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奶奶一起包糯米团子
作者:华师大附中初一 马凯祺 指导老师 邹永江
每年的春节,是一年中最热闹的时候。那段时间,是家人们聚得最齐整的时候,也是饭菜最丰盛的时候。当黑夜吞没了余晖的最后一抹酡红,这表明着盼望已久的除夕夜终于来临了!
鞭炮声往往是新年开始的一个最显著的信号,“噼里啪啦”的响声像一首别致的交响曲,长街通红,华灯璀璨,让人清晰地知道马上要过年了!这几天,家里被外婆打扫得一尘不染,妈妈早早地给我买好了新衣服,爸爸也开始着手给小朋友们封红包,外公则会拿出最好的茶沏上一壶。而我,则是和爷爷一起贴春联,直到把春联紧紧地贴在大门两侧,双手一贴,一刮,四角抹平,我才会恋恋不舍地进屋。我们都用最妥帖的方式来招待即将到来的崭新一年。
在所有年的仪式中,我最爱的就是和奶奶一起包团子了。团子是江南地区的一道传统美食。逢年过节,家家户户都有包团子的习俗,寓意着一家人团团圆圆。我很爱吃团子:咸的是荠菜肉或萝卜丝肉馅;甜的则是芝麻或豆沙馅。
开始包团子了!首要任务是和面,先将糯米粉与开水拌匀,并大力揉搓。紧接着,把分好的小面团搓成可爱的小球状,压扁,再捏成碗状。然后就可以往里面添馅料了。最后把口一封,一个白白胖胖的团子就做好了。
我兴致勃勃地学着奶奶包团子,可即便理论知识充足,缺乏“实战经验”的我依然没有包出一个令人满意的团子。当我看到奶奶包的团子整整齐齐地排着队,而我的却是东倒西歪,好似在对我扮鬼脸,我放下手中的材料,垂头丧气地坐在一旁,心里暗暗埋怨包团子实在是一件特别困难的事情。
“你呀,就是捏‘小碗’时捏得太不匀称了。”奶奶笑着指点我,“不要放弃,我们做事一定要讲究坚持,切忌半途而废,不是吗?”我笑着点点头,拿起面团,重新开始。
很快,属于我们的新年就要开始了。春联的墨香,新茶的甘香,还有正在锅里蒸着的团子的稻香,氤氲家中。这种种习俗,构成了我对家乡年味的独特记忆。在成长的道路上,也逐渐加深了我对这些特殊仪式的理解与体会。
思考间,热气腾腾的团子被端上了餐桌,冉冉升起的白烟映照着每个人的笑脸。我品尝着团子,这专属于家乡的味道植根在我的心头。这种家乡的传统菜式又何尝不是一种传承,是手艺的传承、文化的传承。这种传统食品,也因传承,从而变成了习俗。
每年回到家乡,打开门的一瞬间,依然是我记忆中的味道。岁月的更迭,磨灭不了家乡那独特的年味,时时刻刻都萦绕在我的心间。在我的心底,永远承载着家乡那浓重的年味。
南都非虚构写作成长平台征文 第十八期
我家的团年饭
牛年春节,可能少了一些旅途的奔波,有了更多居家享受天伦之乐的快乐。全家人一起做的团年饭,寒假学会的一道拿手菜,是怎么出锅的?欢迎各位“大小厨神”用美文+美图 +小视频,记录这份美味。
文章要求:题目自拟,800-1000字,文体不限
视频要求:30秒—120秒以内,建议编辑好字幕及拍摄者署名,大小在500M以内,mp4格式最佳。
图片要求:3-5张 要求必须有菜品图,照片请发原图。
征文对象:不限
征文时间:即日起-2月24日
投稿方式:作品发至 ndjylm2019@126.com(邮件主题请注明:我家的团年饭),投稿人须在邮件中注明个人简介,可联系的手机号码。
平台简介
南都非虚构写作成长平台主要面向中小学生,聚合优秀师资,提供别具一格的写作主题,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自主写作。每周精选部分优秀作品刊登于报纸,并邀请名师名家点评作品。同时也会不定期举办特设主题征文活动,并提供南都小记者培训课程,扫下面二维码加入平台一起写作吧!
执行:南都记者 梁艳燕 李春花
通讯员:韩文青
编辑:方军 游曼妮 见习编辑 李思萌 实习生 黄婧
编辑:游曼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