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深圳报料电话:0755-82121212
南都讯 记者黄良东 2月9日,央行公布2021年1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1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达到221.3万亿元、狭义货币M1余额达62.56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4%、14.7%,增速分别比上月末低0.7%、高6.1%,流通中货币M0同比下降3.9%。
分析人士表示,1月M2增速回落,央行流动性补充偏谨慎,货币市场资金整体偏紧。而节夕央行货币投放有所回收,央行相关报告也强调“稳字当头、不急转弯”。此前,M2增速一直在10%以上维持了12个月,直至2021年1月增速才回落到个位数。过去一年,全球范围内的量化宽松已经推动美股、A股在内的资产价格持续上涨。
M2与M1出现“剪刀差”
业内分析称1月央行流动性补充偏谨慎
相比于上一个月,1月的广义货币增速回落,狭义货币增速却加快。其中,M1增速较去年同期高14.7%,创2018年2月末以来的新高,M2增速创2020年3月末以来的新低。M0增速继2019年2月末后再次出现负增长。
M2比上月回落0.7个百分点,回落速度超出市场预期。分析人士指出,一方面,1月是传统缴税大月,1月新增财政存款11700亿元,比上月多增21240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增7698亿元,加速了货币回笼。另一方面,1月央行流动性补充偏谨慎,货币市场资金整体偏紧,推动货币增速回落速度超出预期。
至于M2与M1出现“剪刀差”,分析人士表示,M2涵盖了企业定期存款,M1却不涵盖。当狭义货币M1较快增长且超过广义货币时,企业有更多销售回款或定期转活期资金,资金相对充足。这意味着春节前期发放工资需求较大或者企业投资需求增加,而其中部分资金或流入股市、楼市。
东方金诚首席分析师王青也指出,1月末M1骤增主要原因是上年1月M1增速为0,低基数推高了今年1月的增速。另外,近期经济仍处于修复过程,企业投资、经营活动加快,带动企业活期存款增长。而近期房地产市场仍然保持较高热度,也会对1月M1增速起到推动作用。
春节前夕货币投放有所回收
央行强调货币政策“稳字当头、不急转弯”
相比往年,2021年春节前夕,央行的货币投放力度明显偏小。截至2月9日,央行2月净投放逆回购1260亿元,不及市场预期。上周共到期逆回购3840亿元,央行操作了4800亿元,净投放仅960亿元。本周开始,央行三日分别净投放500亿元14天期逆回购、100亿元7天逆回购,同时回笼资金300亿元。
2018年春节前,央行宣布临时降准释放资金2万亿元,定向降准释放资金约7000亿元,投放中期借贷便利7910亿元,以及逆回购700亿元;2019年春节前,央行实施全面降准释放资金1.5万亿元,并投放了中期借贷便利2575亿元以及逆回购6800亿元;2020年春节前,央行实施全面降准,释放资金8000亿元,并投放了中期借贷便利3000亿元以及逆回购1.18万亿元。
从央行近期的表态上看,货币政策也有所回收。2月8日,央行发布去年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重申了“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坚持稳字当头,不急转弯,把握好政策时度效,处理好恢复经济和防范风险的关系,保持好正常货币政策的可持续性”,从一系列表述中可看出,流动性拐点不会过快刹车,央行货币政策依然以稳为主。
另一方面,资金面的稳定进一步降低了央行净投放的积极性。上周开始银行间7日逆回购拆解利率逐渐走缓,至本周一直维持在2.3%左右。
对此,王青表示,从趋势上看,自2020年下半年开始,M2增速就已进入一个波动下行过程,体现疫情冲击高峰过后,货币宽松不再加码,货币供应量扩张速度随之放缓;1月M2增速大幅下行,则表明年初货币政策正常化进一步深入,同时也显示了监管层在2021年稳定宏观杠杆率的决心。
全球量化宽松下资产价格上涨
美股、A股龙头股均受资金热捧
1月19日,耶伦在其美国财长的听证会上称,“美国目前面临着持续经济衰退的风险,需要采取大规模的行动,以带动经济的快速恢复。”这一表态说明,为应对疫情,2021年美国大概率会继续量化宽松政策。而上周五,美国参议院通过总额为1.9万亿美元的第二轮财政刺激计划。
美国持续的财政货币宽松政策,对全球资本市场而言冲击力不可小觑。2月9日,美股三大股指再次回到前期的高点附近。2月10日,纳指涨0.14%,站上14000点关口,续创收盘新高,热门中概股普涨,有道涨超11%,网易、百度、蔚来、爱奇艺涨超6%,其中百度创收盘纪录新高;腾讯ADR涨近3%,京东涨超2%,阿里巴巴涨超1%。
与此同时,2月9日,A股气势如虹,赚钱效率极高。两市成交8256亿元,较上一个交易日出现明显放量。截至收盘,沪指涨2.01%,报收3603点;深成指涨2.36%,报收15630点;创业板指涨1.71%,报收3334点。个股普涨,逾3500股上涨,近100股涨超9%。板块上,资金继续聚焦顺周期主线,涨价是核心,钛白粉、有色、化工等板块全线大涨,军工、光伏等前期抱团板块集体反弹,数字货币、医美、证券、中药等题材大幅拉升。资金抱团贵州茅台、海天味业、金龙鱼等龙头股。
全球股市“通胀逻辑”背后,宽松的财政货币政策持续推动资产价格上涨。无论是A股还是美股,市场一定程度上更加需要龙头股、机构抱团股驱动。然而基金抱团只是特定时间里的特定现象,疫后生产逐步恢复,宽松的货币政策向实体经济传导,难免使上游产品的价格上涨,对中下游企业及部分上市公司盈利形成压力,而上市公司业绩基本面不及预期、机构更新投资赛道选择等不少因素均可影响资金抱团。
编辑:戴越