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7日下午,惠阳区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举行。南都记者了解到,在此前13个候选民生实事项目的基础上,经过大会票决,确定了2021年惠阳区10件民生实事。具体如下:
1、加强食品安全监督监测能力建设
组织开展辖区内生产及小作坊环节食品、学校及周边食品、餐饮食品、流通环节食品监督抽检,全年完成 2000 批次食品抽检目标;同时常态化开展进口冷冻肉制品和水产品疫情防控工作,加强进口冷冻肉制品、水产品冻库环境、产品、从业人员核酸检测频次。
2、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高标准新建惠阳区第二人民医院(一期)项目,包括门诊医技综合楼、一期病房楼、感染楼、部分地下停车库及人防、室外配套工程建设以及医疗配套设备购置,预计可提供250个床位。一期项目分四年建设(2021-2024),其中2021年完成项目前期工作,并实现动工建设。加紧建设三和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沙田镇 中心卫生院、新圩镇中心卫生院约场门诊部综合楼,进一步提升惠阳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3、提升教育服务质量
涵盖三和振业城小学、叶挺中学高中部、淡水中心小学、惠阳区教师发展中心等学校新建扩建改建内容,预计新增小学、中学学位共计6660 个,其中叶挺中学高中部、淡水第十二小学、中心小学3所学校计划于2021年9月1日开学,共可提供学位2340 个。
4、提高低保、特困人员基本生活补贴保障水平
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纳入社会兜底保障,保障全 区约 3450 名低保、特困人员对象的基本生活。
5、完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设施、提高污泥、餐厨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能力
惠阳区污泥、餐厨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PPP项目总规模600吨/日,其中污泥300吨/日,餐厨垃圾200吨/日,粪便100吨/日,2021年完成厂房部分土建施工和部分设备安装工作。环境园生活垃圾焚烧(二期)PPP项目,分阶段实施,一阶段1700吨/日已于2020年建成投产,二阶段1700吨/日已启动,2021年完成二阶段主厂房主体工程建设和主要设备安装,实现垃圾焚烧发电厂总处理规模3400吨/日的目标。
6、有序推动道路交通畅行安全改造
搭建智能交通综合管理平台、智慧交通出行平台,提高惠阳交通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改革现有勤务机制,提高出警效率;进一步整治辖区主要道路交通堵点,完善交通安全设施,减少道路交通安全隐患和交通事故; 加快建设金秋大道南段、荔兴西路,确保2021年年底达到全线通车条件;对全区农村公路存在安全隐患的5座危桥进行改造(具体为X204线凤凰桥、Y743线井龙桥、YA36线拱桥、YA39线红柸桥、YA90线连塘桥),确保群众出行安全。
7、提升粮食储备加工能力
进一步保障惠阳粮食储备能力和生产加工能力,确保粮食(稻谷)仓容量达到 5.25 万吨,大米日加工能力达到 450 吨。
8、大力推进整村“四小园”建设
利用“三清三拆三整治”后的空闲土地,在村头巷尾、村民住宅的房前屋后,因地制宜打造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小公园等小生态板块;对现有的“四小园”等小生态板块进行升级改造,进一步深化惠阳农村人居环境整村效果,提升村容村貌。
9、提升城市品质、城市微改造
对白云大道实施风貌改造,将白云大道形象提升工程列入2021年新一轮微改造范围,打造城市视觉形象样板路,解决白云路现状视觉脏、乱、差问题;对淡水街道进行升级改造,提升淡水街道市容市貌环境和规范管控秩序,提升城市品质,改善民众出行环境。
10、推进实施智慧停车场工程
继续大力推进智慧停车场项目,2021年计划提供约1000个停车位,其中秋长白石片区提供约600个停车位,淡水石园西街和惠阳体育中心处提供约400个停车位。采用存量增效与增量建设相结合的方式,对停车场、停车泊位智能化升级改造,实现平台化管理,打造“一城一网一平台”的任务目标,有效缓解惠阳中心城区的停车压力。
采写:南都记者 蔡雯
编辑:蔡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