“党政机关要坚持过紧日子”要求,在预算环节将一般性支出项目的申报限额再次压减10%。

财政聚焦:五年投约50亿元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罗军文指出,结合东莞市委全会精神和东莞市政府工作报告,2021年东莞财政工作重点主要围绕市委确定的“六大工程”,加大财政投入,全力支持产业体系升级、内外循环畅通、科技创新引领、城市发展优化、民生福祉增进和基层基础强化。

其中,支持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是其中一焦点。为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制造业基础能力和现代化产业链水平,加快高端产业要素集聚,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能级,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东莞市拟统筹规划约70平方公里土地空间,围绕发展培育新材料、新能源、生命健康、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电子信息、高端装备等加快布局建设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以新动能推动产业优化。

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基金,市财政计划五年投入约50亿元,首年统筹各类新增财力集中安排30亿元,通过支持土地收储、基础设施建设、设立引导基金等推动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按照“一地一策”的思路,围绕产业用地用房政策、投融资、产业基金、科技创新、贷款贴息、专项服务等方面,形成“1+N”配套政策支持政策体系,以超常规力度打造“松山湖2.0版”,全方位推动引领东莞高质量发展。

WechatIMG75.jpeg 附罗军文专访:

 1.南都:您如何评价2020年东莞财政表现?

罗军文:2020年东莞财政关键词是总体良好,量质齐升。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改革开放以来东莞经历的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面对外部中美经贸摩擦、内部产业结构性问题叠加的严峻挑战,市财政部门紧紧围绕市十六届人大六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认真落实市委“1+1+6”决策部署,依法组织财政收入,大力保障各项支出,切实加强财政管理,全市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良好。

财政收入在规模和质量上均保持稳步提升态势。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一季度最低负增长12.63%到二季度触底回升、最终超目标完成收入694.68亿元,全年正增长3.18%,收入增幅全省排名第9,珠三角9市排名第3,高于全省平均增幅1.04个百分点。在2020年为企业新增减负超260亿元的基础上,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均实现了正增长,其中税收收入增长2.8%,收入占比82.2%,连续四年稳居全省第一,体现了我市财政收入的高质量增长。

2.南都:相比往年,2020年东莞土地交易市场异常火热,请问2020年东莞土地出入收入情况及2021年的相关规划。

罗军文:去年东莞土地出让收入779.46亿元,同比增长88%,此收入为东莞市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坚实的财力保障。2021年,东莞全年土地出让收入目标800亿元,此收入能够有力支撑“十四五”期间东莞继续高投入的财力需要。

3.南都: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五年来,东莞财政方面取得的成绩如何?

罗军文:东莞市财政部门较好地完成了“十三五”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其中,拓财源方面,2020年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94.68亿元,是2015年的1.3倍,收入规模稳居全省第四。市级税收收入571.03亿元,是2015年的1.4倍,税收占比达82.2%,收入质量连续四年稳居全省第一,体现了财政的高质量发展。财政三本预算总收入1984.62亿元,是2015年的2.3倍,其中土地出让收入779.46亿元,是2015年的6.4倍,为保障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保障和改善民生打下了坚实的财力基础。五年来累计为企业减负近1600亿元,在减轻企业负担、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优支出方面,市级安排民生领域资金从301.85亿元提升到473.66亿元,增幅达56.92%。市镇两级公共财政教育经费支出从2016年的142.95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198.71亿元,涨幅达39%;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经费标准逐年提升,低保、特困供养标准均位居全省前列。此外 “十三五”期间,我市累计安排98亿元“科技东莞”工程专项资金,支持科技创新驱动和产业转型升级。

4.南都:2021年财政工作的重点

罗军文:今年财政焦点之一是多举措增进民生福祉,2021年市财政预计投入民生支出478.23亿元,占市本级支出的七成以上。其中,在最受市民关注的教育方面,继续支持教育扩容提质千日攻坚行动,2020-2025年全市计划新建扩建中小学227所,新增学位约34万个,市镇基建投入合计约295亿元。预计在2021年完成新建扩建公办中小学45所,新增学位4.69万个,其中市属高中12所,新增学位1.55万个;镇街中小学33所,新增学位3.14万个。

5.南都:广东省正全力推动“数字财政”,建设统一全省财政核心业务标准规范,建设省级大数据中心,请介绍一下东莞“数字财政”现状。

罗军文:“数字财政”是深化财政改革工作重要的切入点和支撑点,是建立现代财税制度的关键举措,有利于在强化资金统筹、优化预算编制、支出进度监控、绩效目标评价、预算执行监督等方面实现“一盘棋”。

目前,我市已在省财政厅“数字财政”核心业务一体化系统上完成预发布环境预算域、执行域、核算域的前台服务实施部署工作,实现市本级财政端的电子凭证库部署及印章烧制入库。下来,我市将全力推进我市财政和银行间的系统电子支付业务联调测试。今年5月将完成市本级及所辖35个镇街(园区)共3445个预算单位的系统上线工作。

采写:南都记者 黄芳芳  受访者供图

 

 

 

编辑:黄芳芳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聚焦2021年东莞两会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